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式经典阅读教学

2020-07-14 08:22孙静媛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阅读教学

孙静媛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对阅读的认识也存在偏差,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确定研究理念和思路:即用新语文主题式经典阅读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将教材中的主题与课程研究过程中所构建的阅读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入手,侧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能力,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最终使学生成为渴望的阅读者、有吸收的阅读者、有思想的阅读者和终身的阅读者。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一、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1、阅读中外经典,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就是在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有诗歌诵读,有国学诵读,也有名著阅读。

2、阅读中外经典,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而长期粗放无序的课外阅读,无法保证阅读的效果,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阅读中外经典,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二、具体做法

1、营造书香校园。以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核心目标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活动;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充满人文的关怀,充满向上的力量,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她们,传承她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民族“精神护照”。我们在课前背诵《弟子规》《少年中国说》《唐诗宋词》在间操时学校统一组织背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展示和验收成果,我校连续两年组织了诗词朗诵大赛,场面感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構建书香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有序、有趣、有情、有效”的生态课堂。讲述经典故事,为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国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包括讲故事,猜谜,游戏,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经史子集里的人物为主,以便学生透过故事了解所读人物的点点滴滴,使学生处于乐学的境界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每周开设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读书交流汇报课,让阅读更有实效性。

3、缔造书香教室。班内建立图书角,丰富图书存有量,美化教室环境,张贴读书名言,展示学生读书心得,让每个教室都有浓厚的读书氛围,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4、培养书香学生。通过一系列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他们终身和谐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时还培养了各种阅读技能,如学会辨析各种文体;查工具书查资料;圈点勾通、批注文章;做读书笔记、摘录卡片;分析归纳总结;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5、是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促进学生读书,每年的四月份,学生都畅游在书海中,在读书,手抄报,海报,书签展中动手动脑。在读书交流会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在展示中收获着自信,在全校诵读中润泽心灵,体会阅读的魅力。

6、我们学校还进行亲子共读,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语文主题阅读实现了阅读生活,阅读社会,体现语文实践性,通过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一片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正让世界城为了孩子们的教材。语文主题阅读,实现了师生双赢,让学校收货芬芳,一是主题阅读,让孩子变得阳光了,自信了,会学习,爱学习了,亲子共读,亲子互动蔚然成风,假期阅读成为每天最幸福的事儿。

三、如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一)采用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单元主题教学”,在精读每一篇讲读课文后,将学生的阅读视点引导到与之内容相关的经典选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品位。这样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能理解文本内容,自悟文本语言和文章写法,自觉积累读书方法;让学生在涵泳精思中进行价值判断、意义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

(二)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批注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形进行画、注、批,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让学生自觉地画上一些记号,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三)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绝不是滥读,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阅读也要学会精挑细选。朱光潜曾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选择经典当然不会有错,作为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一定要阅读名著,而且要读世界公认的经典名著。阅读应该朝着经典阅读的方向发展。当今中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没兴趣,对青春小说、武打小说、歌星资料、卡通、星座等却如数家珍。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讓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作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的材料,给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兴趣。

2、注重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无论经典阅读的象牙塔尖多美,学生也是无法一步到位的。我们的课内外的经典阅读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一定要有科学性,不能够过度地拔高,急于求成。

3、重视整体教学,提高学生人文感知的能力。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佳作,都是节选。如《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对于当代的初中生来说,这些作品虽是经典名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好“选文”,更要引导学生去触摸与欣赏这些艺术经典,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人文感知的能力。

4、构建交流平台,注重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容量。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向全班同学讲述课外阅读中所见的时事要闻、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的方法、感受、经验……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5、引导价值取向,提高学生思维应变的能力。

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意见分歧是正常的,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辽阳市第二十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