【摘 要】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校育人环节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如何把握好后疫情时代劳动育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课题。在高职院校德育中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提供重要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育人;路径
把握好后疫情时代这个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感悟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出的国之大爱,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我校在立德树人、思想为先的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德能”特色文化,构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五位一体”具有预警机制的“1551”德育培养体系,将劳动育人单独作为一个子项目拿出来,通过对劳动育人的路径研究,发挥它在后疫情时代职教德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劳动育人的基本理念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劳动和劳动的价值观在学校育人角度内涵丰富,从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本源性价值,对劳动和劳动者产生崇敬。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从人民性出发,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劳动拥有美好生活,劳动育人理念更加凸显。可见,现阶段重新唤醒新时代劳动教育本质已势在必行。
二、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必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1]后疫情时代,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特殊重要性,发挥劳动育人在德育中的双向驱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劳动育人重塑学生劳动观念
劳动创造了人,人们通过劳动重新塑造自我。疫情下,人们更加深刻地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种关系进行反思——我们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己是否经受住了贪婪、自私、虚荣等弱点的考验,可以说每一位学生既是见证者也是被考验者。面对本次疫情,有些人前往一线进行支援,有些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坚守岗位,与此同时不服从安排、自私自利等行为也更加凸显。因此,在劳动育人过程中,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发现劳动价值,感悟劳动精神产生劳动光荣感。
(二)以劳动育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人们的许多优秀品质都是通过劳动形成的。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数以千计的医护人员取消假期奔赴一线,他们全力以赴、无所畏惧,所表现出的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着每位中华儿女。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过程中,与时间赛跑,让人们为中国速度惊叹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施工人员吃苦耐劳、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除了他們,像是“最美快递员”汪勇、90后志愿者宋来柱等那些主动请缨,投身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后疫情时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增强学生热爱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团结一心,勇于担当等精神品质,积极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动中。
(三)以劳动育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去探求未知领域,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科学家们突破自我、大胆创新的劳动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鼓励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不断开放思维,进行挑战性实践,通过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劳动者队伍。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路径
后疫情时代,教育的多元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我校以习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从“思想引领、心理护航、内外协作、多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思想正确、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劳动育人作为其中最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让学生通过劳动增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弘扬劳动光荣、尊重劳动思想,引导学生的正确审美,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融入课程建设,推进劳动育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2]劳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课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指导,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大思政”格局的角度出发,作为劳动教育在高校中也同样有着“新劳动教育”理念,即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给与学生更为系统的劳动理论知识与体验,同时还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以进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重塑学生的劳动精神。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最美逆行者”在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新时代的标杆、楷模,而这些里蕴含了丰富的劳动精神为德育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后疫情时代,要充分把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劳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等劳动精神。
(二)整合多方力量,丰富劳动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教育形式普遍单一的现状。后疫情时代,劳动育人不能仅停留在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劳动育人在德育中发挥作用。
1.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机制
我们每个人的第一课堂是家庭,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社会风气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不断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体魄,提升的学生奉献、自律、责任意识。
学校是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各部门应挖掘学校自身的劳动价值,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我校由学生处、后勤处和各系部学生科带头组织学生值日值周和校园劳动活动。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学校积极联络当地共青团、妇联、社区等为学生们进行劳动实践搭建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者、“义工”服务以及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此同时,学校应及时组织学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安排学生们进企业,参与实训实习实践,让学生们在专业劳动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锻造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依托“新媒体+劳动教育”新平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得到飞快的发展,依托新媒体技术进行劳动教育依然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劳动教育”无疑给人们的“宅”生活提供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我校后疫情时代进行劳动教育提供新途。
(1)科学运用短视频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
自短视频平台不断兴起,社会各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实,科学的运用好短视频平台,对传递知识、发挥创造力,帮助人们排解压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疫情期间,居家勞动成为我们劳动的主要途径,“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发起了“宅家就要有新风”挑战赛,网友们创造性秀出自己的“新技能”,展现自己的“新面貌”。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时间短、趣味性强、易于传播的特点,科学的运用到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性和参与度。
(2)创新引入VR技术,增强学生体验度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开发,可以将VR技术充分运用到劳动教育中。我校在德育培养体系中建设实践研修基地,将VR技术引入到德育育人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德育实效性。后疫情时代,劳动教育同样可以运用VR技术将典型劳动情景、榜样人物事例引入其中,构建打破时空界限的虚拟立体可视化体验劳动场景,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感悟劳动光荣,提升劳动精神。
(三)构建预警机制,有效监督干预
劳动育人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学生的受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劳动育人预警机制是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方式,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师生多方联动。预警机制的构建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细则,将劳动育人的各环节进行赋分,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全过程,又可以形成清晰的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一旦有学生出现劳动育人分值不达标的问题,负责部门就可以反馈到学管部门,及时作出预警,通过帮扶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和干预,避免影响学生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的产生。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更应该在坚持立德树人内涵上,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开拓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将劳动育人落到实处,把学生培养成为尊重人民、勤劳勇敢、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goeMcn/e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Mhtm.
[3]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赵健杰、刘向兵.北京教育(高教)
作者简介:
白茹(1992.08-),女,山东德州人,助教,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