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硕
摘 要: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领导者,也是一位卓越的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领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斗争当中,邓中夏先后参与发动了五四运动、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青年工人革命教育、主持上海大学工作等。此间,邓中夏还在近代中国青年教育工作中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和探索,为党领导下的早期青年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邓中夏;青年;教育实践;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025-03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湖南高师、北京大学等学府。青年时期的邓中夏胸怀大志、思想进步,学生时代就曾参与发起北京地区高校五四运动、建立长兴店铁路工人俱乐部等。邓中夏还积极发动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创办并担任《国民》《中国青年》《青年工人》等一批青年进步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在无产阶级革命历程中,邓中夏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青年无产阶级教育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罢工运动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邓中夏的青年教育实践
邓中夏的青年教育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在郴郡六城联立中学(1914年改为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的学习时期,这一时期的邓中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推崇激进民主主义。正是这一时期的实践发端,鼓舞了邓中夏在日后对青年教育思想内涵的深入探究,其青年教育思想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和长期革命工作实践最终确立。
(一)组建、参与进步青年学生社团,探索青年自我教育
1915年春,还在郴郡六城联立中学学习的邓中夏开始组建“宜章旅郴同学会”,该会为进步青年介绍新知识、新思想,积极号召会员为宜章兴利除弊,改造旧社会。1918年7月,北京大学学习期间的邓中夏又作为负责人组织了全国性的学生救国会,积极开展爱国反帝运动。当年10月,由邓中夏等学生救国会负责人组建的国民杂志社成立,向全国人民进行爱国反帝教育,期间邓中夏承担杂志社刊物《国民》主编工作。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邓中夏发起创办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他充分动员组织北京大学的在校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向普通民众开展公民教育,以期“唤起平民之自觉心、增进平民之智识”。邓中夏作为北京高校五四运动时期的骨干,在五四运动爆发后,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干事会文书股工作,并被推选为北京学联宣传股主任。五四运动后期,邓中夏通过不断学习马列主义,组织一批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学友,组建“曦园公寓”,倡导入住同学本着“劳工神圣”的精神,学习新知,躬行实践,热爱劳动,艰苦朴素。“曦园公寓”学习生活期间,邓中夏还加入由李大钊等人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并担任庶务股主任一职。在学习期间的邓中夏,积极组建、参与各类爱国反帝进步青年社團组织,在组织开展各类进步青年运动的过程,也不断实践探索青年自我教育,为其今后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奠定了基础。
(二)缔造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青年团员教育
1920年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首先在上海创立,同年11月,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也宣布正式成立。这一时期国内的青年团组织处于探索阶段,曾出现短暂的瘫痪瓦解状态。作为北京共产党小组的成员,邓中夏被选为北京团组织复建阶段的负责人,参加修订团章和开展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筹备创办团内刊物。即使因工作调动,在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期间,邓中夏依然关心青年团的工作,先后撰写了《讨论本团以后进行的方针》《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等文章。为了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决定邓中夏再次回归到团中央的领导工作中去,并主持召开团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中夏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团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团的全面工作。在邓中夏等人的努力下,这一时期团员的政治素养和青年团的组织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农成分的团员在团内的比重也得到一定增加。邓中夏为青年团的组织创建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卓越的领导者。
(三)组建工会团体,重视青年工人教育
为了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工人群体的阶级意识,在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帮助指导和邓中夏等革命党人的努力下,他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了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等。他定期到工人补习学校给工人们上课,对工人进行劳动教育、阶级教育和团结教育。同时,邓中夏还从中选出一批具有积极性的进步青年工人进行重点培养,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热情,为发动工人运动做准备。1923年7月,邓中夏担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长,他立刻在工人群众中进行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并创办《青年工人》月刊。主持上海大学工作期间,他还指导上海大学师生帮助开办杨树浦平民学校、吴淞平民学校、小沙渡平民学校等,其中大部分学员为童工和青年工人,并亲自担负起教材编写的工作。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邓中夏作为创始人被任命为“全总”党团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之后他还先后组织创办了工人夜校、劳动学院、劳动童子团等,不断加强青年工人教育。邓中夏通过诲人不倦的精神、渊博的马列知识和杰出的宣传才能,使大批的进步青年工人习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真理,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1]。
(四)主持上海大学工作,推动青年共产主义教育
