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伟,王文武,方 昀
(衢州市人民医院 肿瘤外科,浙江 衢州 324000)
乳腺脓肿是一种哺乳期女性常见的疾病,其大多为急慢性乳腺炎发生、发展而来,具有病程长、治疗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脓液在乳腺中形成后保守吸收较困难,如不能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可引起患者发生全身性感染,严重者需行全乳房切除,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3-4]。传统手术方法将脓肿切开引流,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同时影响术后美观,年轻女性患者往往不能接受[5]。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最早用于乳腺活检,具有创伤小、切除准确、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势,在操作过程中能实时超声监控,安全可靠,迅速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乳腺外科手术中[6-8],已为许多医院用于乳腺较小实性良性病灶切除的首选方法,但在乳腺炎性疾病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对比观察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炎性疾病方面的临床优势。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经超声提示有乳腺脓肿形成,B超提示病灶区域边界清晰,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具有手术指征,首次手术治疗患者;排除合并有乳腺其他疾病,脓肿表面皮肤出现破溃,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入组后遵从随机非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1.45±3.38)岁,哺乳期患者3例,非哺乳期患者27例,入院后B超下检测脓腔直径为(4.75±1.82)cm;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2.84±4.69)岁,哺乳期患者4例,非哺乳期患者26例,脓腔直径为(4.51±1.64)c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切开引流术 在对照组患者近脓肿的皮肤根据病变大小做2~6 cm放射状切口,钝性分离至脓腔,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分隔,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创腔,经trocars扩创后微创清创负压吸引引流。
1.2.2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使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SCM23K,美国强生公司),8G旋切刀;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2 MHz。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肩部垫枕抬高,充分暴露。超声探查患乳,确定病变及脓肿范围,距离病灶较近、方便进刀且位置较低处做标记,拟作切口。操作前再次超声复查,确定病灶距皮肤的距离,旋切探针的方向。在预定切口处切开皮肤3~5 mm,将旋切刀插入脓肿内部抽吸旋切,在负压作用下吸出脓液,旋切坏死组织、脓肿分隔。每次旋切均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进行,直至超声确认病灶完全清除。吸尽创腔内积血,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创腔,局部压迫5~10 min后放置引流,连接负压装置。实施上述2组手术的医生年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疗效和术后一年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切口愈合,局部无红肿热痛,脓肿引流较彻底,超声未见液性暗区,乳房外观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脓腔清除干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各方面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术后一年复发率判定:术后一年内同侧乳腺因乳腺炎发生脓肿再次就诊,考虑为复发。
1.3.2 手术相关情况 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称量纱布的重量)、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开始至引流管完全固定且引流通畅的时间)、瘢痕长度(待患者手术切口完全治愈后用皮尺测量瘢痕长度)、术后愈合时间(从手术时间开始至切口愈合,局部无红肿热痛,超声未见液性暗区为止),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3.3 不良反应 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血肿、皮肤淤血、乳房变形的情况。乳房变形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乳房外形有无变形,按照与对侧基本一致、影响≤1/4乳腺形态、影响1/4~1/2的乳腺形态、影响大于1/2乳腺形态表示乳房优、良、中、差的变形程度。
1.3.4 患者满意度 术后随访时,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对手术效果、美容效果、术中体验的综合满意度,每项采用十分制,以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分为十分满意(9~10分)、满意(7~8分)、一般(5~6分)、不满意(<5分),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组间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4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虽然低于对照组(26.7%),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P=0.181),见表1。
表1 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2 患者手术相关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瘢痕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2.3 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满意度 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1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424)。观察组患者满意率(86.7%,26/30)高于对照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39)。
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占同期所有乳腺疾病的1/4[9],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因其输乳管畸形或乳汁淤积,再加上细菌入侵,其中敏感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还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D 组链球菌和厌氧菌等[10],最终导致乳腺脓肿。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发热、战栗、乳房红肿及疼痛,后形成硬结,继而软化形成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针对乳腺脓肿临床上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常规操作为切开引流术,从而达到排脓减压、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再生的目的。但是开放性手术一方面手术切口较大,增加了术后感染和复发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切开引流术后即使病灶完全清除其复发率仍高达9%~33%[11-13]。另一方面较大的切口还延迟切口愈合时间,加重病人换药的疼痛感,愈合后产生的瘢痕也较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需要进一步寻求微创的手术方式。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以往常应用于乳腺可疑病灶活检和乳腺体积较小的肿块的治疗。近年来,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逐步应用于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治疗[14-16],拓展了应用范围。
本研究对6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相比开放性手术切除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93.3% vs 70.0%),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前者对病灶可更精确定位、准确切除,同时微创技术使得手术切口通常在2~5 mm,远小于传统手术切口3~5 cm瘢痕长度,创面小,且因此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86.7% vs 60.0%)。该结果与既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4-16],提示应用麦默通微创治疗降低了细菌再次入侵的可能,减少了换药次数,有助于脓肿消退,伤口愈合,临床疗效确切。但在本研究中,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方面,虽然结果显示麦默通微创术有优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故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得到更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微创术后冲洗置管引流治疗也非常重要,这是对麦默通微创术后的优化措施,微创旋切术后在原病灶处会形成一个残腔,由于微创穿刺口比较小,难免会在残腔壁附着少量炎性分泌物,如果不清洗容易增加炎性反应的发生,导致术后复发。本研究中应用生理盐水联合双氧水冲洗引流残腔,并在残腔深处置入硅胶管,引流管从另一头引出。这样大大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加快了炎症的清除,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方式操作快速简单,缩短疗程,可减轻术中疼痛与不适,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脓肿愈合后疤痕不明显,保持了乳房的完美。对于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伴脓肿,使用麦默通微创旋切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疗效可靠,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高,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值得在以后的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