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作出的“生态文明之都”和“美丽中国样本”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全面实施“八项清零”,深入推进“三五共治”。 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协同配合,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关停杭钢半山基地和半山、萧山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及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上热电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黄标车和各类老旧车淘汰近57.1万辆(其中2012年以来淘汰国三柴油车13.3万辆),推广新能源车17万多辆,市区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37.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由2013年59.9%上升至2019年78.6%。
水污染防治方面,先后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治理277條,积极推进造纸、化工等行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展2.0版“污水零直排”建设,积极打造美丽河湖(幸福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2013年83.0%上升至2019年94.3%,水环境功能达标率由2013年87.2%上升至2019年98.1%,连续3年获得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先后完成杭州农药厂等53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建成全国最严环保标准的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和4个飞灰协同处置项目等一批固废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实现“日产日清”,固废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市第三固废处置中心、临江垃圾焚烧处理等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底可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谋划。成立“美丽杭州”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实施《“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出台《关于深化美丽中国样本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到位。二是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杭州市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湖区、临安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区、县(市)建成省级示范区。三是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加大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成临湖地带综合整治,开展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的40项改革任务,对淳安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单列考核,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深化杭黄生态环保合作,建立联防共保协调工作机构,组建以王金南院士为首席专家的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打捞等,启动编制《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保规划》。推进杭宁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绿色经济发展、污染联防联控等合作交流,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指数。一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为目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高能耗、重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绿色产品。2019年全市GDP1537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2.1:31.7:66.2,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二是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三改一拆、小城镇整治、城中村改造、美化家园等环境治理项目,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构筑城市美丽空间。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是倡导推广绿色生活。拥有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10年累计租用超过9.5亿人次,减少碳排放约30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84%,居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之首;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日益完善
一是加强地方立法。率先出台《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排放标准,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治遵循。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美丽杭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并将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市综合考评,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622.2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3.37%,初步确立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基本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并形成初步成果,进一步优化环境准入。
淳安“特区”建设不断推进
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启动后,千岛湖保护站在了新的起点。一是着力推动千岛湖水质高水平保护,紧紧围绕千岛湖水质保护这一核心任务,做深做细做实各项保护工作,努力实现“水质持续改善、景观持续提升”的目标。精心做好农业、林业、工业、生活污染治理四篇文章,着力进一步削减入湖污染物排放量。二是着力推动淳安县高质量绿色发展。积极支持淳安发挥自身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探索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发展壮大深绿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高效转化。重点培育旅游度假、运动休闲、会议会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积极鼓励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打造一批具有淳安品牌、千岛湖特色的高价值系列农产品。三是着力推动新安江上下游流域共保。按照杭州、黄山“1+9”战略合作及生态环保合作协议,推进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生态共建、水质共保。共同编制流域水环境共保规划并组织实施,强化水环境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