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许许多多学者对哲学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内在本质或者根本性质,它是一种用形而上的思维范式解释世界、人、自然的存在的存在哲学。
关键词:实践;形而上学;翻转
1.对哲学—形而上学概念的厘定
对于哲学概念,笔者浅薄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内在本质或者根本性质,它是一种用形而上的思维范式解释世界、人、自然的存在的存在哲学。也就是说哲学不是一门实证的或者应用型的科学,而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中西思想史上(或者哲学史上)对哲学有不同的概念称谓,西方哲学领域称为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存在、是、等这都是哲学的不同规定,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不同时代对现在我们称之为哲学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称呼,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显学,其实这都是哲学或者形而上学,中西方所研究的都是关于世界、人以及自然的学问,只是采用的视角不同,总而言之这都是属于形而上学。高清海老先生从历史角度来把形而上学说界定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可以说,形而上学乃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二)也可以说“形而上学”是哲学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中所确立的理论形式。从前者来看,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也是人的本性的根本体现。从后者来看,形而上学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理论体系。形而上学作为“曾经是”的哲学,只是反映了形而上学规定的“形式”方面,因此成为历史上“特定形态”的形而上学。从今天的认识水平看,“曾经是”的形而上学只是人最初把握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物种”思维方式的理论产物。形而上学就其反应哲学的根本性质而言,是贯穿哲学的发展始终的。哲学的形而上学,根源于人类的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然而,人的生命活动并不是动物式的本能的“生存”活动,而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的“生活”活动。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个命题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不能用哲学方式代替其他方式;其二,不能以其他方式代替哲学方式。因此,对哲学的理解,就是对哲学以何种方式把握世界的理解。从这种思路出发,哲学就是是:区别于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哲学方式”的特殊性质和独特价值,在于它是人性的理论自觉,是一种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学”,即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形而上学”。
2.西方形而上学的理论的内在翻转
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人类精神一劳永逸地放弃形而上学研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这种办法是不能采取的。”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指出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因此形而上学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就像陆老师所说形而上学的发展不是平缓的,而是颠簸的这里既然说到发展那就会存在扬弃、否定、批判等概念,因此形而上学的发展是颠簸的经历了不同的翻转和颠倒的。形而上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翻转表现为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在场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presence)向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subjectivity)的翻转。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名为《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 “形而上学”具有“超出”的含义。这词并不是亚里士多德创制的。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把研究“存在者之为存在者” (being qua being)的学问称之为“第一哲学”(the first philosophy)。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称为物理学之后,“后”在这里应该是反思批判的前提的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古希腊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界的惊异或者诧异而对世界的起源进行研究,形而上学的历史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3.马克思对西方形而上学的实践论颠倒
刚才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以及其发展过程,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在这里将要证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在与旧形而上学思想的交织和理论视界的纠缠与碰幢中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思辨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这种形而上学不管是传统的知性思维方式还是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试图从多样的世界中抽象出一个超验的、普遍的本质,并用这一本质来解释世界的存在与人的存在,从柏拉图的理念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莫不如此。这样的追求本身就陷入了一个思维的难题。因为,一方面,要寻找一个抽象的、普遍的、绝对的本质,就得建立一个封闭的、抽象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多变与复杂性,使得我们在多中求一时又似乎永无止境。黑格尔试图运用其思辨的思维方式来消解这一难题。但他没有成功。马克思看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困境,他认为这种抽象的、虚幻的思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种活动就是实践,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实践不仅仅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且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概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守渠(1984年—),男,汉族,山东梁山人,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