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
摘 要:面对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有效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必然之选,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更是绝佳途径。为此,文章就在解读“三位一体”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分析小学体育课堂“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基础上,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方面入手,将其具体的实施途径加以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三位一体”;体育核心素养;内涵解读;必然条件与途径
引言: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改的深化落实,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但如何才能确保培育工作有效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就成为当下体育教师普遍最为棘手的问题。为此,文章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望所提出的研究观点能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三位一体”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1.“三位一体”的内涵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三位一体”指的就是以“教”、“学”、“练”为一体,在科学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此期间,教师“教”、学生“学”、共同“练”的过程相互衔接,自然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为目标,在学生体育情感、运动技能、运动能力、体育知识、运动习惯上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正确参与体育运动、全面提升身心素质、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抓手,所以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提起高度重视。
二、小学体育课堂“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1.“教”与“学”的目标要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相一致
由于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前提,也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全面培养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要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放在首位,确保“教”与“学”的目标要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相一致,学生“学”的过程也方可成为各项核心素养无形中提升的过程,也是“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首要条件。
2.“练”的过程要呈现出极高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练”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学生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得到强化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形成的基础所在,所以教师在“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过程里,必须将学生“练”的手段不断进行更新,让趣味性能够贯穿其中,进而保证“练”的效果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果。
三、小学体育“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1.“准备部分”应与学生体育品格的塑造相一致
体育课堂教学成果的产生,必须要有极为强大的前提条件作为支撑,由此方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新知识、新技能、能力与意识、综合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去,而这一强大的前提条件就是渲染体育运动的独有魅力,确保在进入到正课开始之前就能够为学生带来一股强大的心理冲击,进而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与欲望。为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三位一体”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道路中,教师必须在“准备部分”下足功夫,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引领学生产生向往之情,由此为学生体育品格的塑造提供一个理想载体。其间,创设比赛情境显然是理想之选,与塑造学生体育品格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以《小足球-射门》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准备部分”的活动中,先要将确保学生最大程度避免运动损伤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活动。在此之后,要想学生提出“世界足坛中,哪位球星的定位球技术最好?”这一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里,教师要通过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球星的短视频、图片呈现出来,以供学生借鉴和深入思考。在学生得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之后,教师要结合球星定位球技术的特点和球的线路特点加以说明,另外还要向学生表明充分掌握定位球技术,能够让球的飞行轨迹变得更美、更加超出人们的想象,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定位球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真实的比赛场景自然能够感染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同时学生体育情感的培育效果也不言自明,学生体育品格必然从中得到了升华。
2.“基本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要突出技能、意识、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所谓体育课“基本部分”,是指学生新知识、新技能、能力与意识培养活动的总称,该部分主要包括“新技能的动作分解与示范”和“随堂练习”两项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课堂教学成果的核心阶段。为此,在“三维立体”的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建设中,自然要将该部分作为重中之重,“教”和“学”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势必要将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以此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深化。以《软式排球正面双手滑步移动垫球》教学为例,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动作分解与示范”环节中,教学内容既要涉及到基本技能的传递,又要涉及到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项技能在提高自身体育技能水平上的重要性所在。其间,教师要针对“插”、“夹”、“抬”,“移”、“蹬”、“跟”的动作要领,以及“垫球时的手型”和“触球点”做出明确的讲解与示范,同时还要将国家女排在国际赛场中所用到的这项技术动作融入进来,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会该技术动作极为必要,提高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新技能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跟随教师的动作分解示范去模仿,并向学生表明这一举动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新知识、新技能的传递过程自然也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效果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在“随堂练习”环节中,教师要以趣味游戏和竞赛的形式为主,組织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随堂练习活动之中,用运动的热情去带动学生运动能力全面提升。其间,教师可以通过“垫球入筐”等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习到的动作技能可以作为游戏的素材,同时还可将趣味游戏加以形式上的变化,以计时计数的形式进行小组竞赛,充分燃起学生练习的热情,学生运动能力的培育效果也会在该氛围之下得到全面提升,由此为切实深化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理想平台。
3.“结束部分”的工作要以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
从小学体育课堂全过程的任务划分层面出发,“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在于两个,一是帮助学生快速消除身心疲劳感,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彼此之间的具体需要,并促进学生正确形成终身体育思想,这显然是小學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形成的又一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三位一体”的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必须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工作上做足功课。其中,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课堂总评活动显然效果最佳,以《小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具体操作应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并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堂学习的重点所在。在进入到课堂“结束部分”后,教师要以轻松愉悦的音乐为背景,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肌肉、关节、韧带的放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说出“一大、二小、三起跳”的脚步动作,以及球出手时腕指拨球动作的基本要领,教师要随之为之进行相应的补充,并向学生再次说明所要重点关注的注意事项,力保学生深刻了解到课上学了什么,形成一套完整的动作结构。第二,客观点评与指导学生课上学习成果与状态,向学生提出课后自主练习方案。在进行“教评学”的工作时,教师要先以肯定的语态,向学生表明哪些动作要领学生在课上掌握的比较好,哪些动作要领学生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课上参与时的具体状态还有哪些需要转变,并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课后练习方法。这样的点评过程显然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目的,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自然为学生正确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三,全面了解学生课上学习的看法与建议,发觉促进学生课后运动习惯养成的有利因素。在“学评教”环节中,教师要以倾听学生的各种观点和建议为主,倡导到学生说出自己各种看法与建议,表明自己课堂学习满意度和改进的措施。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课上学习的迫切需要,满足学生这些要求就意味着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后练习活动中去,终身体育思想也会由此得到加固,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到认真倾听,更要将其进行整理后应用到今后教学方案的调整之中,以此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正确形成,确保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新的高度。
综合上述观点不难发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实现“教”、“学”、“练”三位一体,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在此之中,不仅要在“教”的目标上要以“学”的目的保持高度统一,同时还要做到“练”的过程要始终与以往不同,这样学生才能确保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化。为此,如何进一步确保上述几项工作的深入落实,自然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今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关键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建静.浅谈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课堂实践——运用情境教学,发展核心素养[J].小作家选刊.2017,(28).
[2] 连景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9).
[3] 胡曼玲.追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课堂——兼评夏露执教的"技巧:肩肘倒立"一课[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