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塔依?阿克曼 达敏古丽?克特巴依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更贴近生活,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展缓慢。文章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措施
教育需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这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须要深入学习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否学会正确思考和做人,可以为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做铺垫,因此,应当引起教师高度的重视。道德与法治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观念,使他们做一个三观正确、充满正能量的人,是教师应当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阐述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现存问题
1.1 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缺乏活力,其中学生的兴趣不足是显著的问题。由于初中生学业繁重,所学科目也涉及多个领域,而且有的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有学生认为“考前突击”就可以解决考试问题,而且不会对升学造成影响。
1.2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不够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逐渐得到改进,但是从实践来看,大多数的改进仅局限于所谓的“主要科目”,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懈怠于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没有深入到生活中挖掘教材的意义,使教学浮于表面。枯燥的教材内容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若教师只是一味地沿用陈旧的方法和观念,教学不够深入仔细,课堂气氛势必受到影响,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这将严重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1]。有的教师也有着“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平常教学草草了事,作业布置也缺乏明确的目标,考试前打印大量的习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怨声载道。当然,部分教师也确实下了一些功夫,在备课时努力寻找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的契合点,但是笔者通过旁听发现,这些生活案例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学生也很难把这些案例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常常出现课堂走神的状况。
2 让生活化教学走入课堂,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问题
2.1 立足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2.1.1 注重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兴趣。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不重视新课导入,自然很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生的精力旺盛,并且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对新课程他们起初也是抱有强烈好奇心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准备一些引人入胜的导入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
2.1.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是改良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的关键所在[3]。生活是可触摸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还处在“玩心”较重的阶段,教师应该多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例如,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来表演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这样不仅使教材变得生动了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2.2 立足生活,改善教学方法
2.2.1 拉近师生距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照本宣科的同时逐渐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不愿意主动找教师沟通,导致師生关系越来越紧张,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差[4]。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分享一些生活趣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不仅是传递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也是自己的知心好友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感,学生也会更加自信[2]。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
2.2.2 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对知识拥有信仰并充分消化吸收,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帮助它们巩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勇但社会责任》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社会活动,如敬老院关爱活动、充当志愿交通员等,让学生融入社会中去,在实践中要求学生能够围绕“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等各类主题总结出作为中学生能够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提出合理的社会服务方案,让学生有更强的社会参与感,并养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习惯[5]。
2.2.3 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其目的并不在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强调书面性作业,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明确布置课后作业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亲人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件自己认为可以表达对亲人之爱的事情,如为父母做一道小菜、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这样的事情看似很小,但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情。这种生活化的作业,既改良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也能够让学生感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心理负担小,也更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有道德、有规范,同时,他们的个人素质也将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6]。
3 结语
道德与法治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架通往正确做人道路的桥梁,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稍有不慎便会落入歧途,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上好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因为这将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晦涩的文字,而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并且能够使他们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 莫小春. 高职院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4):102-103.
[2] 张蓉.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学苑教育,2017,(4):96.
[3] 任桂芬.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点策略[J]. 赤子(上中旬),2016,(20):244.
[4] 苏雪. 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0.
[5] 刘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6] 谢燕原.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19,(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