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理念,即观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材料、探生活中的科学、在实验室之外也能进行科学实践,从而普及科学方法和思想,围绕生活科普教学的六种形式:生活实验教学、科学对话教学、科学游记教学、自然笔记教学、科学情景剧教学、科学童话教学,阐述了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引导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知识、增学识、长见识,逐步发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活科普 教学实践 反思
0 引言
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严重干扰着人们的生活秩序,也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为响应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的总体精神,各教育学院、中小学、大学、甚至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都行动了起来,一场盛况空前的全民网上教学在华夏大地展开,困扰多年的空中教学、网上教学、慕课等在线教育难以普及推广之窘境,似乎一夜之间得到了解决。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宅在家的教育显示了勃勃生机。且不论教育效果到底如何,是否为学生喜欢接受,毕竟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之举,毕竟学生的学业为大,也不失为一种弥补的办法。
按照国家“五育”育人的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的相关学科,同样线上空中课堂的学科组成也应达到这一要求。在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空中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线上教师、线下家长(这一主体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空中课堂的实施,无形之中将家长培养与造就成教学管理者。如果家长能以此身份配合学校管理及学生学习,在不久的将来疫情结束后,便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教师”。
当然,作为科学教师,尤其是校外科学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基于本学科知识,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引导家长在生活中陪伴孩子实践科学。这次疫情期间所开创的“停课不停学”模式,加深了笔者这方面的思考。多年来笔者一直提倡的生活科普,是不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能显现出它的魅力呢?笔者观察近期线上各种关于科学教育活动,如“开学啦!精选150+生活科普素材助力科学线上教育&线下活动”“宅在家玩科学带娃跟主播做实验”“和孩子一起动手试试!200个在家就能做的亲子小实验”“拒病毒宅在家,生活科普带娃做实验”,这些活动主题都折射出了生活科普“观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材料、探生活中的科学,在实验室之外也能做实验,从而普及科学的方法和思想”[1]的理念,同时也实践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2]。因此,在这些实践基础上,有必要重新审视基于生活进行科学教育的形式、方法、手段,为愿意实践生活科普教学的教师或家长提供借鉴。以下,从生活科普教学的六种形式(生活实验、科学对话、科学游记、自然笔记、科学童话、科学情景剧)一一进行解读。
1 生活科普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1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生活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
生活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活中能进行的实验或用生活中材料进行的实验。它区别于在学校专用实验室内、有老师指导,一般按照科学教材涉及主题进行的实验教学。生活实验是在生活环境之中,依据学生感兴趣的科学主题进行,可以在家庭的院子、车库、厨房、阳台,也可以在学校实验室之外的其他场所。使用的实验材料是生活中易得的、无毒的,不需要专人看管专柜存放的,如孩子们司空见惯的油盐酱醋、水、种子、蔬菜、鱼、虾、瓶子、气球、吸管……生活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具体区别可通过表1,一目了然。
孩子们最容易接触的是生活中的材料,在家里他们可以看到厨房间存放的瓶瓶罐罐、各种种子,看到家长用各种调料烹制的美食;在超市里可以看到各种蔬菜、鱼类、贝壳类;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日落日出、雨雪冰霜、花开花谢、果熟果落,感受到风吹冷暖……这些孩子们直接接触的材料和现象,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最好奇的、最有兴趣去探究的。生活实验指导的主力是科学学科教师、校外科学教师、甚至是家长。作为指导者们指导孩子的实验时,既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又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以及环境条件,做好设计,这样才能在每次的生活实验中,让孩子获得实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表1所示,为了便于让教师和家长汲取素材实践,笔者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带着孩子学科学Explore-LifeScience)上的生活实验进行分类。
1.2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科学对话教学实践与反思
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与对话相反的是独语。对话既是目的又是方式,它强调对话参与者的投入,没有使对话参与者产生变化的交谈不能称之为对话。他的这一观点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两个人之间或两个人以上的谈话,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也就是说,对话应能达到投入、有质量、有目的三个要求。
何为有质量有内涵的对话?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两小儿辩日》,原文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
