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徐磊 姚金荣
【摘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实行“优先准入”的实习单位遴选办法,做到学生实习方案“量身定制”,按照“流程导图”规范实习管理,建立“积分量化”的实习成果评价体系,实施“教保结合”的实习安全管理,使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在校企协同的“闭路循环”系统中规范开展。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还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59-05
【作者简介】1.张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江苏镇江,212016)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德育管理;2.徐磊,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镇江,212000)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德育管理;3.姚金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江苏镇江,212016)党委办主任,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主要是在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单位比较分散,难以实施统一管理。若再缺乏企业的协同,职业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更难做到周密详实。同时,部分企业存在“实习生就是来打工的”认识误区,疏于对实习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的有效认知,在德育管理和心理辅导等方面重视不够。如何破解以上难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以下简称“镇江高职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协同的学生实习管理服务机制,构建贯穿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教育、教学、安全保障的“闭路循环”系统,为实习生的职场能力提高与职业素养提升提供更为完整的支撑体系。
(一)实行“优先准入”的实习单位遴选办法
首先,多位整合,积聚学生实习就业企业群体。学校遴选的实习单位来源主要包括三大门类:一是学校组建或参与的镇江先进制造业、镇江先进服务业、江苏机电、江苏化工、江苏核电建设等职业教育集团所汇聚的大量紧密合作企业;二是因多年来学校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的优良社会声誉,而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企业;三是上级领导和学校师生主动向学校推荐的优秀企业。
其次,设置条件,遴选优秀企业安排实习生。学校职能部门组织系部实习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对企业进行考察,将“有发展前景、有安全保障、能协同育人、有收入保证”作为遴选条件。对优势明显的企业采用优先推荐的原则,确保好企业能优先、足量安排实习生。
最后,跟踪调研,依据两个评价固定合作单位。实习开始后,学校会定期走访企业,加大实习管理的力度,安排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考察。这些教师同时也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他们进入企业后需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管理、安全、薪资、文化等条件,同时走访岗位实习学生,了解他们对实习岗位、企业实习氛围等的真实想法。随后,学校将指导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进行汇总,形成对企业的综合评定意见,也将此意见作为判断企业能否成为固定合作单位的重要依据。
(二)学生实习方案“量身定制”
学校長期探索,形成了符合校情、生情实际的三步实习方案制订办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方案。
第一步,实习安排前,学校职能部门首先制订含有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工作要求、安全管理要求等关键要素的总体计划。第二步,各专业教研室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研制包含实习阶段技术技能培养要求、职业素养提升要求、毕业设计与答辩等核心内容在内的专业实习方案。第三步,落实到学生个体的实习方案制订。实习学生根据自己所在企业、岗位的具体情况,继续添加含有个人专业技能发展、专业理论学习、实习岗位要求、工作日程安排、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安排等内容的实习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报专业教研室审批。实习期间自主创业的学生,可用创业计划书代替实习方案,同样需要通过以上流程进行审批。
(三)按照“流程导图”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按照流程导图,对实习过程进行规范的程序化管理(详见图1)。实习工作开始前,企业进校宣讲,或由学校在实习生中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帮助实习学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再通过招聘会等形式推动实习生与企业间的双向选择。达成双选的企业与学生,学校组织三方共同签订实习协议。落实了实习单位的学生,要按照学校的实习方案制订办法来制订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实习方案。
实习工作过程中,学校对大部分进入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采用“以双导师为基础的双线并行五组同施”实习管理模式,对少部分在校内工作室实习的学生采用“工作室制”实习管理模式。学校专业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在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过程中是否为其配备了企业导师,是否注重安全管理,是否培养实习学生的技术技能,是否重视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教育,是否维护和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等。同时也进行企业对实习生素质满意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调研。指导教师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实习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与答辩。
实习工作结束时,组织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汇总收获与问题。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采用学生自评、企业导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习评价,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优秀实习生的评定标准。
(四)开展“双轨并进”的实习工作过程管理
学校在实习过程管理中不断创新育人模式,针对在校外企业实习与在校内工作室实习两种不同情况,“双轨并进”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实习管理模式。
1.实习生在校外企业的实习管理。
采用“以双导师为基础的双线并行五组同施”的管理模式,即实施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为基础的“双线并行”(“双导师”“双机构”“双手段”“双内容”“双场所”),“五组”(德育管理组、技能指导组、理论教学组、心理健康指导组、调研工作组)共同开展管理的模式。
德育管理组。以校企“双导师”为基础,通过现场管理和网络管理“双手段”,立足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教学场所“双场所”,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及时联系,了解实习学生在职业道德与素养、社会公德与责任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实习学生开展跟踪式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实习行为管理,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定与制度,配合企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执行,对学生出现的行为偏差及时指导和纠正。
