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调查

2020-07-08 00:52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负罪感精神科家族

周 芳

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15336 浙江 慈溪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狂躁、抑郁间歇发作的一种重型精神障碍疾病,由于BPD患者在不同发作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具有高漏诊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超过20%的BPD患者死于自杀[1]。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病因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遗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均有不同程度地关联[2]。由于BPD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且影响其自杀的危险因素较多,为此,本研究对540例BPD患者进行住院随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精神科住院部收治的540例B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均符合ICD-10中有关BPD的诊断标准[3];⑵年龄≥18岁;⑶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⑷患者及家属能够密切配合随访调查;⑸临床资料较为完整者。排除标准:⑴有精神发育迟滞者;⑵有严重躯体性疾病者;⑶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⑷自动离院者。540例BPD患者中,男238例,女302例;年龄18~54岁,平均(33.48±7.70)岁;未婚239例,已婚265例,离婚/丧偶36例;病程0.5~25年,平均(5.27±2.91)年;平均首发年龄(23.46±3.10)岁;根据患者是否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将其分为自杀行为组、无自杀行为组。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负责随访调查。在调查之前,由精神科医生向患者说明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流程、保密性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婚姻状况、教育年限、工作情况、家族精神病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重大精神创伤史、抑郁程度、冲动性格、人际关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无价值感或负罪感、自杀意念、自杀情况、住院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2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或列联表χ2检验,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对540例BPD住院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调查,在住院期间有194例患者有自杀行为(分为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率为35.93%。2组间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家族精神病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重大精神创伤史、抑郁程度、人际关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无价值感或负罪感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

2.2 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将BPD患者是否发生自杀行为作为因变量(无自杀行为=0,有自杀行为=1),把单因素分析筛选的11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家族自杀史、重大精神创伤史、抑郁程度、人际关系差、无价值感或负罪感等,见表2。

表2 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540例BPD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行为率为35.93%,这与王茜等[4]对5 452例BPD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自杀行为率为35.4%较为接近。由此可见,BPD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较高的自杀倾向或行为,应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重视,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BPD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⑴女性。女性BPD患者自杀行为的风险比男性会更高,这可能与女性患者文化程度、经济地位、就业情况等均低于男性患者,获得的社会资源、家庭及社会支持也更少[5],从而增加女性患者自杀行为的几率。⑵家族自杀史。有研究显示[6],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自杀观念等均是BPD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由于经历了家族或个人自杀未遂史,使得他们自杀的念头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当压力过大或要逃避时更容易采取自杀的方式来应对。⑶重大精神创伤史。患者若在过去经历了重大精神创伤事件,如亲人过世、父母离异、夫妻感情破裂、离异或丧偶、高负债等[7],这些重大生活事件均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若患者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或陷入绝望状态,将导致BPD患者发生自杀行为。⑷抑郁程度。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发生自杀行为的几率越高;尤其是重型抑郁症患者,其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系数可高达5.254。重型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疲倦、精力缺失、价值感低下,有很强的自杀倾向,廖震华等[8]研究报道42.8%的重型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⑸人际关系差。对于BPD患者来说,每天的情绪波动给伴侣、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发生冲突,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狂躁、孤僻、抑郁等[9],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自杀行为率。⑹无价值感或负罪感。无助感、无价值感、负罪感等,对自身或人生感到绝望,经常想到失去和失败所产生的挫折感,认为人生已经没有意义,产生了很强的悲观感,自杀往往成为患者最后的选择方式[10]。综上所述,BPD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行为率,针对BPD患者的自杀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应早期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负罪感精神科家族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研究进展
HK家族崛起
失落的方舟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负罪感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日本战犯中国体验书写下的中国观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