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如茉莉,淡淡幽香

2020-07-14 02:34刘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考语文教学

刘君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语文课堂的语文教学,主要从三大方面入手:思考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教语文、真真切切教语文,希望对语文教学方面提出一些独到见解,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启迪。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33-02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犹如春天的大地,百花绽放,各吐芬芳。有的如牡丹,引人注目;有的如玫瑰,充满激情。而我,却喜欢语文课堂简单、朴实、真切的教学,如茉莉——虽平淡,但散发出的是缕缕的幽香……

一、化繁为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很多语文课堂异彩纷呈,很多老师把语文课堂教学弄得热热闹闹、花里胡哨、两头落空。先是优美的视听导入新课,提供庞杂的新课背景,然后是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匆匆忙忙,上语文课比打仗还紧张。看在眼里好像高潮迭起,实际上是学生信息接受的疲劳。有些课堂讨论的问题貌似精妙绝伦,其实没有多大的启发性。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自主学习,于是课堂上便出現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学生自顾自地自主学习着。因为要尊重学生的感悟,所以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或恰当,都冠以“有个性”。于是,简简单单的一节语文课就在看似热热闹闹的气氛和尽情的表演中过去了,传统的语文教育——听、说、读、写在热闹的喧哗后面是空洞的虚无和飘渺。

而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中特指的意思是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指出:“汉语言文学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汉语是象形表意的文字,常诉诸于视觉形象能给人以丰富的感性的认识。”因此,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扎扎实实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尽量化繁为简,简简单单教语文。

而这里的“简简单单”,不是没有品味,没有内涵,不是随随便便地降低语文学习的要求,而是在自然的状态中学习语文。曾听一位特级老师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把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最本真的东西拿出来,使孩子们能够轻松、自然地把语文最核心的东西学扎实。

《穷人》是一篇语言朴实无华的课文,表现了一对穷人夫妇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渔夫和桑娜这一对穷人夫妇的高贵品质,在设计教学时我便主要抓住品词析句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桑娜是一个勤劳的女主人这个特点,我让他们仔细阅读描写桑娜家里的那段文字,通过品味“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五个孩子在暴风声中安稳地睡着”等词语和词组来感受人物特点;为了体会夫妇俩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我让学生细品渔夫打鱼回来后与妻子的对话,抓住文中两处出现含义不同的“沉默”一词感受它们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还有渔夫知道邻居西蒙死后,决定把两个孩子抱过来抚养说的“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让孩子们从“熬”字体会到渔夫坚强、善良,宁愿自己挨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最后还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穷人夫妇的对话,加深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

教学这一课,我没有只练不悟,也没有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谈感受,而是在“训练”和“感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和“感悟”并举,有机融合,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在这似乎普通简单的学习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品读和训练,使学生懂得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就要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我想,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从中去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二、咬定青山——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是热闹的场面,花哨的形式,表演的舞台,还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品味语言文字的朴素、真实的课堂?这个问题曾让我困惑不已,经过事实的检测我发现,实实在在,才是体现语文教育的真实课堂。

记得在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的大地上绽放时,我也喜不自胜地尝试着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求甚解,鹦鹉学舌般运用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接着学生汇报,最后是以老师总结课文来结束一节课的学习。整个过程看似在一种和谐、尊重、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却发现孩子们连最基础的生字词语都没有掌握,更别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于是我又调整了课堂教学结构,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吸纳新课程标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在课堂里表现了语文课堂里真实的语文教育——扎实,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学。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前,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进行生字词语的学习,从字形、字义到生字开花、寻桃问李,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在小组讨论交流之前,我必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有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学生口头表达之后还要求他们拿起笔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在课堂里,该要老师讲的我还是认认真真给学生讲解,该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我就站在一旁——既是观众又做导演。就这样,我本着实实在在教语文的观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一段时间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表现。我渐渐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只是让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我们的教与学,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三、去伪存真——真真切切教语文

语文课是实实在在研究和运用语言文字,不虚不浮的一门课程。提出这种观点,缘由每次听一些公开课时,总是看到一些老师为了达到气氛活跃,形式多样的教学效果,努力“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都搬上了:精美的画面,热闹的合作探究学习,精彩的表演……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可是细一咀嚼,又感觉平淡,缺乏内涵和品位。这正如一位特级老师说的是“戏不够,资料凑;戏不够,课件凑。”这个“戏”指的是文本,是因为老师对文本钻研得不够深入,只好把课件、资料或做一些表演来凑了。当然,这不是说不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那些距离时间久远的或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未能达到的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资料或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文中描写泸定桥是天险及红军战士英勇奋战,攻下天险,夺取胜利的壮烈场面,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剪辑相关的影片,让孩子们在文字领悟和画面感观中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但更重要的是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文本,通过品词读句,感受到大渡河的险和红军战士的勇。

又如教学《月光曲》,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播放相关的音乐来辅助课文教学。曾经教学时我也找到《月光曲》的音乐,把重点放在欣赏乐曲,理解课文重点语段为教学目标。本学期再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调整了教学方法,尝试一种新的学法。我让孩子们潜心读文,从文中的语句描写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我要学生从读中细细品味哥哥和妹妹的体贴善良、互相关心,要学生“披文以入情”,“潜心会文本”,“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节课下来,我发现我和孩子们都有全新的一种感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以后怎样读书,怎样学语文了。”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首先要解读好文本,钻研透文本,把握住文本,才能胸有成竹,“近乡情不怯”,才能把语文课上成是真真切切的不刻意雕琢的语言文字课。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是一种原生的美。我想,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是否也是在简单、实在、真切的教学中,如茉莉纯净自然,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缕缕幽香,淡淡地弥漫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靳健.语文参与式学习及其有效性条件[J].教育研究,2014(06):130-135.

[2]庄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18(20):61-6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考语文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