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的“浙学”阐释*

2020-07-13 07:24
观察与思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船王阳明初心

张 宏 敏

提 要:从哲学本质上讲,“红船精神”既是一种“文化哲学”,也是一种“精神哲学”,它内在契合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哲学”。以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浙学”)中的阳明学、蕺山学、梨洲学为切入点,来解读 “红船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万物同体”“慎独慎微”“明德亲民”“以民为本”等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论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00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相伴而生的“红船精神”③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作为一种“革命文化”,从哲学本质上来看,它既是一种“文化哲学”,也是一种“精神哲学”。而“革命”一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源头是“以有道伐无道”、解救百姓于倒悬之中的“汤武革命”④[宋]朱熹:《周易本义》,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77页。。

“浙学”作为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指称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绵延于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基于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浙学”人物、学派的研究阐释。200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①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浙江日报》2006年2月5日。200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认为:“浙江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派,如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创始人王守仁为名的阳明学派等;……这些学派和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有较高的地位,他们的思想、观点已经成为浙江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浙江特有的人文优势。”②董少鹏:《“八八战略”从头越:专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国际金融报》2006年2月9日。2005年6月,在一场“中国哲学的前沿问题与浙江文化建设问题”的学术座谈中,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开展“浙学”研究,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要把‘大浙学’这篇文章做深做大,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总结‘浙学’与浙江精神”③吴光:《国学新讲·谈谈“中国哲学”与“浙学”的若干问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7页。。

如果以“大浙学”为切入点,“红船精神”也属于“浙学”概念的外延。“浙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可供今人借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里,我们以浙江历史上的阳明学派中的“知行合一”“万物同体”“明德亲民”、蕺山学派中的“慎独慎微”、梨洲学派中的“以民为本”“天下为主”等观点为切入点,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作为“精神哲学”的“红船精神”的内在关联,进而论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 从王阳明的“种德者必养其心”到“共产党人的心学”命题的提出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学说简称“阳明学”或“阳明心学”,是指由王阳明本人所奠定、其弟子后学所传承与发展,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功夫,以“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以“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为境界追求的良知心学,可谓传统儒家真正意义上的“内圣外王”之学。

由于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者,有明一代即“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④[清]张廷玉等:《明史·儒林传》(“二十四史”简体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827页。;其思想不仅在明代学术界占据核心地位,而且“风行天下,传遍中国,走向世界”,故而王阳明的生平事功与学术思想,一向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倡以及视中华传统文化为一种“独特战略资源”,再加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阳明语录及阳明学核心命题(“立志”“知行合一”等)的关注与阐述,王阳明与阳明心学已经获得广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显学”。

200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发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引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命题:“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页。2007年3月25日,在“之江新语”专栏《“书呆子”现象要不得》一文中再次引用“知行合一”语,强调:“要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尽心尽力地干工作,而不是热衷于追求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王阳明,说“王阳明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并结合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②《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805、29、5页。,指出:“王阳明在龙场讲学时向学生提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点基本要求,首要的是立志。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今天的学生来说,要成才,必先立志。就是要善养浩然之气,要砥砺、磨练自己的志向。……希望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就树立远大、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去考验、去磨炼,做到‘虽九死而不悔’,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坚定方向,今后才能有大的作为。”③《习近平考察贵州:勉励学子立志做大事》,《贵州日报》2011年5月12日。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阐释了“知行合一”的时代内涵以及“知”“行”各自的作用:“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④《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9页。

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只要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承好,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明朝时,王守仁(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⑤转引自《阳明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彰显贵州独特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金黔在线,2014年4月13日。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⑥习近平:《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费加罗报》2014年3月25日。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王阳明《传习录》中的语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⑦《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805、29、5页。接着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⑧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从而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新概念。

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传习录》中“身之主宰便是心”⑨《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805、29、5页。的阳明心学语录,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⑩《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85页。。‘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k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①《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53页。,党性修养就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实则,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是阳明心学的推崇者。1904年10月23日、11月21日,陈独秀署名“三爱”,在《安徽俗话报》第14、16期上连续刊文《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对王阳明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蒙学教育理念予以阐述。1917年,叶挺给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写信,基于“阳明先生以致良知为教旨,力振末世,其致良知三字,亦必于觉悟而后立”云云,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王阳明先生以知行合一之说训人,最切衰世之病。……故今日欲振污世、起衰溺,惟以阳明先生致良知三字为正的”,进而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②叶挺:《给〈新青年〉的一封信》,《新青年》,1917年第6号。对于叶挺借阳明学“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所阐述的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陈独秀回信,予以认可。1919年,陈公博撰《阳明学大要》一文,提倡阳明学以挽救中国:“我国近年变乱相乘,民生凋敝,心性腐亡,宜亟图补救,挽此潮流,是提倡阳明学,堪作要图,庶不致遗弃国脉。”③陈公博:《阳明学大要》,《同窗会志》,1919年第2期。此外,毛泽东、李大钊、郭沫若等革命者,也都一度推崇阳明心学。