兩个孩子的对话,看上去是生活中的普通对话,实则有深意有内涵,一点都不普通。他们的对话至少能反应出这样的品质,即善于发现、猜想、举证、争论,一起寻找答案。而这样的品质就是我们现在一直追寻倡导的科学探究的品质。可以想象,两个孩子在争论这一问题时,因为有了足够的观察、有了相应的证据,肯定是全神贯注、异常投入、充满激情的,各自的观点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对方。再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对话形式能够在两个孩子的生活中延续,并成为一种习惯,是不是就会产生“思想的闸门打开之后,彼此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许多新的观点就会跳跃出来”[4]的效果。
如果能穿越时空,请一位现代科学教师、或一位懂得一点天文知识的家长为孩子的对话进行解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你们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这样,教师或家长俨然成为点亮孩子们科学探究关键时刻的一盏明灯,构筑起孩子科学概念和思维的脚手架。两个孩子的对话就成了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对话,且是有指导的科学对话。科学对话不同于家长里短、儿童嬉戏的普通对话,不同于根据学科教材,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的你问我答,而是融合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在放松的心境之下,自觉自然引发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关于科学主题的对话。普通对话、课内问答与科学对话之间的异同我们可以通过表3进一步明晰。
其实,在学校环境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科学对话的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时,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心理环境,预设某个科学主题,尝试着进行科学对话。表4是笔者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实践科学对话的所思所想依照领域分类,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1.3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科学游记教学实践与反思
科学游记有两个关键词:“科学”“游记”。先说游记。游记在《辞海》中的解释:散文的一种。文笔轻快,描写生动,记述旅途见闻,某地历史沿革、现实情况、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另有解释: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情色彩的。游记可分为以记录行程为主的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写景型游记,以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中一外两位大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的游记,应该属于前三类游记了。
和“科学”组合一起的“科学游记”,则是以探索自然奥秘为目的,通过旅行过程中的亲身实践,以观察、对话、讨论、反思等方式来说明一个或多个科学道理,并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说理性游记。如表5所示,科学游记的实施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外出旅行中,在真实的情景中,针对具体科学主题进行探究;探究的经历及在该过程的对话、反思、感悟、收获以科学散文或其他方式记录下来。真正体验到有探究的游、有思考的记,在具体探究思考的学习活动中,孩子可以体会到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体验到在科学探究中尝试解决问题的不易,从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勇敢探索和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5]。
由此可见,此处的科学游记并非是一种文体,它是在科学主题框架下的游和记。这两个动词恰恰反映了科学游记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性、开放性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因此,要实践好科学游记,需要在旅行前准备资料、设计主题、预览相关信息;旅行中仔细观察、科学对话、合作探究、勤思勤记;旅行后,交流反馈收获的科学主题。科学游记的场所可以是山川河流、乡村田野、生态园林,也可以是普通公园、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可谓到处都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是科学学习的场所。[2]
而科学游记的倡导与实施,无形之中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置研学旅行课程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即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科学游记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科学游记不仅可以由学校组织实施,也可以由家庭组织实施。基于家庭的社会性特点,科学游记的应用更具有普及性、开放性。家长对科学教育的积极参与,也是践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指导纲要》的重要成果,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学校的科学游记与家庭的科学游记,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它包含科学概念的习得、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思想的启发、科学道德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熏陶等。学校科学游记与家庭科学游记之间也存在部分差异,具体可见表6。
“认知行为,认知是具身的,这意味着它产生自身体与世界的交互作用……认知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体验,这些体验源于具有特定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其中知觉和运动能力是不可分离的。”[6]科学游记就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认知行为,它促成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自然界及其他一切学校以外的科学学习场所,使学校教材的文本知识活跃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伴随着学习者的观察、发现、理解的思维变化与发展,通过自我建构,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在科学游记的探究活动中,学知识(先知而后识)、增学识(先学而后识)、长见识(先见而后识)等,逐步发展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5]笔者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科学游记案例进行汇总,详细见表7,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1.4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自然笔记教学实践与反思
