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思想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品质能够促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完善教学模式,也能培养学生勤奋踏实、刻苦钻研的品格。因此,如何将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方向和思路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01-02
高校思政教育对建立及完善学生个人思想价值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成为了教育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工匠精神逐渐进入到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一、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也叫匠人精神,指工匠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对技能技法极致要求,对产品精雕细琢,打造极致细节,反复锤炼升华,以求接近完美的执念。工匠精神体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需求,能够帮助高校完善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
人才[1]。
二、工匠精神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学习感知
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手段多以引导为主。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来灌输和塑造学生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增强学生对正确思想的感知,完善学生的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是爱岗敬业,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引导其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日后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完善个人价值体系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产品细节的精雕细琢,对技能技法的精益求精。当下社会风气略显浮躁,推广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学生要反复总结和思考,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自己的意识当中,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
(三)提高创新意识
当今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不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科研工作的进步都需要创新的推动。十九大报告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笔者认为,创新的基础在于实践,创新的前提在于熟练。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是教育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以内化的工匠精神为创新基础。引入工匠精神是高校在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是对教育策略的优化。个人秉持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创新氛围的形成,推动国家兴旺发展。
三、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
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是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高校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理论的研究,增强与工匠精神融合的理论基础[2]。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教师应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理论,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相关部门应成立课题组,组织专家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保留其中符合时代发展的元素,去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二)加强工匠精神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理论要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育学生的目的之一是给国家、社会提供人才。学生将来都会走向社会,因此,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楚的认识。课外活动方面,学校可鼓励各社团协会等举办有关工匠精神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工匠精神。实践方面,高校可以联系校外企业,以校企联合、参观、实习等方式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让学生体验到走出校门以后,工匠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及时记录并反馈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科研人员应分类汇总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对现有思政教育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以指导日后的实践[3]。
(三)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
生活环境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处于人生价值体系的形成阶段,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而高校的氛围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高校需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思想政治氛围,以实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渗透到个人意识中。笔者认为,这种氛围可以从文化、宣传以及榜样等方面进行营造。在文化上,采用如提供专项研究基金、成立课题组、配备数字产品及资料库、建造“文化走廊”等方式;在宣传上,结合各专业,用张贴海报、条幅、播放宣传片等方式進行工匠精神的宣传;榜样教育则更加直观,可以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事件进行褒奖。注重通过小事进行教育,这样更容易感染和带动学生[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完善个人价值体系和提高创新意识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基础,使之成为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妙.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院校服装职业教育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
[2]周长明,孙慧卿.高等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内化途径研究[J].教育界,2017(33).
[3]胡建,任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4]张业华.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作者简介】
严盼盼(199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