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斌
【摘要】所谓“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当前我国农村的小学生仍然是以留守儿童居多,他们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与行为举止主要途径是学校,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并未建立良好而又系统的养成教育培养策略,以至于农村小学生不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注重开展养成教育,增强对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关注度,是目前农村小学必须完成的任務。笔者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对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养成教育 培养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1315。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015-02
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其中小学有1064.48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0.55%。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巨大难题之一,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农村老一辈大多淳朴善良但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从家庭方面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学校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几乎成为了唯一途径的尴尬现象。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并且正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阶段,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抖音”“快手”的部分扭曲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国家亟需重视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策略,调动各方面力量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发挥农村小学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金缺失等问题。国家通过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注入,贯彻落实“三支一扶”等政策支援农村;各种慈善基金会、慈善人士对农村小学进行捐款;“希望工程”“蛋奶工程”等项目也取得良好进展,上述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已经有所改善。在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由于留守儿童无父母在身边教养的问题,农村小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严格农村小学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需严格落实教育部对于规范小学生行为的规章守则,以此来规范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比如最基础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养成教育内容,农村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一直由老一辈溺爱着抚养长大,往往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为何物,不懂得友善待人,进入学校后就会出现不合群、不礼貌的现象;“不要乱扔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好”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养成教育内容,而小学生不会天生就具有这些能力,需要规章制度对他们加以规范。学校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以及适当的抄写规章制度、老师以身作则、寓教于学的方式,从记忆、行动、落实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塑造小学生正确三观
小学生心理可塑性非常强,常常具备非常强的模仿能力,要严格审核校园活动的正确性,避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被塑造错误的三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正确的培养方法促使他们成为国家栋梁,错误的引导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学校可以通过办“黑板报”、“升国旗”、“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小、中、大队长”、“班会”等活动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寓教于学进行养成教育
老师是值得尊重的职业,他们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素质不高、不尊重学生、随地吐痰、教室抽烟,显然小学生会开始模仿着老师的行为。素质不高的老师,即便知识渊博也不适合为人师表。毕竟作为老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如老师课堂上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转头却把刚抽的烟头丢在了讲台上,这样的养成教育显然起不了作用,还会造成消极作用。学校和教育局要严格规范老师的行为准则,形成惩罚机制和反馈机制,做到教师的素质程度可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寓教于学这种养成教育培养方式还需要课外实践活动的助力。比如对于“尊重他人”,口头上教育孩子一百遍也不及让他们真实体会来得深刻。农村的小孩子在一个人情关系的村子里长大,每家每户几乎都会有亲戚关系,对于孩子不礼貌、不尊重的现象并不会有人当面加以责怪,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以后出入社会,也不尊重别人,别人会不会也像你的亲戚这样容忍你呢?”通过这种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另外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仿问路”活动,不礼貌和礼貌的问路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此告诫学生,尊重他人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程。
二、提高家庭在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大多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就变成了家里的老一辈。通过计算,现阶段农村小学生家里的老一辈大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因为当时资源贫瘠,知识文化教育尚不够普及,以至于现在农村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文盲都是很常见的。祖孙代沟严重、老一辈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家庭监管和教育严重缺位现象较为严重。
显然家庭在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中比较缺失,提高家庭在其中的重要性主要途径有两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建立乡村教育基层组织。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中巨大的难题,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在协调落实,这显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建立乡村教育基层组织的意思是,发挥当地公益组织的作用,比如政府鼓励公益组织深入农村开展讲座、宣讲,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活动来提醒家长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发挥社会作用,严格约束各类平台不正确养成教育的引导
社会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中显然不会缺位,但社会对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往往存在消极情况,“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大众娱乐平台,自媒体门槛变低等现象表明我国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进展,但现在看来显然弊大于利。
农村小学生在浏览视频过程中会形成潜意识记忆,有的搞笑视频模仿一下當然无伤大雅,但危险、暴力血性、涉黄涉法的视频,显然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冲击。所以广电局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禁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视频出现在大众平台,不仅是针对短视频平台、各类自媒体平台、以及电视,还有各类软件等。
四、营造教育氛围,实施养成教育
1.营造榜样育人的氛围
农村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与城镇小学生的活跃思维没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模仿榜样的心理,营造榜样育人的氛围,引导小学生关注自己行为规范的养成。教师选择的榜样可以是教材中的名人、也可以是某位表现特别好的学生,让学生对“榜样”的概念有准确的认识,创新学生的思维。教师选择营造榜样育人的氛围时,首先需要塑造自己的榜样形象,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己的文明举止,教师自己把“榜样”的概念传授给学生,自己就需要做好表率作用。每学期都要评选“三好学生”“纪律之星”等学生代表,教师也可以趁着评选的机会加深学生的“榜样”观念,让学生重视周围的“榜样”,并对比自己行为上的差异,通过观察和模仿改正学生的缺点,让学生有改正不良习惯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校的榜样模仿也会放至生活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当学生遇到榜样时会不自觉地向其模仿、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对方的优点,改进不良习惯,对学生未来会产生有利的积极影响。
2.着手生活细节养成教育
细节可谓是一条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的分界线,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之际,一个细节都可能使好习惯向着坏习惯转变,也可能会让坏习惯改良为好习惯。教师需要从生活细节、课堂细节上面入手,通过增强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度来达到养成教育目的。对农村学生而言,在农村的生活细节决定其生活质量,教师需要增加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意识,才能有利于学生生活质量提升,比如引发学生对生活起居、卫生整理、文明交流、节约节俭、尊老爱幼及文化礼仪等生活习惯的关注,这些场景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重视细节部分有利于学生认知错误的习惯和正确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督促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农村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好习惯,在课堂上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提出鼓励,能有效开展养成教育并获得不错的教学成效。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我是清洁小能手”的评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室卫生的打扫中,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清洁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对清洁成效的关注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个人清洁水平的关注度放在清洁细节的纠正上,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进而关注生活中其他生活细节,关注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3.在课堂中直接开展育人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直接开展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将学科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行为意识,增强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潜移默化地用行为规范限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教材中对尊老爱幼等传播文化礼仪部分的教学,让学生重点找出教材中的对应内容并探讨礼仪的实际应用场所和对这些文化的看法,供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礼仪的理解;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培养,对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同学予以表扬,带动班上的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养成积极的思考习惯,在生活中也多问一个为什么,为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创造有利环境;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好奇,将带有正能量的音乐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从正能量的歌词中汲取音乐传递的信息,通过音乐传递的方式增强意识、培养习惯,比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这样的音乐作品就可以用来开展养成教育……
结束语
农村小学生情况复杂,在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显然不能只依靠一方力量,要调动多方力量,全方位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现阶段对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仍然以学校为大头,通过不断改进学校的养成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养成教育地位、避免社会养成教育的消极影响养成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勤.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9(09):184.
[2]郭忠元.谈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27.
[3]夏晓兰,夏晓英.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13.
[4]温永光.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