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芷艺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另外,进行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复合型音乐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音乐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育事业也逐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发展。而且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物资保障上,以及在师资培养等每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这样的格局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局限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重技能技巧,不重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不重全面素质。所以,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低下'舞台及社会实践能力不强,理论教学和舞台实践结合不紧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长期形成的“—对一”的教学模式和封闭式的考核体系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得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和实践性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舞台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基于这些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
1.声乐、器乐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声乐、器乐课堂教学,一直受专业音乐学院培养模式的影响,大多为“—对一”的课堂教学,即:一个教师—节课只教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技术程度和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集中解决技术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大,即:教学空间相对封闭,教学思路狭窄,缺乏横向的交流和学习,尤其是在生源扩招的情况下不能应对和解决学生数量多,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致使教学进度缓慢,整体效率不高。特别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阶段,问题更为突出。
2.声乐、器乐考试的传统模式
与传统的声乐、器乐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试模式通常采用教室集中考核的方式,即学生只演唱(演奏)一首作品,然后由专业老师组成打分小组,集体评分。考试的环境相对狭窄,缺失舞台整体效果的考量。另外,学生只面对专业老师,其目的和意识只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成绩及格就算过关。这只是一种单纯的考试形式,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不能够将课堂教学与音乐艺术表演有机地结合,音乐表演的本质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艺术表现受到限制,不能够全方位反应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长期的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中,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音乐学院曾多次组织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1.音乐教育不能够违背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音乐的教学也就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所以音乐教育应重视实践性,以艺术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音乐实践又是一个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在技巧与艺术修养(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理论涵养等)的有机统一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审美教育,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不符合音乐专业师范教育原则的。师范院校作为音乐师资培养的基地。
2.开设与教育有关课程。高职音乐专业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以技能课为主,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学生都能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水平。但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钢琴演奏、声乐专业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和音乐相关的教学工作。据了解毕业生由于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岗位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确运用教育理念,不能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不了解现代教育理念,不知道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把握学生情绪;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品质都了解甚少。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一些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以便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
3.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性。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陛,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激活他们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音乐作品欣赏是一种主观感受活动,每个人的背景、性格、生活体验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为了更好的促进交流和理解,加强思想的碰撞以及观点的共鸣,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
三、结论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是一种无定法的教学过程在普通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和随机应变。本文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解决的方法,即单一教学与综合教学结合、合作性和实践性的融合、分层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结合,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提供_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