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措施

2020-07-12 11:45李锋
运输经理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渔业渔船船舶

文/李锋

1 渔业船舶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1 渔业船舶人员专业素养不到位

在渔业船舶进行水上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工作活动,对于船员本身的从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如果船员的能力达不到相应标准,便会导致一系列的工作问题,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现象。根据我国相应管理办法规定,渔船人员需要在完成基础培训,经过考核获得证件后才可以进入船舶进行作业。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渔船从业人员的培训时间存在着不足,整体应用内容过于简易,无法发挥筛选人员素质的功能。同时,渔业监督部门的考核措施不到位,仅仅依靠问卷形式进行审查[1]。这些因素导致渔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佳,对于安全流程不熟悉,整体技能操作存在缺陷问题。从业人员的不良现象会严重影响水上作业的安全系数,最终导致大量风险问题堆积,引发安全事故。随着我国老龄化规模逐渐扩张,渔业人员的年龄也出现了增长趋势。大量的中老年人员在渔船水上作业中无法达到正确的操作标准,技术应用出现问题,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渔船的操作人员流动性过高,新入行的人员对于整体应用流程不熟悉,安全系数受到影响,可能会引发事故现象。

1.2 渔业船舶质量不佳,内部设备配置不齐全

在渔业船舶的水上事故中,渔船与内部设备质量问题属于较为常见的原因。在早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我国渔业船舶大部分木质材料制造。这种材料所构成的渔船具有较高的易燃性,结构区域内部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导致大量的安全风险因素出现。部分渔船制造条件较为简陋,仅仅凭借工人的基础经验进行操作,没有按照正常的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整体结构的抗风浪性能不足,进而引发了一些水上事故[2]。同时,这些渔船没有通过正常的船检,内部区域稳定性不足,经常发生渗水、漏水等问题,无法适应渔业区域的水面情况。在极端天气出现时,这些渔船可能会受到风浪拍击造成结构损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解体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渔船内部配置不到位会降低风险来临时的处理效果,例如救生服装、灭火设施不齐全、导航系统应用不足等。随着我国针对这一方面加大经济投入,大量渔船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但仍然存在部分小型渔船没有采用沟通设备,与陆地区域的联系出现中断现象,不利于水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1.3 船舶所处海面出现极端气候

渔业船舶的水面作业环境经常会出现急骤变化,原有的良好条件会转变为狂风暴雨的恶劣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船舶本身的结构强度不足,或出现意外的条件因素,便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卫星天气分析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进展,这种不良海况的风险问题可以进行预防。然而,由于气候条件属于复杂混沌系统,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测,仍然可能会出现突发的恶劣天气问题,对渔业船舶造成安全威胁。同时,除风力、降雨条件外,大雾、冰雹天气也会对船舶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天气因素会影响可见度、设施的完整性,不利于正常的航行与活动。

1.4 安全管控效果不理想

由于渔业船舶进行水上作业属于较为复杂的活动,整体区域范围较为广阔,相对于陆地上的工作管控难度较高。海洋环境的渔区分散程度强,靠近陆地的沿海区域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出现了效率下降的现象,因此渔业船舶需要尽可能靠近深海区域,才能够维持原有的捕鱼效率。这种条件因素加大了渔船燃油消耗情况,对船长的经济条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此类背景下,部分渔船为了降低投入成本,选择长时间在捕鱼区域内进行停留,例如数天、数十天等。针对这些渔业船舶进行监管的难度较大,需要安排特定的巡逻船只才能够达到相应的管控目标。同时,我国渔业船舶普遍处于家族成员管理的状态,导致出航规模较为分散,管理时经常会遇到检查问题,不利于安全风险的排除。针对这些渔业船舶进行安全管控时,对应监管部门处于经费不足、人员较少的状态,整体检查效率达不到基础标准,会使安全监管陷入了恶性循环,不利于预防风险事故。

1.5 救援机制存在缺陷

在水上事故发生的初期,完善救援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程度。我国相关应急预案表示,针对渔业船舶的水上安全事件处理应当以区域为主,同时各级政府统一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出现水上事故时的应急预案,为渔船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渔业船舶水上救援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预案内容不明确、责任分配不良、内容陈旧、人员熟练程度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救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2 预防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的策略途径

