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治理:突发事件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研究

2020-07-13 02:14
海峡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慧数字群众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环境下,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当务之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各行业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其突发性强、破坏范围大,影响深远,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以及在线下获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文旅行业表现为景区关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文化场所闭馆,而为满足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文化需求,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在线公共文化服务。在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同样出台相关应对措施,将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媒体呈现于“云”上,使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现“线下关门,线上开花”的景象。同时,较长期限的闭馆状态,使常态化治理下的公共文化供给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暴露出文化资源、产品特色、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各地数字技术差异明显。可见,在常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中,须考虑突发事件应对这一特殊情况。

2 智慧治理理论及其运用

随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飞速发展,“智慧”一词应用更加广泛,而其赋予政府所实施的政策、职能等增添了便捷的工具。智慧治理目前没有明确的内涵界定,其主要思路是将政府“治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各种场域,实现精准、高效的治理效果,并体现出以人为本,满足多元化服务的治理模式[1]。智慧治理不完全等同于数据治理、数字治理和智能治理,智慧治理是凸显出前瞻性和整体性的治理模式,是能够实现体系和机制上智慧化的手段[2]。目前智慧治理的应用领域以宏观的城市治理为主,表现为依托于大数据、量子技术、云技术等,对城市的公共交通、医疗、社区等诸多领域进行整体性和精细化的治理,通过智能技术能够达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对治理目标的整体性掌握,以及实现对服务需求的精细化管理[3]。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处于现代化国家转型的特征表现,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城市智能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处理,展现清晰的城市治理图景[4]。智慧城市的出现,伴随智慧政府的建构,搭建政府网络平台、电子政务,数字政务等。例如,福州市数字城管建设,避免人们因部门职责不明晰而找不到相关部门,通过数字城管一站式信息采集,再由平台进行分配给相应部门进行处理,简单的运行模式却能够提升办事效率。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面对突发的疫情事件,在文化服务供给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清晰的治理逻辑,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对象,即对治理工具和过程进行分析[5]。政府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在现代化进程及市场经济深度发展背景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既需要考量政府供给能力,也需要提升多元合作能力。其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通过数字媒体的形式展现,使得服务平台可视化,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广泛,如数字故宫。将智慧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具体领域,实现数字化,有助于明晰治理职责,提升行政效率。

3 案例分析:突发事件下公共文化的“百花齐放”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显著影响,造成人们无法与文化产品近距离接触和体验,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既是科技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的契机,也暴露出各类公共文化供给机构的固有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1 公共文化机构建设案例分析

(1)蔚然成风的“云游博物馆”。疫情期间,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开创了博物馆展览新形式。另外,抖音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9家博物院馆,推出了“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通过“镇馆之宝”和“360全景逛展”两个板块,带领观众通过VR看展,实现足不出户“云游博物馆 ”。“云游”所要承载的是由视觉设计、人机交互、展品设计等多维技术考验,大多呈现在大型博物馆中。

(2)“不打烊”的数字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在疫情期间采用线上“不打烊”策略,依托包括约100万种电子图书,3000余种报刊,6万小时20万集有声资源,15万个视频资源,以及学术论文、数据查询参考、学习提升等数据库,满足市民阅读需要[6]。并推出“云打卡”“云讲座”以及抗疫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在网址及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抗击疫情专题,并借助网上“知书达里”平台,实现无接触书本配送及借阅。另外,在疫情期间联合市区图书馆以及外省资源进行跨地域举办线上活动,丰富文化形式。

(3)异彩缤纷的线上文化馆。此次疫情期间,各地文化馆主要以三种方式为群众输送“文化大餐”。第一,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形式,将馆藏数字资源结合疫情,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例如,肇庆市文化馆推出线上“疫情防控公益知识库”,收集最新疫情内容,建有完备的资源体系,通过公网免登录模式,实现公益服务;第二,通过主题征文的形式,连接群众,发挥民智。例如,资阳市通过向全市征集关于宣传疫情防控典型事迹文章,部分作品收录于“学习强国”四川平台进行广泛传播。第三,利用慕课等网络平台,输送戏曲、小品、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课程供群众学习和交流。例如,惠州市文化馆通过数字化平台,包括专题“趣学慕课”,提供手机摄影、绘画等受群众喜爱的课程,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特色专栏“非遗e食堂”,深受群众喜爱。