二、阳明心学与“红船精神”的比较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⑤《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搞清楚、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初心”也是王阳明多次引用的词汇。《王阳明全集》所录“书信”“奏疏”“公移”“诗赋”文本中,十多次出现“初心”一词,比如“初心甚不欲渠如此”“则非某之初心”“是臣之初心也”“即从初心”“却遂初心”“庶亦不负其初心”“苟初心之可绍兮”“初心待风雨”“风尘渐觉初心负”“遂令真诀负初心”“初心终不负灵均”“期无负初心”“谁能晚节负初心”云云。“初心”即本心、真心,是人人原本具足的“良知”之心。结合王阳明所述“初心”的上下文语境,可以知道,王阳明的“初心”主要是“学做圣人”,最终实现传统儒家士大夫所期许的“内圣外王”式的终极理想。王阳明“初心”的实现,主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明德亲民”的政治实践,最终达成“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想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通过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逐步实现;而为了实现这一“初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树立并培育了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内容的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为“不忘初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忘初心”丰富了红船精神的内涵,为红船精神明确了宏大的目标追求。①参见韩庆祥:《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浙江日报》2019年7月16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阳明及传统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心”,与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结合“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同王阳明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其创建的阳明心学要义,进行一番比较。

(一)阳明心学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因为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②参见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而王阳明的学说正是在对抗、批判传统中国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中横空出世,无疑,这就是需要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晚明学者刘宗周以为,王阳明提揭“致良知”,“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③[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七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基于“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理论基调,王阳明通过对朱子学的批判,从批判“知先行后”而有“知行合一”从否定《大学改本》的“新民”到提倡《大学古本》的“亲民”,无不体现出一种追求学术真理上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而讲求“良知即天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阳明心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所产生的“烈耀破迷”式的学术影响,则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启蒙思潮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阳明心学与“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惊涛骇浪不断的革命大潮中,红船在升腾,共产党人的信念也在升腾。当初,党的“一大”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之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④参见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

通读《阳明先生年谱》,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坎坷,历经磨难。年少之时,王阳明“立志学做圣人”,这里的“立志”就是“坚定理想”,但是成为圣人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前后两次踌躇满志却会试不中,到得罪大宦官刘瑾并承受牢狱之灾的煎熬;贬谪至荆棘丛生、虫兽出没、恶疾流行的蛮荒之地——贵州龙场,进而参透生死并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之理;再到以文臣之身统兵在外,南征北讨,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剿灭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巨寇盗贼;在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时,只用40余天,便平定宁王蓄谋十余年之久的叛乱;平定宁王之乱后,又经“忠泰之变”,无惧生死,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最终提出了“致良知”的学术新说;晚年则以良知之教传道授业,并以“万物同体”之旨安抚“思田之乱”,终成“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①[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1页。。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②《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1050页。这是王阳明最为欣赏的一句人生格言。阳明心学语境中的“立志”,就如同红船精神中的“坚定理想”。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援引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语,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30页。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给广大青年提几点希望”,第二点希望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里也引用了王阳明所说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进而指出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④参见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三)阳明心学与“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201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3期。可见,一个党员、一个干部、一个政党,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切切实实为人民办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

我们再看王阳明“历经百死千难”发明“致良知之教”的初衷:“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⑥《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1050页。“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王阳明创立“良知心学”,绝不是为自己一人孤芳自赏,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希望通过“觉民行道”以实现“满街都是圣人”的理想愿景,①《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尤其以实现“万物同体”“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王阳明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乃是因“一气”相通。他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②《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以“一气”贯通人与万物,也就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在生命本原意义上的内在关联,为实现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做了理论基础。故而,王阳明在《大学或问》中指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③《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

《大学或问》是王阳明晚年讲学的主题,《阳明先生年谱》载:阳明晚年居越讲学,“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至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④《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在 《大学或问》中,王阳明用“万物同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念来诠释《古本大学》中的“明德亲民”纲领。由此可见,王阳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道德实践并不仅仅在于自己成为“大人”“圣人”,其落脚点是在“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明德亲民”上。依据《古本大学》,王阳明提倡“明德亲民”的为政之道:“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⑤《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⑥《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在《大学或问》中,王阳明对如何实现“明德亲民”的路径也有阐发:“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⑦《王阳明全集》(简体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4、798-799、1060、799、2、799页。一言以蔽之,“明明德”的道德实践必须落实在“亲民”的政治实践上,才是真正实现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这也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奥秘之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⑧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800页。这是《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是说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使大家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联组会上,习近平同志引述《礼记·大学》中的“明德”一词,寄语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同时也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⑨《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新华网,2019年3月4日。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与使命,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理念追求,有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三、共产党人“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慎微”的修身哲学

“红船精神”作为一种革命文化、政党文化,其实质为“文化哲学”“精神哲学”;而“红船精神”中所涉及的“坚定理想”“忠诚为民”云云,实则是在探讨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问题。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①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3期。这其中也涉及到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