1923年4月,邓中夏受组织安排出任上海大学总务长,主持上海大学工作。邓中夏到任后立即主抓三件事:确定教学目的和教育方针;改革学校的建制,设置社科类学科;聘请著名学者和有专长的共产党人在学校任教。通过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在其主持上海大学工作期间,上海大学的整个教育理念强调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培养了大批的青年人才。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上海大学的学生在政治思想上普遍进步很快,在1924年全校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就占半数以上。很多学生日后都投身到了上海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国民革命和反帝爱国运动中去,并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五)筹办进步报刊,丰富青年思想理论教育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开展群团组织工作期间,邓中夏始终重视青年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筹办多种进步报刊,并亲自撰写刊发相关文章,以丰富青年的理论学习渠道,更好的唤醒青年爱国意识。在五四运动前后,邓中夏筹办了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学生进步刊物《国民杂志》;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并主编工人报刊《劳动音》和团刊《先驱》半月刊等;国共合作时期,创办著名的革命刊物《青年工人》和《中国青年》;在省港大罢工期间,邓中夏创办并主编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工人日报《工人之路》;在土地革命时期,邓中夏参与创办了《湘鄂西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反帝周刊》等报刊[2]。除此之外,邓中夏与数十种报刊先后有过密切的联系,或是撰稿发表文章,或是编辑创办报刊,又或是参与指导报刊的改版。邓中夏的青年教育实践以报刊为阵地,积极教育广大青年与封建专制制度、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做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国内的传播。
二、邓中夏青年教育思想
邓中夏作为近代中国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領导和组织青年开展爱国运动,创办青年进步团体和进步刊物,形成了宝贵的青年教育思想。
(一)重视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青年教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成为中国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最好的组织者、领导者、保护者[3]。邓中夏还强调了青年教育必须接受党的指导,严厉批驳了社会上对党与青年的关系的种种误解和谬论。邓中夏在负责共青团的工作之际更是坚定地指出,进步青年团体“是在共产党的指导之下,为青年工人及一般青年解除压迫而斗争”[1]。他始终坚持共青团的工作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进步青年、青年团员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没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示范,革命就不可能获得胜利,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党对青年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重视青年教育要融入群众
邓中夏提出青年的教育要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就提出知识分子应“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4],这表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开始意识到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性。邓中夏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十分复杂、十分艰巨的,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有国内军阀外,还有帝国主义,因此,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实行“民众的大联合”。他还一再要求青年:“到民众间去”,是青年的光荣使命。并总结说:“中国革命所以软弱和不能完成的重要原因,是为革命主力的工人农民兵士这三个群众尚未醒觉和组织起来……我们青年并未到这三个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的工夫”[5]。这也体现出邓中夏强调青年教育要融入群众,强调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激发进步青年的革命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青年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的丰富性
邓中夏十分重视报刊这一青年教育阵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同时他提出对青年的宣传教育,形式手段要多种多样,特别是青年工人教育,要使工人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他的整个创办报刊的教育实践中,邓中夏始终把报刊、文章的注意力集中在思想宣传教育这个中心点上。除了注重青年教育阵地的建设之外,邓中夏还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在上海的沪西工人罢工运动期间,为了充分鼓舞青年工人们的斗争热情和斗争勇气,邓中夏就在宣传教育方式上不断更新,“我们在这一点上花费不少气力。我们那时差不多每日一次群众大会,每日有几种新闻式的而且是俚歌式的传单。群众是切忌死板生活,所以每日必花样翻新,然后群众方觉得新鲜活泼而更兴奋……”[5]
三、结语
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邓中夏在领导中国早期革命的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青年教育实践,对青年群体及青年工作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其教育思想的总结[6]。邓中夏的青年教育思想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广大青年在其教育实践的引导下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邓中夏青年教育思想指导了这一时期青年的成长和进步,也进而推动了中国早期革命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深入挖掘邓中夏青年教育思想内涵,也将对新时代的青年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军.论邓中夏的青年观[J].船山学刊,2010(4):44-46.
[2]杨军.邓中夏的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J].编辑之友,2010(1):103-105.
[3]刘艳.恽代英青年观思想探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6):37-39.
[4]杨军.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及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09(5):239-242.
[5]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30,39,538.
[6]刘玉婷.邓中夏青年运动思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