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考查力度尤其是诗歌的鉴赏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通过鉴赏苍梧乡土诗歌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乡土诗歌;诗歌能力;诵读;鉴赏
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考查力度。传统文化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比如去年高考诗歌考的就是刘禹锡的《插田歌》:“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纱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这些诗歌本身不难,但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中,这样的古诗并不多。学生由于接触少,因而理解起来有难度。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乡土诗歌的鉴赏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创作和解题能力。
笔者从教的梧州市苍梧县是一座千年古郡,《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又《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旧称帝王为龙,后因以“苍梧龙去”表示帝王之死。几千年来,这里有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如龙岩名胜风景区、六堡镇生态旅游区、爽岛民俗风景区、李济深故居等,灵山秀水孕育了很多名人,如谢鼎新、李百龄、李品、牟子、士燮、李世瑞、李济深等,因此多少文人学子有感于这方山水的灵秀与神韵,给后代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乡土诗歌。他们在叙写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平居生活、怀乡之思时,融入了对一方山水的关注、对人生和生命甚至宇宙的思考的深邃思想。
苍梧乡土诗歌大都是属于古体诗,有许多不同的题材,以山水田园诗和咏物怀古诗居多。笔者主要通过让学生诵读鉴赏这两方面优秀的乡土诗歌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最终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创作和解题能力。
古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山水诗源于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大概有以下三类:第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钟情于山水的。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或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的。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第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衬托、比喻、拟人;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去年高考考《插田歌》就出现这样的题目: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苍梧乡土山水田园诗则表现了苍梧县的美丽田园风光、农民辛勤劳作、农家幸福生活等主题。
如周陆奇先生的《登梧州白云山》:“白云秋色郁葱葱,高阁开眸感不同。桥映彩虹横桂水,寺雄峻岭触霄空。危楼遍地难埋剑,沧海扬波欲化龙。毕竟人文随势改,苍梧依旧黄图中。”这首诗,首联“白云秋色郁葱葱,高阁开眸感不同”,点出了白云山的树木虽在秋天仍郁郁葱葱,站在高阁上看到的景色感觉与众不同。颔联“桥映彩虹横桂水,寺雄峻岭触霄空”,诗人看到桂江上横贯着如同彩虹似的桥,看到了白云山上寺庙矗立在崇山峻岭中,好像直触云霄。让人不禁产生“天地永恒阔大,自我短暂渺小”之感。颈联“危楼遍地难埋剑,沧海扬波欲化龙”和尾联“毕竟人文随势改,苍梧依旧黄图中”写出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梧州市高楼林立,时代在不断变化,梧州市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这首诗主要叙写了诗人登上梧州市白云山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旧郡苍梧,即现在的梧州市的发展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依然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诗人借景抒情,笔力恢宏,意象独特。
又如《题浔江晚景图》:“秋至浔江窄,清凌苔石浮。浪平铺玉镜,月淡倒银钩。鸥起波还静,云行水见幽。江干人独钓,夜色满鱼舟。”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要描绘的是一幅浔江傍晚的图景。诗人选择了秋天来写,诗歌的大意是:秋天到了,浔江的水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急,所以看起来江面就窄了,而码头以前浸在水里的台阶就露出来了。由于不是很急的水,所以风平浪静,整个江面看起来就像一面玉镜子一样。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像极了银色的钩子。可以想象江边的飞鸟抓起江鱼从江面略过的那一声声欢愉的叫喊,引起了江面泛起波浪,不久又重归宁静。天上的云不断变化着,浔江的水慢慢变成深色,说明天慢慢暗下来,夜幕降临了。在江岸上独钓的渔夫,渔船在夜色朦胧中满载而归。这首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浔江晚景图,把浔江飞鸟和渔民的情形描绘得有声有色,充满意趣。
