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疗效分析

2020-07-14 08:35黄于岚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多动症疗效

黄于岚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动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儿多动症类型,选择易养型、中间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各2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各组患儿开展针对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观察对比患儿在接受干预前后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身心障碍等项目评分情况。结果:不同类型多动症患儿的多动指数、焦虑、身心障碍及冲动-多动症状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采取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多动症情况,有益于患儿的心理成长和生活学习,整个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 不同气质类型 多动症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with different temperament types. Method: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children with ADHD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ADHD children, 20 cases in easy characteristics type, middle type, high-maintenance, slow start group we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by comparative study. Th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was used for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hyperactivity index, impulse and hyperactivity of grading, the disabled and other proj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hyperactivity index, anxiety, phys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 and impulse-hyperactivity symptom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DHD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 of different temperament typ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ADH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life learning of childre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whole intervention scheme is better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近年來,小儿多动症(ADH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儿童身心健康、学习均有严重影响,还会致患儿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1]。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方式来对患儿进行矫正,本次研究即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80例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7年2月开始,对笔者所在医院多动症患儿进行试验观察,试验结束时间2019年2月。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ADHD患者;治疗干预期间均有一名父或母陪同,且父或母及患儿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肢体和神经功能障碍;代谢功能异常;颅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及依从性较差。根据患儿多动症类型,选择易养型、中间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各2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易养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3~8岁,平均(5.4±1.3)岁;中间型男女比例为12∶8,年龄3~9岁,平均(5.5±1.4)岁;难养型男女比例为13∶7,年龄2~8岁,平均(5.4±1.2)岁;启动缓慢型男女比例为13∶7,年龄2~9岁,平均(5.5±1.2)岁。各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采取心理行为干预:(1)心理支持。首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让患儿能够充满自信,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焦虑不安。(2)家庭支持。家庭的作用非常大,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全面的多动症病理知识健康教育,让家属积极配合,生活中不要过于否定孩子,并要有耐心对患儿进行引导。(3)行为矫正。留意患儿的日常状态,一旦出现不好行为时,耐心进行引导和矫正,在患儿的行为有改善时,也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帮助患儿积极克服不良行为。(4)宣泄疏导。引导患儿寻找正确的宣泄精力的方式,并让患儿合理发泄自身情绪,勇敢表达。(5)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患儿的作息时间,要求患儿遵守时间安排。(6)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休息、生活、运动规划,比如每天早晨坚持30 min~1 h晨跑,逐渐发展到1 h,锻炼其耐受力;学习15 min,休息5 min,学习时间逐渐延长至正常课堂时间;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并让孩子深入游戏角色,培养专注度及定向力等。

1.3 观察指标

结合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患儿在接受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价,包括身心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每个项目分0~3分,0分,表示没问题,1分,偶尔,2分,常常,3分,十分严重,量表总分取平均值进行前后对比[2]。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来对此次研究中各个需要对比分析的数据进行处理,率(%)表示计数资料,输入软件中进行行检验,(x±s)来表示计量资料,多组比较应用Power的计算,以计算所得样本量Ni-j(第i与j组间的样本量)为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方差分析)的样本量计算,上述两种检验方式最终均可得到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不同类型多动症患儿的多动指数、焦虑、身心障碍及冲动-多动症状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出生率的增加,许多小儿疾病也逐渐受到关注,多动症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此病本身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也被称为注意力障碍多动症,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定向障碍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行为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3]。多动症虽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但也会给幼儿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多动症会一直伴随患儿长大成人,影响患儿成年后的生活,不利于患儿的社交能力培养[4]。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仍然处于学说和理论阶段,目前没有一个公认或者确定的病因。首先是基因遗传因素[5],研究发现,多动症有家族的聚集性现象;其次是神经递质因素[6],这一因素是指多动症患儿的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存在失衡现象,虽然是一种学术界的假说,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与多动症病因有一定的联系;再次是妊娠和分娩因素[7],这一因素主要与患儿母亲有关,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早产,早产儿易患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最终导致多动症的出现;发育异常因素[8]:根据磁共振提示,部分多动症患儿存在脑部发育异常的情况,比如额叶发育异常、脑功能缺陷等;疾病或药物因素[9]:幼儿受到病毒侵袭,头部损伤,一些药物或病毒,导致其出现脑膜炎、脑炎等症状,患儿焦虑不安、躁动,多动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营养因素[10]:有学者认为,幼儿营养不良、食用过多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会导致幼儿身体血铅水平上升,出现缺铁性贫血,也容易出现多动症;家庭和心理因素[11]:家庭、社会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都是影响一个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关系较差,教养方式也不当,也可能诱发小儿多动症。

综合以上致病因素分析本病,重在预防,如怀孕时戒烟酒,饮食合理多样,营养平衡,可减少多动症的发生。出生后确诊患儿多动症后,予以积极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疗效更好。原因可能为:(1)通过心理支持,让患儿建立和充满自信;(2)通过家庭的支持,培养了父母对疾病的认知,规范了父母行为,让父母参与治疗中,对患儿治疗营造了良好家庭氛围,引导患儿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患儿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自己的言行;(3)通过对患儿的行为矫正,包括对不良行为的教育,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及奖励,培养了患儿的意志力,增加了认知;(4)通过心理干预,加强了患儿的自身能力,提升了自我约束能力;(5)通过父母及医护人员对患儿积极向上的语言引导及心理诱导,培养了患儿的正确认知及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6)通过运动、游戏培养了患儿耐受力、思考力,锻炼了患儿的意志力。以上原因从各个角度培养了患儿的注意力[14]。

在对小儿多动症进行干预指导的过程中,从心理行为干预入手,给予患儿适当的心理及家庭支持,对患儿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并引导家属积极改善养育方式,从多个方面来纠正患儿,最终达到安抚患儿心理、改善注意力的效果[12]。此次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80例不同类型的多动症患儿进行观察,所有患儿均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在干预指导后,患儿的心理状况、多动指数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干预效果较好。

综上,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采取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多动症情况,有益于患儿的心理成长和生活学习,整个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罗康玲,蒙华庆,付一笑,等.盐酸氟西汀并心理行为校正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17,9(12):112-113.

[2]赵平平,赵仙萍.心理行为干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疗效研究[J].母婴世界,2019(9):5.

[3]曹瑞想,张宁.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的变化要点[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89-290.

[4]赖丽萍,赖庆文,危晓军,等.经颅多普勒对1型多动症心理干预疗效的评价[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36(7):434-435.

[5]赵光珍,张秀杰,周会臻,等.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27(9):131.

[6]常宪鲁,王华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2(1):45-47.

[7]庞丽华.家庭心理干预在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2):44-45.

[8]李婷,张功,刘亦芳,等.中药联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4):924-926.

[9]朱亚洪.诚意正心坚持正行——一例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3):37-38.

[10]孟战备.综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5):167-168.

[11]王梅英,王艷梅,王宝利,等.针刺加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3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8(35):4378,4425.

[12]阙薇.守得云开见月明——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的案例研究[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338.

[13]孙刚,孙晶,沈丽红,等.心理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脑电生物训练结果的初步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24(1):79-81.

[14]朱松梅.心理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脑电生物训练结果的初步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2):134-136.

(收稿日期:2020-01-10) (本文编辑:何玉勤)

猜你喜欢
多动症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小学多动症儿童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多动症或因上学早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