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阶”一双探寻中国当代手工艺价值的眼睛

2020-07-14 06:38
新美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手工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2019年9月30日开幕,展期至2020年1月23日。展览分为“遗所思——传统的精致和典雅”“忽如寄——回到纯艺术的‘工艺’”“道无因——工艺当随‘当代’”三个部分,涵盖陶瓷、刺绣、家具等二十余种工艺门类,展品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云南、西藏、安徽、广东、浙江等全国19个省区市,综合展示百余位当代手工艺家的300余件作品,其中既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各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有艺术院校教师,还有扎根民间和基层的非遗传承人,以及有留学经历的青年艺术家。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和副院长杭间担任总策划,同时是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举办的。2019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主办的“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之“文脉、美学、活化——当代手工艺术发展的三条道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行。11月13日,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主办的“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系列专题研讨会之“中国当代美学视野中的手工艺术”报告会在同一地点举办。两次高规格的研讨会围绕“当代手工艺创作的新趋势”“手工艺术的思想文化价值再认识”“民间生活与手工艺术的发展”“非遗中的工艺传承与教育”等议题展开讨论,同时审视当代手工艺发展中的美学价值。

笔者在三个月时间里分别两次去现场观展,并认真听会,感觉震撼。“三重阶”像一双探寻中国当代手工艺的眼睛,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现当代手工艺术家的作品学术发现,梳理中国当代手工艺创作现状。“三重阶”同时又彰显出一种态度和思维,讨论中国当代手工艺未来的发展。

图1 “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展览现场一号厅

图2 “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现场一号厅一角

一 “三重阶”的展览方式:呈现有分有合的学术策展

“三重阶”提供了有分有合的策展方式。其三个板块里,“遗所思”是对古典之美的重新发现,“忽如寄”是“纯艺术”的生活与工艺,“道无因”是工艺当随当代的讨论与容纳。“遗所思”“忽如寄”“道无因”三个展览板块在“三重阶”展览中彼此独立的同时,相互之间又有不同角度的切入,具有开创性。

策展的倾向是有学术性的,这个体现在“三重阶”展览的实验性上,既不过于强调行业,也不过于强调学院,而是强调“价值观”。形成传统手工艺、行业手工艺、现代手工艺之间的相互借鉴、跨界融合。展览中作品位置的考量,都精心策划,参展艺术家提名辞的撰写,亦是深入观察后的凝练和思考。比如提名辞中写到的“利用竹材的不同特性,巧妙地布局近中远景,或细刻或拉丝或造型,生动传神,具有架上雕塑的审美品格”“擅用跳刀技法表现作品,将千‘线’万‘点’通过特殊的排列与组合划刻在坯体上,形成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效果”“逐渐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融入日常生活器皿的彩绘之中,在随意与即兴中以少量的笔墨完成器皿的装饰”等等,都是从审美意蕴和价值观的角度去点评撰写,也是对每一位参展者的尊重。展览中手工艺和文人文化的融合,给观者带来新的启发,同时引发技艺与建构、媒介与语言、创作与方法的思考。

二 “三重阶”的展览视角:映照当代手工艺的现实处境

“三重阶”中的“三”在汉语中意指“三生万物”的含义,“三重阶”具有包含所有的复杂性和可能的特别意境,这也是当代手工艺术的处境。正如杭间教授所说,这次展览重点探讨当代手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从历史、文化、创作等角度讨论如美学、工艺与艺术、边界、继承与重组,人与人造物的关系等等,也想探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今天的‘手工艺术’是否真的达到了优雅古典的高度,是否有所超越?作为日用的手工艺在萎缩,而为何作为鉴赏的艺术工艺还在蓬勃发展?在‘传承’日益成为威权的时候,中国还有没有年轻的‘现代手工艺’?”1杭间撰,〈“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前言〉。