说起“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不能不想到刘少奇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撰著的专门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经典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书中,刘少奇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说:“一个高度自觉的认真进行党性修养的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慎独”一词出自于《大学》《中庸》中的“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③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91、801-802页。。“慎独”即“谨慎于独处”,我们通常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④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24页。,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⑤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1页。。也就是说,“慎独”是指个人在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要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时时刻刻注意自我防止、防备有悖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以求切实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说起中国历史上以“慎独慎微”著称的典范人物,我们不能不想起明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浙江人刘宗周(1578—1645,因讲学于绍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作为宋明理学殿军,其学术宗旨是“诚意”“慎独”。他在《大学古记约义》文中指出:“ 《大学》言‘慎独’, 《中庸》亦言‘慎独’,慎独之外,别无学矣。”还认为:“ 《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独而已矣。”又说:“ 《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慎独而已矣。”⑥[明]刘宗周:《刘宗周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49-651页。对于刘宗周的“慎独”之说,其高足黄宗羲指出:“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儒者人人言慎独,惟先生始得其真。”⑦《黄宗羲全集》(第八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90-891页。“先生宗旨为慎独,始从主敬入门,中年专用慎独工夫。慎则敬,敬则诚。晚年愈精微,愈平实。……从严毅清苦之中,发为光风霁月。消息动静,步步实历而见。”⑧《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能否做到“慎独慎微”,也是对党员干部修养的最直白检验。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传统文化中“慎独慎微”的修身哲学,对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借鉴价值。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为《廉政镜鉴丛书》撰“序”文,明确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十分注重官员的道德修养的,非常强调自省、自警、自律、自励,并视此为立身行事的根本和安邦定国的基础。”①杨晓光主编:《廉政镜鉴丛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自省、自警、自律、自励,无疑是“慎独修身”的具体要求。200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发文《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强调:“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 。”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272页。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又在“之江新语”专栏中撰文《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其中对党员干部如何努力做到“慎独”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③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272页。

2017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要求高级干部做到“慎独慎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④《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7年2月14日。2019年3月,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以“慎独慎微”作为中青年干部的道德操守:“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87页。

这些论述都足以说明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强党性修养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并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慎独慎微”式的修身哲学。因为只有坚持做到“慎独慎微”,才能保持正确方向、避免“误入歧途”,进而干干净净地为党和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各级党员干部务须谨记!

四、红船精神中的“水舟之喻”与浙学中的民本主义传统

一个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习近平同志在“红船精神”的科学论述中,多次引用“水舟之喻”来阐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⑥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

我们知道,源于儒家典籍 《荀子》 的“水舟之喻”,为历代开明政治家所推崇。《荀子》:“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⑦[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3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施政方略,无不体现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民本仁政理念。比如,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援引“水舟之喻”的古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①[唐]吴兢:《贞观政要》,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9页。意在告诫唐太宗,“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应该关注民意、敬畏民心。

而历史上浙江籍的思想家大都信奉传统儒学,所以说孔孟儒家倡导的“仁者爱人”“民本仁政”的政治哲学,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民为本”的政治观,要求各级施政者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勤政爱民、保民利民、藏富于民。东汉浙江上虞人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著《论衡》,其中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民本言论。②[汉]王充:《论衡》,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348页。这句话启示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普通民众的意见。2016年4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5-336页。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中,也曾引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话,要求“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方法”。④申孟哲整理、释义:《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15日。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引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次活动在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同时,注重强化外力推动,坚持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⑤参见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10月8日。

明清之际的浙江余姚人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著有传统中国政治学经典名著《明夷待访录》,把社会治乱评价的立足点,从一姓王朝的兴亡转变为天下万民的忧乐:“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并且针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以托古的形式来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提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君为民害”论,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君客”论,以及“君与臣,共曳木之人”的君臣平等原则和“人各得自私,各得自利”的人权平等原则,主张用“天下之(公)法”取代君主“一家之(私)法”,主张由宰相和“政事堂”掌管行政权、由“学校”掌握舆论导向,⑥《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页。这些政治主张,比较系统地揭示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朴素民主主义倾向。2006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致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信”中也指出:“黄宗羲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是浙江历史上的文化伟人。他所具有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⑦载《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黄宗羲高足万斯大(1633—1683,浙江鄞县人)继承了乃师的“新民本”思想,在《周官辨非·天官》中云:“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⑧[清]万斯大:《万斯大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90页。,是说儒家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之事,一丝一发也要推行;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要革除。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就引用了万斯大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语,意在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放过与群众有关的任何细节。每一分错误,在群众那里都会加倍负担;每一分改进,也都会具备乘数效应。⑨申孟哲整理、释义:《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15日。

无疑,传统政治哲学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云云,所揭示的正是以“民本仁政”为主题的儒家式施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最能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申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倡导与奉行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而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等一系列新命题。

2016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指出:“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①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44页。2019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调研期间,还说过这样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这个船啊,有人民的海洋牢牢托着。永远不要失去民心,永远要想着给老百姓办事,共产党要做的就是这个事。”③金宁:《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日报》2019年8月25日。总之,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在嘉兴南湖诞生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也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44页。

行文至此,通过对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天下一家”“万物同体”“慎独慎微”“以民为本”“明德亲民”“天下为主”等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解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44页。

猜你喜欢
红船王阳明初心
红船颂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什么是红船精神?
永远的初心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