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李玉兰 孙丹镁
【摘 要】“四则运算”单元的复习,除了要使学生扎实掌握四则运算意义、四则混合運算与问题解决这些基本的数学内容外,还应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四则运算的知识结构,达到“温故而知新”。教学中,可运用“图式推理”“逆向推理”和“合情推理”等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其数学思考能力。
【关键词】数学推理;数学模型;四则运算;单元复习
“四则运算”单元的复习,既有对运算概念的回顾,也有运算能力的培养,更有“租船类问题”的解决。因此,这个单元虽然课时不多,却是对整数四则运算意义、四则混合运算与问题解决的总结。在单元复习时,如何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构建起意义、运算与问题解决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创设数学情境,充分运用数学推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分析与解决问题。
一、图式推理提升运算能力
本单元练习二的第9题和第10题是图式推理题,第9题是四则运算关系式的灵活推导,第10题是依据图式中各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列出综合算式。我们将这类题型后移到单元复习中,作为复习四则运算意义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题型。
(一)阅读图式,回顾运算意义
本单元学习的四则运算的定义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加法与乘法,是从它的本质意义加以概括,加法代表“合并”,乘法代表对“相同加数连加”的优化。第二类是减法与除法,是运算关系的推导。基于这样的理解,可用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出示图1,请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哪两种运算,并说一说这两种运算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我们今天要复习‘四则运算,那么另外两种运算你能够从这两个式子中发现吗?”请学生推导出减法与除法式子,并说一说这两种式子的含义。
从四则运算的逻辑关系来说,加法与乘法是基本运算,减法与除法则是推导得到的运算。通过问题串,学生在不断思考与回忆的过程中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结构。
(二)发现联系,列成综合算式
把若干个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增强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载体。笔者在图1的基础上,呈现图2的两个算式,请学生找一找哪一个算式可以把图1中的两个算式串联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生1展示了连线图(如图3),并说明:“我认为是第3题。因为第一个算式中的和,是第3个算式中的减数,第3个算式中的差又是第2个算式中的一个因数。”生2展示了图4。
接着教师请学生依据联系把它们写成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怎样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如图5与图6所示的两组图示,请学生寻找关系列成综合算式,最后得到图7的三个综合算式。
(三)赋数运算,熟练四则运算
用图式推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各个式子之间的联系,以及用运算符号来确定运算顺序与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图7中的三个图式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每个算式中都有四个不同的图形,其中第1题与第2题运算符号也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进一步追问:“如果用比1大的数来代替第1、2题中的各个图形,哪一题的得数大呢?”
生1:我认为是第1题大,因为最后一步算乘法,就会越乘越大。
生2:我认为是第2题大,因为第1题的中括号中要减去两个数的和,所以不如第2题中的两个数相乘大。
……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请同学们看这一组数(如图8),把它们代入前两个算式,用递等式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比较。同时,可以再按要求自己举一组数据代入算式,比较第1、2题的计算结果。
学生计算后发现,不论代入哪一组数据,都是第2个算式的结果大。面对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指出到四年级下学期学习了“运算定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最后要求学生把图8的这组数据代入第3题中用递等式计算出结果。
总之,从图式推理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不断的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学生透过数学事实,构建了数学结构,探究了数学规律。
二、逆向推理灵活运算思维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编写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没有四则运算意义与关系的学习内容,这是因为原来学习这种关系是为后续学习解方程服务的,现在解方程是用等式性质了,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关系式反而会对后面的解方程产生负迁移。如今重新把四则运算的关系作为学习内容,笔者认为,虽然不作为解方程的依据,但是利用关系式,求图形等式中的未知数,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推理能力。
(一)一步推理,回顾关系式
教师出示图9的两个等式,请学生说一说等式中的图形分别表示什么数,可以怎样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求图形代表数的等式(如图10)与原来的等式(如图9)之间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减法中是把减数与差交换了位置,除法中是把除数与商交换了位置。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相应的两个式子还原后是“减数+差=被减数”或“除数×商=被除数”。这样,从减法与除法的角度又一次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了构建。
