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山水胜色

2020-07-14 08:31王松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知者山水诗仁者

王松清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歌是这个王国里最为成熟和发达的文化样式。作为中国传统古典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诗,以它特有的魅力鲜明的展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审美境界。乘一叶孤舟,在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中漫溯,那些被遗留下的文化瑰宝、给华夏文明赋予神韵的经典山水诗,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山堆积着的是诗人的情感,水流淌的是诗人的灵魂。一首好诗在不同的人眼里能读出不同的美丽。那么,我想,不同诗人笔下,山水的描绘也自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看,那巍巍高山被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瑰丽奇伟的意境。看,那潺潺流水也如展开的丝绸,在微风中曼舞,在细雨中秀雅,在阳光下愈发澄明。那些动人的山水中,不仅聚集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也寄托着一个个深邃而有趣的灵魂。

其中,王维作为著名山水田园派代表,以他鲜明的艺术格调引发了我们对自然地热切关注。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浪漫神奇,也没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而是以清新脱俗著称,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山川湖海及自然风光的诗歌,极富盛名。宋苏轼曾于《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被后人所熟知的作品,或清丽婉转,“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或空灵澄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超凡脱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品味到了一种极具禅意的人生。

在他流传至今的作品中,最使我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诗歌《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每每读此,我的眼前好像涌现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寂静的山谷中,沉静的听不到一丝声音,只有桂花轻轻的洒落一地,月亮出来了,宿鸟误以为曙光,不时的啼鸣在烟树之中,此时此刻,仿佛我的心也跟随那些鸟儿,出没在山谷。

神州大地风光绮丽,妙诗佳作更是不胜枚举。在那些动人的诗歌中既承载着个人对自然的亲近,又包含着对人生的感知。在诗中,我们可以跟随诗人的脚步,让心灵去感知自然,用身体去触碰山水之美。我们可以去观一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宏伟;去听一听“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的悠然;去走一走被枯败斛叶落满的山路;去闻一闻“家家风景有池塘”的莲香,去体会那种快意酣畅的人生。

有时,我也在思考,那些让我们心向往之的山水中究竟隐藏着何种魔力?仿佛只有投身其中,我們久经沉浮的心灵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与解脱。

有人说:山水,是心灵的归宿。是的,当我们看到高山巍峨,纵目远望时,也许会回想起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也会像他一样高声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也有人说:山水,是情感的载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一轮红日从海上诞生,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旧年未尽,已是春到。每每读来,顿时对人生之路充满期待,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更有人说:山水,是自然的瑰宝,“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让多少人爱上了这所幽静的古寺,迎着初升的太阳踏入山间僻静的林荫小道,枝繁叶茂的房围花木,一切都怡然自乐,令人沉迷。

一山一水间,举目皆是风情。

我们不仅可以在这些山水诗中领略人间至味,更能在这些美好的意境中,享受快乐、丰富情感、培养诗性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水,不因崇尚而模仿,不因功利而趋向,而是由心而生的热爱与向往。

猜你喜欢
知者山水诗仁者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瞻谢公亭
古语积累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论语》佳句精选
后知者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