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策略提高书法课堂有效性

2020-07-14 12:03尤炎林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摘 要】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延用至今的文字。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集中传承了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在学校书法课程中,教师可借助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书法技巧,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书法教育;课堂呈现;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221-02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突出重点

《弯钩独撑,上下宜对》是《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的第三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掌握“弯钩独撑,上下宜对”这一规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临摹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颜体楷书的造型美与结构上的巧妙。重心平稳是汉字结构造型中最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情况,而实现重心平稳的方法就是做到“上下宜对”。这是书法结构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上可以设计舒心愉悦的视频赏析、静心观察的字形剖析或者运笔习字训练。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尊重学生的学情,层层推进教学进程。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了书法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书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注重多元挖掘,积极感受书法艺术

(一)兴趣导入,营造书法学习氛围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书法课不像语文课,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没有有趣、动人的故事,学生在书法课堂中看到的是一些相互独立的笔画、汉字,感受到的是比较理性的书写技法。如何让学生喜欢写字,积极地参与到写字的活动中来,获得真正的发展呢?这就需要书法教师树立“趣”字当头的意识,采用多种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如在课前,笔者播放有关《泉州九日山碑刻》的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汉字的风采,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然后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正式开始这节新课,让学生通过单脚站立,改变身体位置的肢体体验来探究书法重心平稳的作用。这一寓教于乐的游戏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既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观察比较,激发书法学习热情

字形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要想把字写好,先得学会观察。在教学中,笔者先出示弓箭的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笔画“弯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到了张力十足、蓄势待发的弓箭,并通过口诀的形式回忆了“弯钩”的写法,由此引出了要学习的字“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笔者在课堂上出示了三个弯钩朝不同方向倾斜的“子”字,让学生借助尺子和红笔在学习单上做批注,指出哪一个“子”字的弯钩做到了重心平稳。学生由此总结出“弯钩独撑,上下宜对”的规律,揭示了本课的主题。与教师的直接灌输相比,学习单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分析研究中,在动手中发现规律,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规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更强了,进而积极思考与探究,更有效地掌握“弯钩独撑,上下宜对”這一规律。

(三)重视读帖,感悟书写体验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中指出“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方式,临摹过程包括读帖、摹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在临写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学生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部分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尝试较准确的背临。”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明白了弯钩的起笔和出钩前的顿笔应大致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就能使字保持重心平稳。找到规律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规律,准确运用规律离不开学书法的重要方法——读帖,通过观察字帖,领悟书法家所采用的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来提高书写水平和鉴赏水平。在讲解“子、手、守”三个字前,笔者让学生仔细读帖,观察字的笔画粗细、长短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再通过不同方式的范写,如教师手写,微课展示等,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结构的内在规律,领悟汉字的形态美。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写字前就能够胸有成竹。

三、注重练习过程,书法训练扎实有效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1]。一堂好的书法课不能缺少的就是实践。实践是书法教学的关键,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给予适当的点评与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和运笔方法。对于部分有需要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写。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如笔画不到位、结构不合理、笔顺不正确,教师要及时矫正,重新示范。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3—4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堂上,教师需见缝插针地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执笔姿势和坐姿,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及方法,用亲切的叮嘱和体贴的动作示范,将“提笔即写字”这一要求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在学生心中。

在练习结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挑选不同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让学生当“小老师”,自主点评,合作互评,相互交流好的书写方法和书写经验,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点评。教师“扶”之有效,“放”之到位,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轻松,学生的书法水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进步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融洽。

四、信息技术加持,让书法课堂更高效

现代信息技术也给书法教学带来了有力的支撑,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支持下,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加及时的反馈,观察、练习得到了更高效的落实,提高了书法课堂的学习效率。

诚然,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书法应该被引入更多的课堂中,落在学生的笔端,让学生爱上书法。

【参考文献】

[1]王道胜.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

【作者简介】

尤炎林(1992~),女,福建泉州人,本科,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建设写字与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谈让小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几点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试论书法教育对学生自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