自然笔记源于科学绘画。17世纪的德国画家梅里安,在旅行期间热衷于观察大自然,画了很多植物,回到欧洲后,她的科学绘画受到世人的关注。18世纪的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法布爾在研究中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来对大自然进行记录和描述,形成了新的记录形式,即自然笔记。[7]美国著名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克莱尔和查尔斯的《笔记大自然》使用文字、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身边的事物和风景,培养观察、写作、整理、反思的能力,养成观察自然、辨识自然、向自然学习的习惯。克莱尔在其著作《我的自然笔记》中,更是倡导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亲近自然、学会感受。自然笔记这一科普实践活动形式,既可以在校内开展,也适合在家庭开展,是学生实践生活科普的有效方式之一。实践探索是一个经历、体验、创作的动态过程,或许将之称为“笔记自然”更为贴切。
假以最简单的工具,在任何有自然景观的环境,校园一角、公园一处、野外山林间、江河湖海边,甚至窗外的风霜雨雪,记录感知周围自然界的各种情形,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反应、思考、热爱,这就是自然笔记。根据观察的角度,自然笔记可以分为地面观察,如同法布尔趴在石头上观察昆虫的场景;眼高观察,眼睛平视的角度观察近距离的景物,如树枝、花朵、叶子等;头顶观察,眼睛仰视的角度观察高于自身头顶的景物,如树冠、栖息在树上的小动物等;全景观察,站在较高的位置,观察一片山林、一处园林、一片天空中的景物等。根据观察周期,自然笔记可分为即时观察,记录某一刻的景物现象;长周期观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一月、一个季度、一年、长期)观察特定的景物,这与物候观测类似。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如今,面对大多数孩子被各种课堂、各种电子产品、各种封闭的室内环境束缚,而离自然环境越来越远的现状,自然笔记这一生活科普的实践方式可以带回一个让孩子们释放自由心灵的自然天空,可以使他们本应具有的发现、研究、探索的天性激发出来。纵身于自然界,眼看、耳听、鼻闻、嘴说、手写、脑思各种器官全方位活跃起来,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带动孩子走出虚拟世界亲近大自然;走进自然界探究而获得直接经验;在大自然中既发现美、理解美、学习美、创造美、表达美,又在观察中领悟了科学道理;启蒙自然与美术相融于学习中的跨学科思想[7]。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在生活环境中,我们应给予孩子释放更多的回归自然空间,让他们带着自然之美、探究之质、记录之思进行自然笔记,从而实践着法布尔的辩驳“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1.5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科学情景剧教学实践与反思
所谓科学情景剧或科学表演秀,就是将科学道理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借助于戏剧、对话等舞台形式的表演,让科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深刻、更加有感染力。谈到较有代表性的科普情景剧,就会让人想到美剧《生活大爆炸》,它聚焦于科学家的生活,让观众近距离了解科学的魅力,这种巧妙地把科学与娱乐相结合的剧情受到大众的喜欢。我国的科普情景剧正逐渐兴起,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打造的《老爸全知道》节目,通过情景喜剧、现场科学实验、外拍权威验证三合一的形式,针对少儿最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进行求证。开播以来,该节目收视率居财经频道榜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8]另外,部分科技馆的科学表演秀团队每每为学生展示科学实验表演秀项目时都会引发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可见这样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教育形式迸发出的力量,有着传统科学教育所不能企及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倡导的科学情景剧目标要义与上述一致,即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在孩子懂得欣赏科学之美、培养科学之爱、收获科学之真。在学校环境或生活环境中,几个孩子的自由组合,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共同设计策划剧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道具,将科学道理以对话、小品、戏剧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传递,展示的舞台可以是学校科学课上、班会课上、各类科技节上、市区科学秀表演舞台,甚至可以在亲子组合的家庭表演中。科学情景剧的形式多样,通过案例《神秘花园》剧本来一窥全貌。
案例 科学表演秀《神秘花园》*
表演者:吴同学、华同学
表演道具:桌子,广谱pH试纸做成的纸花,说明书卡片,装有白醋、雪碧、小苏打液体的喷雾瓶
(吴同学拿着装有喷雾瓶的袋子,和华同学有说有笑地走上舞台)
吴同学: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森林赏花大会了。
华同学:之前你就跟小伙伴们吹嘘过了,说我们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多色花”,在我俩“最佳园丁”的照料下,今年的赏花大会一定会让大家欣赏到与众不同的花园。
(两人走到花园中)
吴同学:这不,我们每天都来浇水,已经用了最大的努力来照顾这些花了,它们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华同学边叹气边摇头)
华同学:可是这些“多色花”怎么到现在还是只有一个单调的黄色呀!唉!
吴同学:我昨天去了一趟“神秘花园”,找到了那里的女巫,跟她说了“多色花”的事情。然后从女巫那高价买了一袋“神奇肥料”,她说保证有用。瞧!就是这个。
(吴同学拿出手中的袋子)
华同学:真的吗!我们快点打开看看吧。
(两人一起打开袋子,拿出有包装纸的三个喷雾瓶,摆在桌上)
吴同学:我们现在就给“多色花”浇“神奇肥料”吧,看看会发生什么。
华同學:很期待哦!
