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数学常规工具品数学实验真味

2020-07-14 16:39王含阳
考试周刊 2020年58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实践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实验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新潮流。新课程指出:“实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做到“动思结合”,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玩转三角板”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数学工具;数学实验;实践探究

数学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资源,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工具有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以及其他的一些教具、学具等,这些教具虽然普通,但若能深刻挖掘,会发现其背后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因此,笔者结合初一学生的学情,参考近几年热点题目,充分研究了三角板的特性,带领学生一起玩“转”三角板。

一、 教学过程片断实录

(一)探究一、一块三角板的旋转

师: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绕其中一条边旋转可以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

生1:圆锥。生2:绕着长直角边旋转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圆锥,绕着短直角边旋转的矮矮胖胖的圆锥,绕着斜边旋转是两个底面相同的圆锥的组合。

【设计意图】将三角板“转”起来的过程,发展学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动态几何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三角板这一常见数学工具也是深藏奥妙。

(二)探究二、两块相同三角板的旋转

师:将两块含30°角的三角板重叠在一起将三角板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100°以后得到如图位置,大家会求∠ACD的度数吗?生1:∠ACD=∠BCD-∠ACB=100-30=70°。

师:∠ACB是三角板自带的已知角,那∠BCD是什么呢?生2:∠BCD是旋转角,也就是100°,也是已知的。

师:太棒了,那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旋转角的?生2:BC这条边转到了DC上,那产生的夹角就是旋转角。

师:没错,图形由点、线、面构成。在本题中,图形的旋转就是边的旋转,认准一条边,它转过的角度就是旋转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简单例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板“转”的过程,通过老师的不断追问,抽丝剥茧,了解本题旋转的本质,知道图形的旋转可以看成边的旋转,层层深入,为接下来复杂情况下的三角板旋转做铺垫。

(三)探究三、两块不同三角板的旋转

师:三角尺ACD不动,将三角尺BCE的CE边与CA重合,然后绕点C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当∠ACE(0°<∠ACE<90°)

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存在一组边互相垂直?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四人一组小组讨论。

(在巡视中,发现这个问题真是難倒了一大片学生,很多学生望着他的三角板,却不知如何操作,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拿着他的两块三角板毫无章法的旋转着,也有自以为聪慧的学生,直接把脑中构思的图形画了出来,尝试求解度数,看到这里,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点拨)

师:我们先借助几何画板,感受一下这个过程。(学生观看动态演示)师:看到有几种情况了吗?老师再放一遍,如果满足题意,你们喊停。(再次利用几何画板展示,让学生观察旋转后满足要求的图形)师:一共有多少种情况?生齐答:5种。

师:这是电脑为我们展示的结果,那我们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如何不重不漏地将这答案全部找齐呢?生6:那三角板慢慢地旋转,不错过任何一种情况。生7:我们可以先把顺时针旋转的情况先画出来,然后再考虑逆时针的情况。生8:分类讨论!

师:大家说得很好,当一题出现多解的时候,我们要想到数学中常用的分类讨论的方法,在这里,按照旋转方向进行分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是要求度数,我们肯定要结合着图形去看,我怎么利用手中的三角板,把图形画出来呢?生9:利用手中的三角板,把它旋转成符合条件的情况,然后我们依葫芦画瓢,画草稿纸上。

师:嗯,是个不错的方法,可是大家用两块三角板去比划是不是线条太多了些?不利于观察,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生10:因为△ACD是不动的,我们可以把它的轮廓画在纸上,我们只要动△ECB就行,△ECB转到满足要求的地方,我们再把它的轮廓也描出来,这样操作起来更简单。

师:这个想法太棒了,能上来演示一遍吗?(生10上来演示了一种情况对应的图形的由来,到这里,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知晓画法)

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请大家4人一组,2人画出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两人画出逆时针旋转的情况,画好以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对于动态几何问题,很多学生会有“眼中有物,脑中无形”的困惑,因此,借助几何画板的操作,给了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同时,本环节给足了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更是能够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兼顾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教学反思

(一)运用常规工具,打造活力课堂

三角板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常规工具,但是很多同学对三角板的认识还停留在画直线、垂线、平行线,画固定度数的角,如30°,45°,60°,90°等,对三角板只有表面认识,并没有深究其内,达到本质认识,因此一些学生将三角板看做闲置物品,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它特有的教与学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留心发现,充分挖掘、开发教具和课例资源,发挥数学工具的独特的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结合《苏科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至九年级教学内容,就三角板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七年级: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构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观,了解了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平移,翻折,旋转。因此可以结合垂直这一概念,让三角板“动”起来,在动态的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又对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做了深入学习,而这一重要知识点亦可以在动态的三角板中呈现。

八年级:八年级的数学中的平面几何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形式多样,模型众多,辅助线的构造有一定技巧性。因此我们可以借用最基础的工具,一副三角板,或是多副三角板展开全等的探究教学。

九年级:教师可以利用三角板,整合七、八年级的几何知识点,融入九年级的三角形相似知识点展开教学,既巩固旧知,又与新知紧密联系。

当然,三角板除了“转”,还可以“拼”,一副三角板,竟可以将初中三年的数学重要几何知识串联起来,真可谓是“小小三角板,大大乾坤藏”。将玩“转”三角板的过程,活跃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既“接地气”,给学生亲切感,又形式灵活多变,生动丰富,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实验循序渐进,感悟数学真味

教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确保预设的目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探索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感受成功的體验。为顺利开展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笔者从一个三角形的旋转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态几何观,通过两块相同三角板的旋转,给出具体的图形,让学生逐渐适应三角板旋转问题,明白图形的旋转就是边的旋转,再到最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去求相应的解,打造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式学习途径,为学生接下来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环节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的源泉,它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者现象通过自己感知,获得的最直观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可以记住10%的信息,看可以记住30%的信息,而动手做却可以记住90%的信息,因此,学习最好的途径便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初中数学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处理某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参与下,通过对实物(纸片、三角板、几何模型等)或者数学软件(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的操作,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动手操作的实验,更是思维的体操。对于前几个简单问题,学生进行动脑的实验,对于最后较为困难的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手中的三角板一遍遍的模拟旋转的过程,直到探索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内化所学知识。学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他们的思维亦是有生命的,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自我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才能够自然地“生长”。

(三)尊重学生主体,发展核心素养

史宁中教授曾说过: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在本节课的数学实验中,笔者将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并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做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曾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一场数学实验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中、在他们与小组成员思维碰撞中、在他们与老师交流探讨中、在他们自信在班级展示成果中,拉近的不仅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这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素养与数学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获得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获,让学生自己推开数学之门,领悟数学之奥妙。

参考文献:

[1]提升探究式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以《图形的旋转》学习为例[J].数学之友,2019(16):41-43.

[2]运用“数学工具”,提升学生数学学力:以《玩转三角板》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7):17-19.

作者简介:

王含阳,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实践探究
借实验操作 助学生成长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