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贻春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很多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是经商,这也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多。而在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影响下,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展开分析,并对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抚养,或娇生惯养,或不懂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甚至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大多数孩子行为习惯较差,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落后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跟不上学科的系统教学。在生活中,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不到位,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学习中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护,形成合力,学习吃力学习信心不足。这些生活与学习的压力,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极端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为了有效的改进这一教学现状,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对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策略的分析。
一、严格制定纪律,规范学生行为行动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阅读记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而作为班主任需要做的,则是可以根据本班特点,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在具体的班规内容上不仅要规定怎样做,还要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人,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
在学生正式进入小学进行学科系统学习的开始,班主任就可以以定期班会的方式,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阅读记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逐字逐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明确在校园活动中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有爱心、责任心的趣味活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植树造林”的活动,给学生分配一些花草种子和小树苗,然后让学生配合行动,分别负责挖树坑、栽树苗、运水等工作,通过趣味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之间能迅速的熟悉起来,同时也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则是需要班主任强化纪律性教育,如课前辅导,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在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懂之处,在遵循课堂纪律的同时,表达疑问展现自我。通过在小学低段就紧抓养成教育,制定的相应纪律,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促进留守学生思想品行的转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留守儿童思维思想的转化,以及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依靠学生多次反復的实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产生也容易消退。因此,为了规避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班主任注重严格要求,反复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的巩固,设计一些简单、易形、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活动中好的行为,通过逐渐的锻炼内化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小学低段的学生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挫折,而且自控能力较差,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这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保持都有一定的阻碍。对于此,为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班主任就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充足的展示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在一次次的成功与鼓励中逐步形成。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卡,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定时与其交流,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然后学其理。然后结合校园趣味活动以及班级活动,像是书画大赛、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班主任可以积极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则是要留心观察,看到学生在展现自我时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使其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同时对学生在这其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内化。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孩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监护人所达不到的。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而一回到家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放养”或是“溺爱”的方式,都会使得学生陷入是非判断的迷茫状态。所以,为了促进对于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就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学生父母的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同步进行,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一方面可以以定期网上班会的形式,组织远在他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使用电话或视频与孩子开展直接交流、寒暑假将孩子带到身边或视情况探望孩子;另一方面加强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现如今智能手机不断普及运用,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沟通工具,通过微信、QQ等软件与班主任开展深入的沟通,与班主任建立密切可靠的联系通讯渠道,结合这一沟通让父母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孩子情况,这对于其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班主任也需要注意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协商共同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是向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班主任也需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当代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去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传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1):203-204.
[2] 陆华良.用爱引领留守少儿健康成长[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