(华同学拿起第一个瓶子向第一朵花喷液,喷完把瓶子放在第一朵花面前)
吴同学:哇!这朵花变成了艳丽的红色,真是神奇。我也来试试。
(吴同学拿起第二个瓶子向第二朵花喷液,喷完把瓶子放在第二朵花面前)
华同学:这朵花居然变成了冷艳的蓝色。女巫的肥料还真神奇啊!看来你这“高价肥料”花得值了。
(华同学拿起第三个瓶子向第三朵花喷液,喷完后假装不小心把喷雾瓶的外包装纸撕掉,露出瓶子上的标签)
华同学:咦?这上面怎么写的是“雪碧”。
(华同学做出疑惑的表情)
吴同学:唉?这是什么情况?
(吴同学拿起第二个瓶子将包装纸也撕掉)
吴同学:这瓶子上写的是“小苏打”。
(华同学拿起第一个瓶子将包装纸撕掉)
华同学:这瓶子上写的是“白醋”。
(吴同学表现出震惊的神态)
吴同学:白醋、雪碧、小苏打!居然卖我那么贵的价格!
华同学:哦!你被女巫骗了!她高价卖给你的“神奇肥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液体而已。
吴同学:居然敢骗我,我要去找她算账!
(吴同学生气地要离开,华同学拉住吴同学)
华同学:你冷静一点。虽然这些肥料是不值钱,但也确实使得单调的黄花变成了“多色花”啊。
(吴同学挠头)
吴同学:对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两人低头做思考的状态。华同学突然瞥见了桌子旁边的一张卡片,拿起卡片打开)
华同学:咦!这是什么?
(吴同学凑上去看)
吴同学:什么!《“多色花”说明书》,这里居然还有说明书!
(华同学念出卡片上《说明书》的内容)
华同学:“多色花”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性、碱性的强度不同,“多色花”显现的红色与蓝色的深度不同。酸性越强,“多色花”变得越红;碱性越强,“多色花”变得越蓝。
(这时背景PPT上显示“pH试纸色卡”)
吴同学: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悉心照料了那么久的“多色花”都没改变过颜色。种了那么久,居然连它有《说明书》都不知道,还被女巫骗了钱,真是愧对“最佳园丁”称号啊!
(吴同学摇头叹气)
华同学:没事,现在知道也不迟。我们可以赶在明天赏花节之前把我们的花园装点最绚烂的色彩。
吴同学:看来今年“最佳园丁”称号还是我们俩的,哈哈哈。
(两人自信得大笑)
华同学:明天的森林赏花大会,期待小伙伴到来,一起见证“多色花”精彩亮相的一幕吧!
(吴同学拿出袋子里的标签喷雾瓶,边读标签,边向小花喷水,使所有花朵都变色)
(音乐响起,背景PPT上显示五彩缤纷的花朵盛开的场景。)
《神秘花园》科学情景剧的科学原理源自对pH试纸具有显色反应的课堂学习收获,并在课后实践应用,剧情设计源自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自身积累的童话故事,剧情呈现是用生活中的语言以对话这一简单形式进行,剧中所涉及的材料是生活中最常见和方便使用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参与。从课内到课外、从学生到演员、从教师指导到家长参与,一场科学情景剧巧妙地将科学原理、实验现象融入而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孩子在这时空转化、角色表演的体验中,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学习科学。对于欣赏科普情景剧的孩子,则跟随故事情节发展,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这应该是科学情景剧的目的与良好愿景。[8]科学情景剧也为生活科普教学增添了一种美妙的形式。
1.6 基于生活科普教学的科学童话教学实践与反思
科学童话又称自然童话,是一种采用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兼具童话的特点和科学的启迪。它把科学知识的内涵和童话故事的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幻化成感性形象[9],以此强化孩子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启发孩子创作故事的灵感。科学童话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它需要大胆的幻想和艺术性加工,但不能失去科学之真,不能出现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的错误。[10]
科学童话的主题一般来源于生活中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教材中比较经典的科学童话如《小蝌蚪找妈妈》《航天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等,虽然它们均出现在语文教材中,但对于学习过的孩子来说,不仅仅学习了文章中优美语句、段落分明、中心思想,更是深刻地留下了青蛙变态发育、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它的功能相统一、卫星的跟踪定位预测功能等这样的科学道理。科学童话著作如《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有趣的故事情节除了拟人化的表达“勤劳、勇敢、团结、奉献”的蚂蚁精神外[11],更让孩子印入脑海深处的是蚂蚁的社会性群居及各司其职“蚁种”这样的科学知识。而生活自创科普童话,则是实践生活科普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这需要教师或家长的智慧去实践和引导孩子创作。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推行教化古已有之。我们从小就通过传说、神话、寓言、童话等形式,逐步了解社会,形成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方式能同时调动我们的理智与情感,我们不仅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讲述,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情、姿态、动作,获得形象的感受。[12]同样,将知识隐藏在故事之中,在儿童思绪活跃之际,科学的理性也在潜移默化地浸入他们的心灵。故事源于生活,它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当我们再次将孩子带入类似的情境中,或孩子自发地触及类似的现象时,那个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便会再次被唤醒。我们都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当面对一大堆公式、定律时,如果有那么一小段,哪怕是豆腐干大小的奇闻轶事,我们的目光马上会被吸引过来,或许有些内容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同样在科学教学中,运用一点故事情节进行铺垫,孩子的关注点就会从故事内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上。科学童话无疑是启动孩子兴趣引擎的好方法。在兴趣之中,得来的知识肯定是牢固而深刻的。教学如此,生活科普亦此。