(二)解决问题,感受现实性
如何赋予抽象的计算题以具体的意义?笔者通过提供例子与学生自主编题这两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抽象性与应用问题的现实性。
教师出示如下两组信息:
(1)一个盒子里面装了96颗小球,拿掉了一些后,还剩下87颗。
(2)用96元钱可以买若干支同样的笔,这种笔的单价是8元/支。
在上述信息中,没有单独提出问题,而是把所求问题融入已知信息之中,请学生按顺序阅读并列出数量关系,然后与图9中的两个等式进行比较,找一找它们之前的对应关系。接着请学生读题找一找,信息中哪一些词代表了图形的含义,哪一些词代表了运算符号的含义,哪一些词又代表了相等关系。
在文字叙述信息中寻找确定数量关系的词,可以体会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实际意义。在寻找“等号”所代表的词时,学生出现了困惑,如第1题按叙述的顺序应该是“还剩下”,但学生认为这里只是指剩下的“87颗”。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往回看,提问:“‘总颗数-拿掉的颗数是什么意思?”学生发现也是指“剩下的颗数”。所以等号左边表示的是剩下的颗数,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颗数,只是左边是算式,右边是数据,在算术意义的数量关系中渗透代数意义的相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模仿上面的编题方法,自己依据图9中的图式来编制应用问题,并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三)两步推理,体会有序性
与图9相比,图11中的两题等号左边出现了两步运算,这时该怎样推算图形所代表的数呢?需要用到转化,即转化成可以直接应用四则运算关系式进行推算的题目。
师:请说一说图11中的题目与图9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1:(图9)原来两题等号左边是一步,(图11)新的两题等号左边变成两步了。
师:如果要求出图形表示的数,需要怎样做?
生2:第(1)题很简单,只要算出“14+82”的和就变成一步了。但第(2)题我不知道如何做,因为“96÷ ”算不出得数。
生3:那我就把“96÷ ”看成一个整体,先把它当成一个加数,它可以用“和-另一个加数”来求。然后再看成除法就可以求出了。
师:大家能够听懂这两位同学的思路吗?请同学们依据他们提供的思路,把两个题目转化成求图形结果的算式,然后计算出结果。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再提出要求: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上面的两道题,分别对应五年级上学期简单的与较复杂的解方程,但教学目标不同,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求出未知数,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四则运算关系式进行逆向推理的能力。
三、合情推理培养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租船类问题”要求基于运算进行合情推理,随着数据的不断变化,“最省钱”的方案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依据一定的思路,罗列出可能“最省钱”的各种方案,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这种思路也可以迁移到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形成更加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一)夯实基础,回顾基本思路
单元复习习题的设计要做到低起点、有变式与可持续。低起点即习题设计要涉及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方式,“租船类问题”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如例题5的形式,经过一次调整后就可以不出现空位。
教师出示如下题目:有2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是9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是80元。怎样租船最合算?
依据解题过程,回顾租船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后续的变式练习与思维迁移夯实基础。
(二)变式练习,发现内在规律
在新课教学中,“租船类问题”已经有了多种变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经历完整思考过程的重要性。在之前的各种方案中,经调整后均不会出现空位。但是,会不会出现调整后还是有空位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把上面租船問题中的“20个同学”改为“21个同学”,让学生用原有思路解决问题。学生发现,调整后还是有空位(如图12)。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观察列出的数据,思考为什么比原来增加了一个人,就不可能没有空位了。依据班级的基础与时间,可以只提出问题,不展开讨论。
(三)拓展练习,应用学习策略
把某一类型解决问题思路一般化,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思维模型,是“租船类问题”思维拓展的方向。
教师对上述的租船问题进行了改编:有20个同学一共租了4条船去划船,其中每条大船坐满6人,每条小船坐满4人。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多少条?
如果分析题型结构,这是本册教材后面要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但它同样可以用“租船类问题”来思考。
20人假设全部租大船,那么20÷6=3(条)……2(人),使其中一条大船上的人和余下的2人合并租小船,那么小船租了(6+2)÷4=2(条),已知大船与小船一共租了4条。所以大船和小船各租了2条。
从上述思考过程中可以发现假设法的痕迹。因此,“租船类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思路,实际上都可以看成合情推理,即先假设某一种方案,如果不正确就进行调整,逐步得到最终的结果。
总之,本单元的课题虽然叫作“四则运算”,但是“四则运算”只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在概括出四种运算意义与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子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推理,逐步构建基于运算与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模型。
(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