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天津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系统总结近年来天津在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经验,发现其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注重行业办学、加强双师培养、推进鲁班工坊、推动东西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大赛平台等7方面形成了有效的职教改革发展模式。未来,天津职业教育发展要继续保持行业办学特色、建设市级专业、打造信息化高地。
关键词 职业教育;区域特色发展;行业办学;鲁班工坊;天津
天津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发源地,职业教育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半工半读到试验区的行业办学,从示范区的职教体系构建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天津职教一路走来,书写着天津教育的“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进入新时代,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8项举措[1],奋力将十九大精神化为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兩种不同教育类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起世界一流现代职教体系,打造了天津职教城市名片,探索形成了体系构建、行业办学、双师培养、鲁班工坊、东西协作、资源共享、大赛平台等7大发展模式,为天津一基地三区和五个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量充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高标准领先发展之路。
一、突出类型教育,世界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优势
天津职业教育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坚持15年连续改革创新,建机制、出标准、提质量,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终身立交”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做优做强天津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打破制约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天花板”,积极探索中、高、本、硕衔接培养机制,构建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中高本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3+2”分段培养、五年制系统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大赛选手免试升本,一系列的创新探索,构建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类型层次体系。2015年,教育部批准天津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我国第一所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大学。
推进职业教育“横向融通”,政策引导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近20所职业院校成为中小学生体验技术技能、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劳动观念、少儿职业启蒙的培训基地,“小小工程师”成为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小学生体验职业教育的品牌项目。各院校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和稳定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年培训量连续多年超过在校生1.5倍以上,17所高职院校开发了97个职业423个“职业培训包”,推进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与共享。
将职业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拓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出台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以“学习包”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城市社区学院为骨干、社区学校为基础,涉农区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为骨干、乡镇成人学校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网络;探索设立市民学习账户、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高质量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成为天津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二、坚持行业办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凸显特色
行业企业办学是天津职业教育的致胜法宝,行业企业主办、财政全额保障、教育部门归口管理,从初期的“两不变、一不减、一加强”(职业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管理。)到“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完善具有约束力的行业企业办学业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渠道;每年适度递增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探索加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破解“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发展需求,探索形成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
各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主动围绕天津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高水平实训基地,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实行校企联合招工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实习实训。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天津建有20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5所院校和多家企业入围国家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联合开展14个专业试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表业集团、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渤海化工集团联合申报的“五双五定”“两栖人才”等高端制造人才培育模式,在全国进行分享与推广。激发集团化办学和院校联盟活力,组建行业职教集团,建立了19个中高职教学相衔接、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的行业职教集团。2015年完成了渤海职教集团、商务职教集团、电子职教集团的转型升级。职业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三、实施强基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关键。自2016年起,天津市实施“职业教育强基工程”,制定职业院校专业领军人物遴选标准,启动职业院校专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协同培养职教师资新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持续推动“能工巧匠”进校园项目,每年聘请500名企业技能高手到职业院校兼职兼课。目前,天津校校都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了一批“行业技术工程中心”和“企业文化体验中心”,创设“安教乐道”品牌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切实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构建“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培养培训体系。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完成了职教师资两轮次培训全覆盖,推进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天津职业大学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构建4个基地资源共享、师资共用、专业互补、协同培训机制。创设四位一体的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每个团队由专业领军核心和若干骨干教师组成。专业领军核心一般由4~5名专家组成,聘有1~2名外籍专家或具有国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专家,2~3名行业领军人物,1~2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团队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推动专业建设,成为入选双高建设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行新教师“上岗、适岗、胜岗”三阶段的培养机制建设,探索硕士毕业生到校第一年企业实践制度,推广专业教师半年全脱产企业顶岗制度,建立校企人才“双栖”制度,连续3年举办校长研修班,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和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四、創设鲁班工坊,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唱响世界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举措。2013年,天津圆满完成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并开设123个试点班加以推广,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天津职业教育“走出去”奠定了基础。2016年,天津首创鲁班工坊[2]。鲁班工坊秉持平等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平等合作、因地制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为原则,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成果为总体支撑,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天津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为重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合作国家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2016年3月首个泰国鲁班工坊建立至今,已在全球建成11个鲁班工坊,遍布欧洲、非洲、亚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驿站”。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实施“八大行动”,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明确将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新时代鲁班工坊建设指明了方向。天津踏上了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快车道,与中国社科院西非研究所有关专家一道系统研究非洲概况、非洲教育、非洲职教、非洲产业情况,规划建设国别,首批锁定吉布提、埃及等12个国家。2019年3月28日,由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吉布提鲁班工坊揭牌运行,吉布提盖莱总统为工坊揭牌。吉布提鲁班工坊为非洲首个鲁班工坊,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备、课程和教材等全部来自天津。目前,天津已在吉布提、肯尼亚、南非、马里、埃及等国家建成鲁班工坊。