突发的疫情也让各地为创新文化形式提供了舞台,在我国数字文化领域,在供给端以多维的形式向人们输送文化,同时也呈现出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如直播购物、直播表演等。丰富的文化产品在展现形式上也迎来机遇和挑战,不仅要求公共部门创新形式,在产品上也要能够实现多元融合,满足群众新鲜、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同样也促使公共部门与企业实现跨界融合[7]。然而,因各地依旧存在数字鸿沟,数字展现能力差异明显,也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创新创造带来难题与挑战。

3.2 公共文化机构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数字控制技术水平有限。从案例中可见,大型博物馆依托国家政策背景及技术倾斜能够实现多元化产品展示,但部分市县及私人特色博物馆由于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疫情期间只能线上、线下同时闭馆。博物馆数字建设不仅是网络平台的简单艺术产品推送,其涵盖领域广,包含网站、App客户端应用,以及VR、AR等多种开发手段,形成复杂且庞大的数据架构,并要求在运行中实现互联互通,尤其是避免单一应用平台形成的信息孤岛[8]。而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在技术领域与互联网技术企业有明显差距,技术水平也是制约政府部门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

(2)数字文化资源供需错位。市、县级文化馆在疫情期间的文化输送在多地表现为将馆藏资源打包,统一传送至网络平台,并未根据群众需求传输产品。常态化下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所需,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即可满足群众需求,而当群众文化需求激增,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要求便成为考量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尺度,而目前文化市场深受“条块分割”的文化管理体制影响,“装样子”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导致数字文化资源出现供需错位。

(3)危机防范机制运行不佳。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闭馆期间的馆藏资源不足是多地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由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迫使地方部门在文化产品供给上保持数量同时适当创新,依靠人才队伍专业化共同维持。就目前地方部门的应对举措而言,其服务状态以停留于文化产品的输送为主,长期应急防范机制效果并不乐观。

4 智慧治理运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策略选择

4.1 治理主体:顶层设计与多元协同

(1)顶层设计作为保障。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公共文化事业领域并未实现所有市县拥有文化馆或其它相关公共文化场所[9]。无法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文化基础设施单位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源于文化精品产出不够。政府部门需落实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制订行业标准和规则,尤其是数字文化市场兴盛背景下,公共文化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智慧治理体系与制度建设,履行好监管职责,并有目的地提升履职效率。

(2)多元协同共治。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在文化创新和技术引进及使用方面离不开社会参与。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平台建构,鼓励群众文化创新,输送精品,增加资源总量,并鼓励群众在使用移动客户端的同时反馈文化体验及服务建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技术引进,实现协同治理,包括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的建设等,共同打造政府智慧治理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库,实现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

4.2 治理对象: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

(1)精准服务群众文化需求。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准则。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在保障数量的同时也要实现精准对接群众服务,通过对市场细分,并依靠大数据分析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习惯,推送满意的产品。学习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业态,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如长期观看地方戏曲板块的群众,在其网站或客户端能够输送不同地域的戏曲节目,以供选择。

(2)多元文化服务特色。在输送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同时,通过与其他地域文化服务部门的平台搭建,实现共建共享,将外地优质文化资源能够实现本地化或者通过数据平台,结合对群众精准化需求的管理技术实现特色文化输送,并依靠智慧化管理平台,适时调整文化板块,以动态的文化展现形式,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既丰富了文化产品数量,又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4.3 治理机制:应急机制与运行机制

(1)常态化的应急机制。公共文化部门需提高警惕,对文化资源、机器设备进行常态化检查,并建立人才储备资源库,面对特殊事件发生时保障人员和技术供给,与文化创意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并建立共同防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共同体,确保在相关技术领域平台的维持和创新,并鼓励公共文化部门线上线下共同运营,尤其是提高线上运营水平。

(2)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政府部门应抛开传统思维模式,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市场思维,在面对危机事件时通过社群运营、用户运营,增加活动版块,如社群文艺展、精品课程分享等形式,以此增加用户黏性,提升粉丝转换率,改变以往政务平台阅读量低、传播效果差的现状。鼓励建立同层次公共文化部门的竞争机制,纳入绩效考评,结合智慧治理平台进行数据监控和评析,为提升公共文化部门服务水平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5 结论与展望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治理模式也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广泛运用,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在技术领域以及服务水平凸显出新的方式和层次。本研究局限于在突发事件背景下,探讨大数据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问题,智慧化应用到城市治理这一宏观领域尚处于研究中,再具体到公共文化服务这一职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能力也会逐渐改善。

猜你喜欢
智慧数字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答数字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字看G20
有智慧的羊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