技能指导组和理论教学组。由校企“双导师”利用企业或学校的(“双场所”)设备条件,共同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双内容”的指导。对学生实习期间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要求与操作技能要求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实习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与企业要求的贴合程度,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尽快达到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
心理健康指导组。以学校教师为主导,在企业人员的协助下,在企业、学校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中开展工作,负责了解实习生在企业岗位上的心理状况。通过调查与交流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制订符合学生个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并采用跟踪指导的方式加以调适,使学生逐步适应从学校人向企业人转变的过程。
调研工作组。负责实习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和学生开展各项调研问卷的设计、审核,调研工作的实施、结果的分析与调研报告的撰写,调整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
2.实习生在校内工作室的实习管理。
自2006年开始,学校为破解项目化教学中的难题,在信息技术类专业开展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与实习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工作室建成后,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均在工作室中进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做”一体化空间,为企业主导的顶岗实习难以完全实现教育功能的现实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与实习管理模式借鉴企业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以项目为学习载体,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以实践为学习重点,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工作室为组织形态,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不断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项目管理上,工作室严把质量关,坚持引进项目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避免把學生变成廉价劳动力。进入实习环节后,部分“工作室制”培养出的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工作室审批的方式,以实习员工身份留在工作室进行真实项目开发,同时作为助教协助教师做好低年级工作室成员的管理工作。
在实习学生管理上,一是参照企业管理,实行日报制和周报制,及时监控实习学生学习和项目进展动态;二是实施动态岗位管理,每名实习学生可自主申报更高级别的岗位,通过对实习学生能力的考评确定其在团队中的岗位;三是绩效管理,对实习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实习学生最终的实习结果评定挂钩。
(五)建立“积分量化”的实习成果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积分量化”的实习成果评价体系,学生自评、企业导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实习评价内容有两项:一是基本项,包括实习生的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重视安全情况、职业素养表现情况、职业技能提升情况、毕业设计与答辩进展情况等。该项目以月为单位,进行百分量化考核,主要由实习生申报,企业导师考核,指导教师根据抽查情况进行平衡并汇总成绩。二是加分项,主要指学生在实习期间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如企业表彰、技术小革新、管理新方案、高效完成工作项目等,此项目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以上两个项目考核的结果都将作为优秀实习生的评定依据。
(六)实施“教保结合”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学校将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相结合,从“企源”“师源”“生源”三方面入手,做好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如学校规定,在学生进入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前,必须通过安全培训和考核,为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素养奠定基础;学校组织每一批实习学生召开实习工作指导会,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指导学生知晓安全事项;企业对实习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企业安全要求、车间安全规范、班组安全事项教育。
安全保障是指在学校遴选企业的条件中,将安全管理状况作为“一票否决”的重要指标。同时重视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企业导师、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本人都要承担实习安全管理的责任。学校还要求企业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实习安全保险,用于处理安全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通过长期探索与积累,学校逐渐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实习管理“闭路循环”系统,校企深度合作,共育技术人才(详见上页图2)。
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今后将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探索与建设。
一是实习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实习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已经进入学校的工作视野。学校将建设从学生入校至毕业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学生的实习过程也同步纳入管理范畴,一方面可以减轻实习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更能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实习安全、综合素质培养状况进行考核与管理,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的用人选择。
二是对“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学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与实习管理模式已由信息技术类专业推广到艺术设计类专业,这些专业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中厂”,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提出申请,企业和学校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联合培养”的指导方针进行选拔聘用。校中厂由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企业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与指导,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运作。在管理上,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即工学交替的特点,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生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创新评价方式和考核制度。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在全校各专业大类推广“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室制”实习管理模式,加快各专业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的能力,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