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摘 要:我国的发展历程较长,在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来了诸多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物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故需要对文物进行相应的保护。通过保护使文物得到长久保存,使我国的历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基于此,文章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对文物的陈列以及保管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文物陈列;保管;思考
为了使人们对历史有所了解,部分文物会定期展出。在展出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可能导致文物在陈列以及保管中受到破坏。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将相关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从而使文物得到有效保存。
1 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博物馆中收藏了诸多珍贵的文物,在对这些文物进行宣传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研究。因此,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文物难以得到有效留存,博物馆需要根据这部分文物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保护方案。我国一半以上的博物馆是基层博物馆,基层博物馆的人员情况参差不齐,加之设备条件、环境条件等较差,致使文物保护面临着挑战。因此,需要从文物保护意识出发,引导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以及管理工作,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给予更多关注,从而为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基础。文物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还蕴含着古代人们的精神,不可再生,也不可复制,属于稀世珍品。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以及管理,不仅可以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助力,还可以使我国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2 文物陈列与管理问题分析
2.1 保管条件相对较差
现阶段部分文物保护机构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小,文物的展示设施较为陈旧,加之缺乏科学的文物管理方式,致使部分人员将收集到的文物随意摆放,甚至存在文物“裸放”的情况,文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2.2 文物保管和陈列中难以做到有效保护
在文物保管和陈列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环境进行控制,部分文物已经留存了几百上千年,其结构相对脆弱,如果不能对其保管和陈列环境进行控制,可能会使文物遭受破坏。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文物机构在文物保管和陈列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对文物陈列和保管环境进行了优化,但也难以确保文物在保管和陈列过程中获得有效保护,仍然存在遭受破坏的威胁。
2.3 难以及时发现文物自身的蜕变
文物在长时间留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极为缓慢,要想了解其变化情况就需要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长期观察,通过观察以及分析了解文物的变化情况。此外,由于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较为枯燥,加之部分人员缺乏保护意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情降低,工作态度不严谨,难以发现文物自身的蜕变,也就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文物的蜕变进行补救。
2.4 文物保护技术落后
据相关人员分析,我国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力度不足,致使我国缺少文物保护的相关科学技术。众所周知,文物保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且对于管理方法也有严格的要求。而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素质以及技术能力,从而导致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加之技术落后,文物保护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
3 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措施
3.1 增强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对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物保护机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物保护机构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在培训中讲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陈列以及管理的方法。培训结束之后,对培训人员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当中。此外,可以制订奖惩机制,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如工作人员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当中漫不经心,并且时常存在疏漏,应对其进行惩罚;对于工作中文物保护意识较强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更加投入。
3.2 控制好文物陈列与保管的环境
在对文物进行陈列与保管时,需要控制好文物陈列的环境,包括湿度、温度等的控制。温度与湿度是影响文物陈列与保管两个最基本环境因素,并且它们对文物的影响往往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所以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文物材质类型给予文物最适宜的温湿度保存条件外,保持文物所处环境的温湿度维持稳定也尤为重要。一般博物馆内文物库房要求温度在15~25摄氏度,24小时波动小于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5%~65%,24小时波动小5%。工作人员需要对陈列室内文物的环境需求有明確的认识,根据文物的环境需求把控好温湿度,做好环境变化的监测工作。如果发现温度、湿度未达到文物的需求,需要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管理人员,然后由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文物陈列的环境进行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将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不断学习文物保护知识,明确文物陈列环境,延长文物的留存时间。
3.3 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
虫害会对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毛衣鱼、烟草甲、竹蠹、书虱、白蚁、蟑螂等30余种有害昆虫会蛀咬图书文献、木制家具、生物标本等有机质文物,严重威胁文物的安全。在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若发现虫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易受虫害威胁的文物,如纸质文物等。此外,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做好杀虫灭菌的工作,使用灭虫剂、控制室内温湿度等。进行灭虫工作时,需要将文物存放到安全区域,避免灭虫工作对文物产生不利影响。
3.4 重视防霉工作
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霉变是一种常见现象,霉变会对文物的结构以及外形造成一定损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文物保护机构可以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适当使用防霉剂。防霉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可能导致霉菌产生抗体,从而降低防霉剂的防霉作用。在使用防霉剂时需要由专人指导,并定期更换防霉剂。此外,还要控制好防霉剂的用量,确保用量适宜,方可发挥防霉剂的作用。
3.5 保持文物的自身清洁
文物的清洁情况对其保管有重要影响。文物的自身清洁状况较差,不仅有可能发生虫害,而且可能导致文物发生其他各方面的变化。因此,需要保持文物的清洁,在文物陈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由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清洁,在清洁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可以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清洁,这样不仅可以做好文物的卫生防护工作,而且可以降低污染物对文物造成的损害。为了使文物的自身清洁得到保障,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清理文物的技巧,并将其列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以此推进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的有效开展。
3.6 增加文物保护的相关设施
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物,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了做好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文物保护机构应该积极引入相应的文物保护设施,如控制温湿度的机器设备等。通过引入相应的保护设备,为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提供助力。文物保护机构根据所需设备预留相应的设备购置资金,部分文物机构的资金有限,可以将资金需求告知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拨放相应的资金。为了使购买的设施得到有效应用,文物保护机构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设备的应用技巧,這样可以避免由于设备应用不当导致的文物损坏等问题。此外,文物保护机构可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相关企业的资金,并在企业的发展中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文物在我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使我国的文物得到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优秀的精神内涵得到传承与发展,一定要加强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文物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文物陈列和保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对文物陈列和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使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