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信用产业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20-07-14 11:09杭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杭州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杭州市信用体系

杭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信用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大众对信用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信用产业的发展程度却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推动信用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杭州市于2015年入选了首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信用建设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杭州市信用产业发展现状

政策环境的完善。自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就提出建设“信用杭州”以来,不断营造适合信用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16年出台《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目前,杭州市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产业优势,积极构建信用“双创生态”,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的信用产业发展环境。

信用平台的搭建。杭州市早在2008年启动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现阶段已形成“一网两库三系统六功能”的基本系统架构,同时,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向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规范、有序地开放公共信用信息查询。

政府用信的引导。随着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在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与企业法人和各类市场机构的合作,倡导各级政府部门在项目投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土地开发利用、资质资格审批认证等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应用信用服务和信用产品。

“信用惠民”的普及。杭州积极推进政企合作推进信用产品的创新和信用产业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信用的关注度、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积极打造“市民诚信卡”,在市民卡手机App推出“惠信分”,将公共缴费、公益服务、遵纪守法等纳入信用积分。同时,交通出行、图书租赁、惠民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将进一步与信用积分挂钩,让市民切实感受到自身信用的重要性。杭州市信用中心还通过与阿里巴巴芝麻信用合作,着力打造“芝麻信用分杭州加强版”,探索“城市+信用”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杭州市民手机终端实名认证、授权查询个人信用记录,查询个人“诚实信用报告”等功能。

杭州市信用产业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信用产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信用服务机构总量较少,商账追收行业基本空白,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等行业也才刚起步。二是信用应用领域较窄,在城市惠民信用建设中,因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等的迅速崛起,带动了互联网信用产品的繁衍,但全社会信用意识依然相对薄弱,产品、习惯、机制、氛围还未形成。三是信用产品研发较弱,信用服务机构重应用轻研发的问题较为突出,缺乏拳头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力量偏弱,专业人才匮乏。四是产业链联系不紧密,尚未形成由信用数据开放、征信、评级、咨询、担保等相互关联紧密的产业体系,征信业与评级业相互脱节。五是产业规范化监管不足,资信评级行业由人民银行、发改委、银监会等多个监管部门以业务为导向,各自建立评级机构认可制度,行业协会的监管服务功能也有待加强。

杭州市信用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杭州市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应从五个方面着力,统筹信用服务业发展。

畅通数据采集渠道,增加信用服务机构数量和种类。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类别信用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依法、规范、有序开放公共信用信息查询。优化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信用大数据支撑平台,加强信用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实现信用数据的抽取、管理、发布等操作功能,建设信用大数据搜索引擎、信用地图等大数据应用,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最新信用数据情报。借助杭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扶持引导一批如有数金服等互联网征信企业做大做强。适时引入国际国内有实力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的信用服务市场。

建立信用标准,培育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加大信用服务技术标准研究,完善自身的专业评级标准。构建跨城市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区域信用服务行业联盟。统一信用服务行业标准,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實现区域信用报告互信,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市场联合培育机制。鼓励杭州市有条件的社会力量进入信用服务行业。积极关注个人征信市场,推动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人行允许范围内探索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培育信用行业人才,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支持杭州相关高校加大信用管理能力教育,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研究方向。联合社会力量加强信用课题研究,开展信用论坛。通过“市内挖掘,全国招募”的方式,组建信用体系建设讲师团,在企业、社区、政府机关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引进国内外信用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在人才培育基础上,着力培养信用人才的产品研发能力,拓展信用产品广度和深度。

完善产业链建设,扩大信用产品应用领域。加强政府带领作用,鼓励杭州各级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购买和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商业机构和企业内部加大信用产品应用和管理,激发社会用信需求。以杭州市民卡为载体的“市民诚信卡”为例,深化功能开发,探索在志愿者服务以及公共自行车、图书租赁等领域推行与信用积分挂钩的诚信制度,扩大信用产品应用范围的同时,激发社会用信需求与守信意识。

提升政府服务监管能力,创建良好发展氛围。加快制定杭州市信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有关信用信息征集、披露、评估、使用、互联互通等信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完善《杭州市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守信受益机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或企业,给予城市社会服务的优待或便利。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使信用协会研究和制定行业信用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管理,推动信用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

猜你喜欢
杭州市信用体系
神秘的植物工厂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