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2020-07-10 12:22黄丽芬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事半功倍学习数学激发兴趣

黄丽芬

摘  要: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新课的导入设计便显得异常重要,复习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动画导入、激疑导入、操作导入、趣味导入这些导课方法能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求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数学;激发兴趣;事半功倍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新课的导入设计便显得异常重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设计方法。

一、复习导入

巴甫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要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旧知孕新知;二是许多新知识又都是

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对于数学这一系统性极强的科目,新课前的准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起着复习旧知识,激发求知欲,扫除学生学习障碍,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过渡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好复习题,提供给学生新知背景中的“连接点”,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诱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有效的引导学习动机。

如:在四年级“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比较几个整数的大小。52341   42670、538   585、429   425。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最后再跟学生一起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我就说:“同学们都知道整数大小比较一般从高位比起。如果是小数又应该怎样比较大小,这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样的复习导入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基础。

二、谈话导入

教师以亲切的谈话来作为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四年级教学《小小营养师》这一课时,我首先跟学生进行谈话。师:“同学们,我国不仅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还是一个美食国。你们一定吃过很多美食吧,在你吃过的美食中最喜欢的是什么?你吃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到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畅所欲言,欢快的进入学习。

三、情境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适当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认知期待,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统计》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展览吗?”学生都说喜欢。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参观科技展览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假如你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你就需要了解近几年参观科技展览的人数情况,根据人数的变化情况,才能更好的做出决策。那怎样才能了解人数的变化情况呢?”这时学生就会说进行调查、统计。这样就引出了本课要探究的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展开教学。

四、动画导入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常规的数学教学既枯燥又乏味,因此以动画的形式引入,在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自然顺畅,为下面的探求新知做好铺垫。

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了教室,让学生观看这样的一个动画:“孙悟空和他的师父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却遇到了一个妖怪,接着就是孙悟空把金箍棒由0.009米变成9米长,最后打死了妖怪。”《西游记》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片,以动画导入的形式在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积极性就很高。

五、激疑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分数化为小数”这一课程教学中,先举行一个竞赛:由学生随意报出几个最简分数,看谁在最短时间内说出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数字一报出,教师便迅速答出。速度快得让学生吃惊,纷纷猜想:为什么会如此神速?奥妙何在?带着学生的疑问和渴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答,归纳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

六、操作导入

操作与思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操作活動能引起和促进学生产生表象,再把表象内化为概念。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边的特征》时,我预先布置每三位学生分为一组,各自回家准备小木棒。第一位学生分别准备一根5厘米、6厘米、7厘米的木棒;第二位学生分别准备一根3厘米、6厘米、10厘米的木棒;第三位学生分别准备一根2厘米、4厘米、8厘米的木棒。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棒,在小组内跟同学摆一摆,分别围成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围三角形,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并且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七、趣味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谓趣味性,就是导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七巧板拼成的图案,让学生猜猜这些图案像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什么拼成的?从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七巧板变化多端的拼法,感受到“数学好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年龄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导课方法,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背景当中,从而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求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事半功倍学习数学激发兴趣
整合现代媒体教好物理实验
小议初中物理教学
厚爱物理优化教学
遵循教学原则优化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