手工艺当随时代,开放、包容、共生才是当代的手工艺的品格。手工艺如何形成当代“转换”,和两个方面相关系,一是与生活有关的手工艺,二是与精神有关的手工艺。“三重阶”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新工艺”,学科“交叉”对于手工艺的发展也很重要。“三重阶”的现场展陈不断给人带来技艺的维度再造、方法的艺术介入、材料的思维属性的思考。展览中认真选择不同门类手工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手艺”的创新与探索。比如郑巨欣老师借用设计进入手工艺品牌领域的启发性,吴光荣老师开创紫砂壶艺的当代研究,其“摔壶”的艺术语言独具个性,赵希岗老师的“新剪纸”对于剪纸在当代生活中生命力的拓展,沈宝宏老师具有极简美学品格的“茶空间”设计等等。中华性的传统技艺、时代性的当代文化、创造性的叙事语言、审美性的美学价值都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所呈现,“三重阶”展出的作品中富含这种新生活力量。

图3 第一部分:遗所思——传统的精致与典雅,展览现场

图4 第二部分:忽如寄——回到纯艺术的“工艺”,展览现场

图5 第三部分:道无因——工艺当随“当代”,展览现场

三 “三重阶”的展览态度:开启当代手工艺发展的思考

中国当代手工艺与生活息息相关,“三重阶”的展览提出了手工艺发展的三个方向,即传统的、当下的和未来的,这些也直接体现在展览期间的研讨会标题中:文脉、美学、活化——当代手工艺术发展的三条道路。英国学者爱德华·露西·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在其著作里说:“中东、印度和中国曾经在工艺发展上做出过巨大贡献,当它们的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时,那确实是个令人神往的时代。”2[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32页。中国传统工艺的发达,确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当代的手工艺很热,但手工艺若是没有探索,便容易失去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反思。

图6 提名参展艺术家介绍

当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全球化与本土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球化不能脱离本土化。罗兰·罗迫逊[Roland Robertson]认为,对立不应该是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存在于全球性[globality]和地方性[locality]之间,二者之间不是两级的关系,本土化应该被看作是全球化的一个面向。3R.Robertson,“Glob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M.Featherstone,S.Lash & R.Robertson,Global modernities,London,1995,pp.25-44.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对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保护是多元的。手工艺面临着衔接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问题,手工艺成为了沟通艺术与设计、传统与未来的桥梁。这在“三重阶”展览中已有体现。钟声老师对漆艺研究借用传统材料体现新的艺术观念,李罗维老师的玻璃艺术下了功夫,把传统文房做了现代演绎,范炜焱老师将缂丝进行现代转型,并延伸到其他生活器物上,进行系统化的风格把握。尤其在“道无因”板块中,作为当代艺术的“工艺”打破重组,生气勃勃地面向未来,并不单求完美和精致。他们的“观念”即“道路”,当代手工艺的特征是其先锋性,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正如此次展览的总策划杭间教授指出的,“变化”是“手工艺”生命的永恒面貌,与手工艺有关的科学技术极大跃进,新的“工艺”被当代赋予了更多的心脑手与未来世界的精神关系,“日用之道”早已超越了“使用”,而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古代“君子喻玉”那样的“超设计”正以全新的状态出现。4同注1。

四 结语

繁荣的当代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以及“非遗”都不太一样,它有非常“复杂”的逻辑,不能用简单的理论来概括。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感性的形式,也不止于趣味的想象力,其商业的传统反哺于工艺走向“纯艺术”的追求。5引自杭间在“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之“文脉、美学、活化:当代手工艺术发展的三条道路”研讨会上的致辞。“三重阶”如同一双探寻中国当代手工艺价值的眼睛,提供给大家一种观看当代手工艺的方式,一种观看当代手工艺的视角,同时表达一种观看当代手工艺的态度。“三重阶”展览是对传统、当代与未来的维度展现,其三部分都包含共同的关键词——“当代”,在传承与发展技艺的核心的同时,不断地去探索艺术的边界,回应时代的学术内涵。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手工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做手工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手工DIY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