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锦专 巫伟昭 杨晓峰(普宁市人民医院 普宁 5153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在麻醉过程中,盐酸罗哌卡因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麻醉药物。盐酸罗哌卡因具有较高的麻醉效果,且麻醉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受到认可,但关于盐酸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一直是临床上的热议话题[1,2]。选取62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盐酸罗哌卡因用药浓度在上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13±2.52)岁;手术类型:上臂手术16例,前壁桡侧手术10例,手部桡侧手术5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24±2.61)岁;手术类型:上臂手术15例,前壁桡侧手术11例,手部桡侧手术5例。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具备手术指征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无手术禁忌或麻醉药物使用禁忌症;②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对本研究知情,术前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部门批准。
排除标准[4]: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合并外周神经病变;③有长期饮酒史或止痛药物使用史;④合并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接受上肢手术,且均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取仰卧位,给予2 m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2,10 mL:50 mg)静脉注射进行镇静。使用探头频率为7~15 MHz、电流为0.5 mA的飞利浦彩超仪,使用无菌塑料将超声探头套上并扎紧,在塑料套外涂抹耦合剂,确定肌间沟臂丛神经位置。从臂丛神经后外侧用穿刺针缓慢穿刺,若进针后回抽无血则停止进针。针尖刺入臂丛神经时,两组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18,10 mL:75 mg)。对照组注入盐酸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3%,注入剂量为15 mL;观察组注入盐酸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5%,注入剂量为15 mL。
1.3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进入阻滞麻醉后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情况进行准确统计,计算两组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并对两组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率进行组间处理。②对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对两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组间处理。③对两种麻醉给药方案的安全性予以评价,评价麻醉安全性的方法是计算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血压异常、局麻药中毒,计算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结果进行组间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率:观察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s)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min)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镇痛持续时间(min)31 31 t P 12.16±1.63 14.58±1.47 6.138 0.000 9.68±1.05 7.45±1.06 8.322 0.000 9.06±0.11 7.05±0.13 65.717 0.000
2.3 对比两组的麻醉安全性:通过比较两种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的麻醉安全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脂溶性较高的麻醉药物,在神经阻滞方面的效能超过利多卡因,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的效能类似。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仅能够提高麻醉定位的准确性,还可以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对于术后身体的康复有积极意义[5,6]。如果局部麻醉的给药浓度达到最佳,还可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选择适宜的给药浓度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用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麻醉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0.3%浓度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持续时间更长,这说明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而用0.3%浓度盐酸罗哌卡因麻醉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短,这可能是因为0.3%浓度给药的麻醉浓度小,机体代谢时间相对较短。从安全性上来看,无论是0.5%浓度还是0.3%浓度的麻醉给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两种浓度均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在麻醉安全性相似的情况下,使用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总体效果更佳,更适用于上肢神经阻滞患者[7,8]。
综上所述,在上肢神经阻滞中使用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同时可提高完全阻滞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备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