2 结语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应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融為一体。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13]。“生活即教育”是“活”的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4]。因此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无论其内在是倡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做而学,还是倡导教、学、做合一的不同侧重点,都突出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应用于教学,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到富于创造的多形式组合,从课堂文本知识回归自然文化实践,从校内环境拓展至生活环境的开放式学习,是教活科学的最好方式。这种来自生活中的科学是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的。也只有这样,科学才能摆脱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验室里的模拟过程的局限,回归以生活现象为线索,以事实为依据,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想必这也是生活科普理念下的科学教育的实质所在。[1]
科学是美丽的,因为传播科学的过程是美丽的;感受科学的体验是美丽的;收获科学的智慧是美丽的。[15]生活科普教学犹如由生活实验、科学对话、科学游记、自然笔记、科学情景剧、科学童话这六片花瓣包裹而成的美丽花朵,只有细心呵护与滋养,必能孕育出具有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融的美丽硕果。
参考文献
[1]周建中.“以生活为媒 探科学之实”:基于生活科普理念青少年科学教育[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1):6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2.
[3]焦金鹏.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列子[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54.
[4]丁东,谢泳.教育放言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殷世东.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旨:变革学习方式[J].教育评论,2019(11):7.
[6]劳伦斯·夏皮罗.具身认知[M].李恒威,董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61.
[7]曾丹.小学绘画与自然融合教学研究——以“自然笔记”实践课程为案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2.
[8]庞晓莹,张际家.科学与戏剧的结合——科普情景剧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J].艺术教育,2019(9):116.
[9]胡白玲.低中年段科普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62.
[10]胡继飞.生物教师与科普创作(四)——科学童话、科学剧及其他科学体裁的创作[J].中学生物教学,2005(5):37.
[11]袁建国.一部与众不同的蚂蚁科普知识童话力作——评《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J].科普创作通讯,2013(4):26-27.
[12]吉塞拉·吕克.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小实验(Ⅱ)[M].李嘉,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13]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理论研究(B),2001(11):4-7.
[14]卢友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9(18):128.
[15]周建中.带着孩子学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136.
作者简介:周建中(1973—),男,中學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生物学与科学指导,E-mail: suyuyang73@126.com。
Thought on live-science teaching caused by "Defend against Viruses at Home"// ZHOU Jianzhong
Author's Address China Welfare Institute Childrens Palace, E-mail: suyuyang73@126.com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ve-science teaching, that is, watching the phenomenon in life, using the materials in life, exploring the science in life, and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practice outside the laboratory, so as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methods and ideas. Around the six ways of live-science teaching: live experiment teaching, science dialogue teaching, science travel teaching, natural notes teaching, science sitcom teaching, science fairy tale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we can guide children to learn knowledge, increase knowledge and open the mind in real situations, and help children develop learning ability, inquiry ability and cultiva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by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ms.
Keywords live-science, teaching practice, introsp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