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德育活动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够深入人心,将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因而,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德育工作现状出发,借鉴心理学的行为设计理论,利用各种途径促进中职学生的峰值体验,能有效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行为设计学;中职;德育;峰值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12-05
【作者简介】刘金桥,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都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中职生的特点分析研究不足,德育工作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发现,从中职生的特点和德育工作现状出发,结合心理学原理,将行为设计学应用于中职德育工作,促进中职学生的峰值体验,能有效提高中职德育的工作效能。
(一)行为设计学的内涵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定律叫峰终定律(Peak-End Rule),由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及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指的是人们对一个事件的体验主要由峰值体验(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和结尾两个因素决定,至于总时间长度及其中不好不坏的体验则常常忘记。[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Chip Heath)和杜克大学社会企业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丹·希思(Dan Heath)继续完善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找准并精心设计这些节点和瞬间,赋予其更多的意义和力量,就能轻松掌控人们的情感乃至行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行为设计学。
希思兄弟认为,要设计人的行为,尤其要注重打造他们的峰值体验。峰值体验指超越平时的体验,让人们感到专注、享受、惊喜和干劲十足,比如在经历比赛、表演、公开演讲等活动时的体验。所有峰值体验都由欣喜、认知、荣耀、连接四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构成。“欣喜时刻”包含三个要素:提升感官享受、增加刺激性、打破脚本。“认知时刻”是指被眼前的情况触动进而改变原来固有的想法,或者被引导提示后接收到新的知识信息从而产生新的认知。认知包括“被现实绊倒”和认知突破两种情况。“荣耀时刻”指被外界认可、面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及成功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荣光时刻,可以通过认可他人、设置里程碑事件、锻炼勇气等途径来实现。“连接”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沟通,包括共同的使命感、增进感情、宝贵时刻三个因素。[2]
(二)行为设计学在德育中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说,“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育工作者要通过活动设计促使学生对“德”进行学习、认知和实践,就一定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我们往往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些行为设计学的方法。如果能有效應用行为设计理论开展德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实情,深入学生的内心,创造欣喜,激起认知,引发荣耀,鼓励连接,促进学生的峰值体验,一定能充分提高其“践德”的动机与能力,提升德育效能。
(一)中职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内涵化的需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大幅提升整体水平,更加突出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这对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不能是经验主义、零敲碎打、浮于表面,而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改进工作方法和形式,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不断丰富德育的内涵。有效运用行为设计学理论,科学系统地设计目标导向行为,能帮助中职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中职德育工作适应学生特点的需要
大部分中职生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学习基础薄弱,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情感脆弱,意志薄弱,抵触心理强,容易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对周围漠不关心,对社交不感兴趣。据调查,受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空闲时男生扎堆打游戏、女生追剧刷空间已成为让许多中职学校德育管理者头疼的难题。造成这一现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职生认知水平较低,缺乏欣喜与荣耀体验,缺少与他人的友好连接体验,其主动改变自我及参与学校事务的意愿较低。如果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峰值体验,就一定能使中职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荣誉感、价值感等得到明显提升。
(三)中职德育工作扫除积弊、积累实效的需要
许多中职学校照搬普教经验开展德育工作,没有注意到和普教相比,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差异,思想和心理状态有区别。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自以为是,想当然,程式化,内容老化,形式僵化,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心不在焉假参与,或者表面服从内心抗拒,无法真正做到将道德品行内化于心。
心理学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证实,有些经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淡化或遗忘,依然会记忆犹新,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记忆隆起”。峰值体验就能给人留下记忆隆起。一些相应的活动设计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却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针对中职生参与德育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状况,德育教师运用行为设计理论,加强对德育活动中“决定性时刻”的建设,给学生创造欣喜,帮助学生突破认知,深化体验,强化获得感与荣耀感,加强与他人的连接,促进学生的峰值体验,显得尤为必要,尤为急需。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自2013年起,积极运用行为设计学理论,着力打造“乐行”德育品牌,培养学生拥有自信心、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的“四心”品质和爱做事、会做事、做实事、做正事的“四做”精神,正本固元,筑牢根基,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德育效果。
(一)抓住峰值体验的最佳时机
转变事件。学校牢牢抓住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设计“我的学校我的家”老生带新生逛校园活动、“出彩职教”入学教育周活动、“欢迎新人入职”迎新生文艺汇演活动、“缤纷大舞台”社团展演纳新活动等,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超出预期的体验。学校高度重视入团仪式、学生会入职仪式、班主任入职公开宣誓仪式、成人仪式、颁奖典礼、毕业典礼等学生就读生涯中的重大转变时刻,精心设计,创造可以让学生产生峰值体验的各种机会。
里程碑事件。人们对于自己生命中里程碑式的时刻本能地有一种渴望。学校打造各类学生成长平台,为学生设置适合的成长阶梯。我们引导学生树立可行性目标,督促他们坚持打卡完成任务,在有所成就时为他们创造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高光时刻进行激励。引体向上一个也完不成的学生终于突破了10个,跑步吃力的学生终于能跑出一万米,平板支撑全校第一,跳绳学校封王,歌手大赛晋级十佳,从没上过大舞台的学生第一次走进世界级大剧院表演,在文明风采大赛、技能大赛中拿到省级甚至全国大奖,等等,这些事件的主人公都会进入学校的校园风云人物榜,在各个平台各个场合被隆重展示和宣传,以提升学生的荣耀感。
低谷事件。人生难免起起落落,生活岂能事事如意。学生的忧伤失落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点。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随时关注学生情绪失落的时刻,在学生遭遇比赛失利、身体受伤、被人嘲笑、家庭变故等人生低谷时及时介入,运用共情原理陪伴与温暖学生,增加与学生的连接。
