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策略分析

2020-07-09 03:17林华玉
考试周刊 2020年57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核心素养

摘 要:由于初高中生物学科方面上存在知识难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初高中学生在认知、思维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广大生物学教师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应当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立足点,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手段,解决好初高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生物教学;教学衔接

一、 前言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由于生物学科情况比较特殊,初三没有安排生物,再加上初中阶段对生物也不够重视,到了高中,出现断崖式的遗忘,知识无法衔接。因此,初高中的生物学老师,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好衔接,多集备,进行研究讨论,立足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在认知上对生物知识进行衔接。

二、 初高中生物衔接策略

(一)理解和尊重生命的理念

初中教学中生命观念的传递依赖情感教学手段,進入高中阶段,生命观念的体现更加隐性而具体,有关生命的课程例如细胞结构、分裂、代谢、遗传、变异、稳态、进化等教学内容全面而广泛,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复杂性,而且是一个高效而各部分互相协调的有机整体,领悟到生命多元化的宏大之感,体验自然的奇妙之处,尊重、珍惜生命的观念教学是渗透在这些零散的知识当中的,只有形成整体性认知,学生才会了解到生命观念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适当拓展知识体系教学,而高中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与生命观念对应的知识结构的分类整理,实现生命观念在知识结构中的传递。

(二)深挖教材,衔接知识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体量和思维跨度与初中生物教材相比,体现得比较明显,反映在相应的题型上,高中生物有了大量的综合题型,例如,在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上,初中阶段强调考查机械性的记忆,如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等,而高中更注重对光合作用的深度、广度等的掌握,像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反应物、产物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所学的知识,能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突显理性思维。与初中生物的“孤立知识”相比,更加重视与数学、化学学科的融合与衔接,要利用科学思维进行假说演绎、类比推理,并使用相应的物理知识,例如建立DNA的物理模型等等。要锻炼、培养这些大跨度的学科思维,解决复合的高中生物题型,对很多学生来说存在一定思想上的困难,他们回顾初中相对单一的基础知识,产生一种生物学科上的割裂感是必然心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不能过度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课的课堂教学上。从难到易、由简到繁的衔接知识内容,对学生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积累状况进行梳理,将要点知识转化为问题形式,通过设置问题串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达到无缝衔接。

(三)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初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重点,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途径就是科学实验。如果教学资源比较充裕,应重视实验教学在课时分布中的比例,初中许多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不可以题海代替实验。实验的准备、思考过程都是知识预习、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前人经验不能代替动手操作的教学价值,对于学科的成就感以及获得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体验。

(四)把握生物教学的德育目标

初、高中阶段生物德育之间的衔接是顺接上升的一个过程,初中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高中通过对初中知识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将独立思维质量提升,强化道德素养与品质。例如“病毒”一节,初中阶段,把病毒的基本特征描述教学重点,探究人类与病毒的关联性,而高中则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病毒的结构、致病原理及传播方式等,高中教学内容丰富,可以有效运用图示、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例如病毒的分类方法,从内外辩证关系入手,结构分类为内在法,寄主分类为外在法等进行细分,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例如“病毒与人类关系”,就有共同的德育衔接目标,初中阶段重点讲病毒危害,而高中阶段则增加了人类利用病毒消灭细菌、防治虫害基因导入等内容,这时通过对病毒的知识了解及规律掌握,从而征服它、利用它,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发展,认知的升华,不知不觉产生了社会的责任感,完成初高中生物知识和学科德育的衔接。

三、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具体措施

(一)发掘实验研究的教学价值

实验研究有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横向比较,学生在初中生物实验研究中可以增强总结知识模块基本规律的能力,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学科素养进行培养,为衔接初高中生物知识,做好基础性教学服务。举个例子,高中生物教学“遗传与进化”内容建立在初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初中教学中可利用诸如“精卵随机组合”“生物的变异”等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有关遗传学基础概念如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性状遗传、遗传现象的基础知识,为高中阶段学习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关联性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初中占用教学资源相对较少的实验研究就成为一种比较复习方法,使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够通过比较、联想而探究知识实质。

从初中可操作的实验研究来看,可操作与不可操作、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的逻辑如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受精基础知识(初中)——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概念及对应关系(高中)——基因的结构(高中)——基因的复制、控制形状功能(高中);生物遗传基本知识(初中)——基因突变、重组、染色体变异(高中)——基因频率的改变(高中)——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高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物教学的典型实验的教学价值不可忽视,只有充分发掘初中阶段实验研究的教学价值。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初、高中生物相关知识的一对一、一对多现象进行知识模块划分,在高中课程中细分出若干模块,例如“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模块当前被认为是最适合与初中生物教材衔接的知识模块,能够构成简单的扁平化知识体系。例如细胞环境教学中,通过讲授法就不如演示法更能直观地体现细胞内环境——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具体组成;细胞外环境——周围环境——变化发展观,前者主要在流动转换过程中体现逻辑关系,而后者则体现出辩证关系,如果通过绘制关系图,就可以将不同关系和作用梳理得更加清晰。

再以神经调节为例,初中的生物基础在这里不能“缺席”,因为它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个“三”就是复杂的高中课程知识点,例如先梳理神经调节的知识脉络:神经元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神经元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然后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内外钠钾离子浓度差(高中)——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初中)——神经元突触传导兴奋(高中)——递质与跨膜运输的关系(初高结合)——下一个神经元反应(小结),接下来对具体教学如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的产生机制,就显得双管齐下而且触类旁通了。

(三)尊重学生现有认知结构

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记忆和模仿,需要学生养成独立的思考习惯,并让学生有能力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引导他们在思考中积累方法,发现规律、处理事件,是对初中“耕耘”的“收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初中生物教学形成的知识结构有所掌握,采取稳扎稳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比较合理的知识跨度。例如“神经调节”的教学内容,高中在思维理解方面要求明显高于初中教材,教师要在讲解进程中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控,遇到教学重点要适当放慢速度,针对教学难点,要将其分散到学生能够理解的初中生物基础知识当中去,唤醒学生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为初高中生物知识教学把握好衔接点,将高中教学的知识点与初中知识进行基础性的替换,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并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育科学方法的渗透,例如高中生物的“神经调节”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初中即掌握了“反射”的相关内容,但知识体系比较单一,分类不清晰,而在高中“反射”内容更为深入丰富,为防止学生“先入为主”的主观思想,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掌握分析、分类法则来把握现象的能力:非条件反射(高中)——简单反射(初中),条件反射(高中)——复杂反射(初中),这样的对应关系就将初中内容进行向下细分成为两条线,因此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知识进行脉络性的归类、细分、整理,使学生立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明确其在新知识体系中所占地位,增强教学效果。

四、 结语

在生物教学当中,初中课业知识是高中学习的进步阶梯、知识载体,通过价值观、科学思想、方法手段和德育目标四个层次的针对性施教,使学生对“孤立知识”的认识更具整体性,看待现象也会更加客观,同时也利于强化学生对人生各阶段知识加强主动衔接的意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丹.基于“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29.

[3]顾巧英.生物教改贵在“活”[M].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徐琳,黄键.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衔接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8(2):35-37.

作者简介:

林华玉,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核心素养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