五、推动东西协作,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斐然
近年来,天津以“送、派、请、访”为形式,以“倾心、聚力、精准、重效”为原则[3],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从“有啥给啥”转变为“缺啥补啥”,从“授人予鱼”转变为“授人予渔”,从“分散帮扶”到“聚力帮扶”,从“自主行动”到“系统推动”,从“挂职支教”到“整体输出”,从“专业建设”到“产业助力”,实现了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的转变。建设“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累计为中西部19个省市地区培训、培养管理干部、职教师资近万人次。
以示范区的优质资源和建设成果为支撑,针对帮扶对象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特点,创设“三个五”职教帮扶模式,即对援建学校进行“分析当地产业结构、谋划专业组群布局、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五步骤;对职教帮扶实施“区域系统援建、品牌整体输出、专业结对共建、师资轮岗培训、学生订制培养”五模式;对师资培训开展“标准化教授、定制化传授、岗位化实授、转岗化精授、跟踪化讲授”五类型。以“一朝为学员,终身可培训”为理念,建设国家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师资培训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受训教师终身提供免费教学资源。
“十三五”期间,天津教育援疆,建设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由天津职业大学牵头进行对口帮扶,从学校管理、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援助,累计派出援疆干部教师23人次,培养培训教师百余人。2019年,天津职业大学职教研究所受天津市援疆前线指挥部、和田地委委托,为新疆和田地区制定了近3万字的《和田职业教育园区规划方案》,系统设计了十大发展任务,以构建和田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全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和田地委、行署审核通过,目前已进入招标实施阶段。
进一步加大天津市对甘肃省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力度,助推甘肃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天津市教委与甘肃省教育厅签订了《天津-甘肃职业教育协作实施方案》,以“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全面帮扶甘肃职业教育。针对宁夏职业教育特点,开展两地职教干部教师双向挂职交流,天津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对口支持实现宁夏37所职业院校全覆盖,宁夏37所职业院校派员来津接受专项系统培训实现全覆盖。天津交通职教集团、佰利职教集团等7个职教集团,一汽大众、丰田等23家企业,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21所职业院校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19个地区开展东西协作。
六、聚集资源优势,海河教育园区成为标志示范
规划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培养百万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海河教育园区位于海河中游南岸,占地24平方公里,为“一廊两翼”的空间布局,经过不到10年的建设,天津最优质职教资源已聚集其中,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一批应用型高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在园区办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博物馆、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全国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中心、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等独具特色的国家级职教资源平台落户园区,天津海教园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窗口和重要标志。
园区汇聚优势集约发展,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公共实训中心规模4.4万平方米,拥有价值2.8亿元的设备1750台(套);统筹各院校与实训中心对接,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开发近20本实训教材,有效解决了师生不敢用、不会用设备的问题,公共实训中心年接待实训学生超过8000人,年社会培训量超过8万人次。对接滨海新区、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等功能区,对接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大众汽车变速箱等一批大项目,对接天地伟业、天汽模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开设订单班260余个,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000余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总值数千万元,每年为滨海新区输送近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占园区院校毕业生总量近50%。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园区思政课联盟,开展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探索实施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思政课实践创新的品牌“情景剧”,惠及京津冀甘学生2万余人。
七、搭建大赛平台,技能大赛名片享誉全国
从2008年全国技能大赛落户津门,天津就与大赛结下不解之缘。通过举办大赛,形成一模式四机制,即“大赛-职教改革示范区-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4]和学校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有效互动机制、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标准高效对接机制、人才培养选拔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大赛深度探索了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天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天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多方联动,创新办赛机制,搭建了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的多层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提出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教学改革路径。以岗位需求为“基准”,大赛为“探测器”,“测量”学生职业能力的“偏差”,探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赛项内容新增和调整专业(点)113个,结合技术标准开发课程1542门、教材813种。2017年迎来大赛十年,“精彩十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年成果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博物馆举行,充分展示了十年来大赛辉煌的发展历程和累累硕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观展人士的赞誉。
12年来,天津始终致力于推进大赛国际化, 发挥大赛主赛区的品牌优势,向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仅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电一体化项目”一个赛项就有来自全球8个国家,75支代表队参赛。这些选手分别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卢旺达、缅甸、刚果(布)、老挝、巴基斯坦。大赛记录了职教人同舟共济铸就辉煌的过程,见证了天津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展现了天津职教的风采。
八、奋进新时代,推进天津职业教育再创辉煌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5],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文件中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一)面对国企混改,保持行业办学特色
天津始終坚持依靠行业企业的办学体制,构建起政府职责明确、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使天津行业企业办学为主的职教办学体制独具特色。现今多数院校的主办方都在面临国企混改,这对天津职业教育行业办学的优势是巨大的挑战。建议在国企混改中将学校作为举办方的优质资统筹考虑,而不应先剥离出去。如果必须剥离的,应划归相关行业部门,保持天津行业办学特色。
(二)基于双高专业群建设,建设市级专业“联合舰队”
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为加快发展天津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调整专业布局,建设横纵一体化专业“联合舰队”。由国家“双高”校骨干专业牵头,横向同层次职业院校相近专业联合,纵向职业教育中高本硕贯通,以实施1+X制度试点为突破口,对接产业链,开发专业群平台课程,打造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
(三)落实“互联网+”战略,打造职业教育信息化高地
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面向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探索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提升智能化校园水平,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重造院校管理模式,统筹建设一批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满足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天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讨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EB/OL].(2018-09-21)[2020-03-10].http://www.tj.gov.cn/xw/bum/2018 09/t20180921_3631946.html.
[2]吕景泉.服务“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的新作为——鲁班工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3-8.
[3]汤晓华,杨荣敏,等.倾心·聚力·精准·重效——“脱贫攻坚·职教帮扶”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国家现代职教示范区东西部协作工作纪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55-59.
[4]吕景泉,张兴会,汤晓华,等.“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0-24.
[5]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EB/OL].(2019-02-13)[2020-03-10].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