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契机通常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环节,也是事物转变的关键时机。对中职德育工作者来说,学生求学生涯中的转变时刻、里程碑时刻、低谷时刻就是各种教育契机。在这些时候,学生的个人体验往往特别深刻,是育人的绝佳时机,是教师走进或触动学生封闭内心的大好机会。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识别并抓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契机,运用合适的方法实施教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
(二)用心铸就人人皆知的共同使命
我校德育工作的宗旨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对教师的要求是“爱和极致的教育”,对学生的希冀是“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学校通过集体公开宣誓让使命成为每个人共同的心灵准则和践行原则,再通过班主任入职宣誓、新生入学宣誓、团员入团宣誓、社团入社宣誓、成人仪式宣誓、志愿服务宣誓、文明公约宣誓、活动竞赛宣誓等不断进行强化、内化。每个班级都有公约有愿景有目标,比如要做“最具活力班级”“学霸班级”“最美班级”“工匠班级”“五星班级”等;班级跑操要有口号,每日跑操时学生齐声高喊、声声激励。
使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共同的使命会产生与他人的连接,使自己的事务具有社会性。共同的使命感是决定团队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同感来自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的程度越大,仪式感越强,认同感越高。学校打造师生共同认可的使命,并利用公开仪式、宣誓等活动引发使命感,推动每个个体加强自我约束,以保证自己处在集体共同的轨道上,进而提升德育效能。
(三)全面开展春风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学校引入行为设计学理论,形成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服务的“三全三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114工程”(打造一个示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培养一支优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实现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心理课程和课程心理相结合、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家庭辅导和学校辅导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按照宣传入心、课程明心、辅导健心、活动润心、家校连心、朋辈明心的“六心行动”指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打造心灵平台。开发学生心灵成长App平台,在新生入学初就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测,学生求学期间可以随时自测,并在平台上通过角色扮演、游戏闯关的场景化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成长心理、生活心理、学习心理、职业心理五大模块的学习,通过积分系统接受实时反馈奖励。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认知,创造欣喜,引发荣耀。
建立家长课堂。举行家长开放周、亲子嘉年华拓展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职业教育,明确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帮助家长突破认知,加强亲子连接。父母的温情相待对学生而言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突破性的改变作用。
建设心灵舞台。学校举办心理手语操比赛,建立心理剧社团,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增加学生的自我和他人认可度。
(四)不断夯实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可以养成,习惯回路中有三个关键词: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暗示是出现行为的前提,奖赏是行为之后获得的满足感。[3]中职学生的習惯养成相对较难,在于教育者没有找准症结开对处方。学校重点打造个人成长评价平台和“六爱十二好”小事工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暗示和引导随处可见;实行阶梯式奖励和团队打卡,制造里程碑事件,产生令人愉悦的奖赏,强化养成回路,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更持久地培养习惯、提高素养。
个人成长评价平台将每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记录在册,设置成长评价、排行榜、荣誉勋章,提供连续7天、15天、30天未违纪的阶梯式奖励加分,提示、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爱十二好”小事工程的“六爱”指爱人、爱己、爱劳动、爱学习、爱实践、爱职业,“十二好”指说好话、走好路、乘好车、爱护好环境、穿好衣、吃好饭、管好情绪、练好身体、做好值日、读好书、搞好活动、理好工作台。针对“六爱十二好”的具体实践,学校在学生成长平台设置可组建团队的任务打卡,通过社交化的同伴教育和排行榜的激励引领,促进学生将每一件小事不断重复、强化,最终形成习惯,达到养成之目的。
(五)持续深化人人出彩的活动内化教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较容易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学校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智力性、趣味性、创造性的育人活动,创造里程碑事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投入进来,在活动中收获认可、锻炼勇气,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内化、提升,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育人目的。
学校创设的有益活动包括主题活动、专题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通过社团节、技能节、体育节、志愿者节、班主任节、文化艺术节六大节日,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跑操比赛五大赛事,迎新汇演、元旦汇演、社团展演、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汇演四大演出等,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学校给学生的承诺是“如果有你喜欢的社团,请你至少参加一两个;如果没有,学校就为你成立一个”。国旗社、校乐队、多媒体社、核雕社、面塑社、女红社、键盘社、彩虹乐团、舞蹈社、合唱社、篮球社、太极社、跆拳道社、创新社等一大批精品社团广受欢迎。学校设计了引体向上王者榜、创新点子王、平板支撑十分秀、志愿天使百时奖、技能训练千次钟、跑步万米达人榜等各类里程碑活动,帮助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锻炼自我,发光发热,找到自信,成长成才。
(六)创新实践应用人工智能的自我发展教育
学校自2018年起,率先开启人工智能加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三全育人监测系统,实时、动态呈现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及每个系部、班级和学生的成长现状,并提供及时预警、科学建议和未来预测服务。学校设立的学生成长平台,包括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心理健康监测系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三大内容;建立学生活动平台、学习平台、养成打卡平台、心理仿真平台,通过对学生成长积分的分类量化、综合分析、建模呈现,自动绘制学生成长曲线,提供学生各阶段成长报告,为实施德育工作提供科学化建议;帮助不够自信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进步,看到未来前进的方向,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学校这片土壤里,每時每处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契机。中职德育工作者时时可育人,处处可育人,事事可育人:今天赞扬一位学生穿着很精神(认可他人),明天问问学生最近遇到了什么挫折或难题(突破认知),后天约学生一起共进午餐(打破脚本)……这些超越寻常的时刻,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意义非凡的点睛之笔。创造欣喜,激起认知,引发荣耀,鼓励连接,促进学生的峰值体验,将会大大提高中职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1]於军,季成.体验管理之峰终体验法[J].企业管理,2009(9):77-79.
[2]奇普·希思,丹·希思.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M].靳婷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8.
[3]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M].吴奕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