2.1 加强监管方案的落实效果

为了预防渔业船舶的水上安全事故发生,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管理方案,尽可能减少风险因素,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管理部门需要落实我国相关检验条例,对渔船的制造过程深入监管,避免出现偷工减料、跳过质量检查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对制造企业进行资质认定,确保其符合渔业船舶的生产标准,避免出现意外问题。针对渔业船舶出航,相关部门应当联合执法,严格管控船只数量以及通行区域,降低违规出航的概率,确保基础安全效果。

2.2 提高船员风险意识培训力度

在预防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的过程中,船员以及船长的风险意识培养也属于较为重要部分。如果船舶能够自发进行安全训练,出现风险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幅度减小,降低出现严重问题的可能性[3]。为了培养渔业船舶的风险意识,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宣传策略,结合知识技能培训等方式,对船舶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教学,使他们明确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还应当着重引导船长进行安全演练,提高船舶遭遇问题时的处理效果,降低出现严重事故的概率。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做好宣传工作,丰富策略的多样性。例如,可以通过广播、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有效激发船舶人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管控目标。

2.3 注重海上监管

监管属于预防风险事故的首要措施,管理部门应当尽可能完善监督体系,降低出现疏漏的概率。通过严格的执法措施,避免渔业船舶出现违规行为,使其能够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在管理区域内建设相应的控制站点,执行渔船出入签证制度,针对船舶条件不符合标准的类型禁止出航。同时,还需要提高海上巡逻的频率,追查没有证件的渔船,尽可能维护海上通行基础秩序。管理人员在巡检时,严格执法,针对超航、超载、超抗风等级的渔船进行处罚,降低未来再次出现同样问题的概率,保护渔业船舶安全。

2.4 革新渔船设施

渔业船舶出航前,相关人员应当进行彻底检查,确保船只配齐相应安全设备,如通讯装置、灭火装置、信号导航装置等。同时,这些设备的新旧程度与风险因素存在密切联系。船舶应当配备最新型号,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导致无法有效进行解决。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渔船更新设备能够得到补贴,降低船长更换设备的阻力,引导渔业船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针对不符合航行标准的船只,禁止出航,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 应用船长互保制度

由于风险的不可预测性,渔业应当尽可能完善保险制度基础,使船舶能够在遭遇问题时,获得良好的处理保障。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渔业采用船东互保制度进行保险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活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导致经济损失过重。同时,渔业互保机制可以提高小型从业船舶的活动稳定性以及抗风险能力,实现整体行业灵活运转。未来相关部门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强化互保制度,使防控灾害的善后处理得到有效保障。

2.6 增强应急处理流程效果

在发生水上事故后,应急预案能够提供快速执行流程,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提高整体风险的处理能力,健全突发事件处理体系可以明确监管部门责任,使相关处理流程顺畅进行,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因此,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应当结合安全第一的基础理念,以预防为主要核心,综合设计事故发生处理流程,提高体系的科学性。为了进一步强化渔业船舶自行救援的能力,相关部门需要允许从业人员组建活动编队,安排经验充足的人员作为领导者。当事故发生时,领导人员可以迅速进行决策,呼叫上级处理部门进行救援,控制安全事故影响在范围内。

2.7 强化事故调查处理阶段

在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发生后,为了查明基础原因,预防下次出现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开展调查流程,深入分析事故的影响因素,提高后续的措施应用效果。按照水上事故的损失级别,相关政府机关应当基于法律法规详细调查,并整合事故报告。随后,需要对责任成员进行处罚,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相应制度,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事故。通过这一方式,有利于降低风险因素出现的概率,实现良好的发展效果,提升渔业船舶的水上作业安全性。同时,合理的事故调查流程能够为船舶的应用改进提供参考意见,进一步强化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渔业船舶进行水上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风险问题,严重影响船只安全,甚至造成意外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现实条件,改进策略,进一步降低风险系数,为渔业船舶的正常生产奠定安全的基础。

猜你喜欢
渔业渔船船舶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渔船上的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