还有《龙岩游》:“云封洞口疑无路,水泛波心幸有桥。遗像依稀神寄托,圣容难用笔摹描。寻幽讵怕巉岩险,揽胜何愁石径遥。此际归田堪适志,行吟圣地学渔樵。”这首诗通过诗人所见所感,首联和颔联“云封洞口疑无路,水泛波心幸有桥。遗像依稀神寄托,圣容难用笔摹描。”诗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龙岩这个名胜之地石山高耸,云气缭绕美,洞中溪水潺潺,石灰岩溶液凝结成的各种石像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奇观。颈联“寻幽讵怕巉岩险,揽胜何愁石径遥。”表达了诗人不怕岩险路遠也要探访这幽胜之地,尽揽这迷人胜景的豪情壮志。尾联“此际归田堪适志,行吟圣地学渔樵”,诗人直抒胸臆,抒发诗人愿归隐于此,行吟其中的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龙岩美丽奇特的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除了上面的诗歌,还有清代甲辰科举人许懿林作的《京南舟夜》:“一枕苍江雨,春寒被脚生。荒鸡啼叫早,孤客梦难成。流水去复去,残灯明不明。别离才昨日,吟望若为情。”李仕宽的《古村春秋》:横塘曲水老村东,烟雨晴岚入眼蒙。霁月存愁光半黑,啼鹃泣涕血全红。蔷薇架散斜阳里,阀阅墙颓却数中。莫问梁園何处似,醒狂醉大千同。陈永昌的《观抛秧》:葱茏碧野烂山花,池满溪潺乱唱蛙,垌里机耕圈阔镜,抛秧绿雨绣青纱。林旭南的《农家乐》:背枕青松伴竹居,闲来岭上看云舒,露干秋圃朝锄草,雨霁春江晚钓鱼。村里车鸣无路祸,圈中客至有家需,莫望灯红酒绿地,蛙鼓虫琴足慰余。这些山水诗歌与古代的山水诗人一样,大都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手法。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学生鉴赏了这些山水田园诗,再读《插田歌》,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古代咏物诗大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一考题:这首诗(刘孝绰的《咏素蝶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苍梧乡土咏物诗表达的情感大体也是这样。如周陆奇先生就写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诗歌。他的《老格木》:“四百余年历雪霜,嶙峋斑驳证沧桑。后人莫问开山事,两掌摩挲泪数行。”写出老格木历经沧桑,见证衰败和辉煌。他的《龙眼石》:“何处飞来石有灵,千秋远瞩故园情。客游纵在天涯外,犹使清心两目明。”写出游子在外也不忘故园情。还有其他乡土诗人如陈其栋《沙头横江迟熟荔枝》“不负神农托,横江寓此枝。休言春逝晚,只恨妾来迟。带露红云锦,含霜白玉脂。郎君如有意,岁岁顾怜之。”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沙头横江迟熟荔枝独特的習性、美丽的外观和鲜甜的果肉,表达了作者对迟熟荔枝的赞美和喜爱。
苍梧这些乡土诗歌正好弥补了教材的不足。通过对这些诗歌的鉴赏,再结合苍梧乡土其他类型的诗歌以及教材当中的相应题材诗歌分析,同学们的鉴赏诗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更好地掌握诗歌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诵读对学生鉴赏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学会诵读诗歌,首先要有节奏的诵读,一句诗用停顿分成的段落,又叫节拍或节奏,多读产生鲜明的节奏感,便于思考和理解。如苍梧乡土诗人潘锦培所写的这首山水田园诗《山水颂培中田园新景》:日丽风清春景明,莺歌燕语唱和声。水渠交错宜排灌,道路纵横好驾轻。新式田畴翻鸭绿,昔时荒岭迭螺青。惠农政结丰收果,点缀山河别有情。将其节奏划为二二三,学生通过诵读即可明白诗歌的大意。
其次,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概括性强,常常抓住最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的几个镜头,进行诵读,诵读起来才会以情带声、生动感人。绝句要特别注意最后一句,律诗要特别注意最后一联。深入领会诗的语言和意境,使自己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诗人产生共鸣。
再次,要反复读,经常读。除了上乡土诗歌课注重诵读,还要早晚读多读,还有课前三分钟读。
在引导学生学习乡土诗歌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黄燕霞的《晨读》:“朗朗书声耳边送,条条公式嘴里诵。今朝辛苦无所惧,只为来年得高中。”陈焕康的《追梦》:“学习分秒不放松,埋头终日眼迷蒙。过了春来秋又到,只为梦圆现实中。”许聪琅的《求学悟》:“年少求学路漫漫,一山还有一山拦。今朝不学终悲悔,日后想来发已斑。”陈锦溶的《追梦》:“新月弯弯挂夜空,星光点点现窗前。悦耳虫声今已绝,唯有灯下人钻研。”这些学生诗作虽然稚嫩,但是已经是可喜的开端。他们创作了诗歌,对诗歌的认识、鉴赏就更深刻了,这有助于他们对高考诗歌解题能力的提高。
综上,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乡土诗歌鉴赏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提高他们对高考诗歌的解题能力。
作者简介:
陈火红,一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西苍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