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2020-07-07 09:32郑志坤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郑志坤

摘   要:无论是从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的维度来看,还是从物理科学教育有效性的角度来看,高中物理教学都不能再以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由此越来越多的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将问题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突破点,希望由此引导高中物理课堂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展。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探讨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的打造策略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围绕着特定的问题来进行交互,组织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学生处于问题探究格局中,教师处于组织教学环境中,使得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被问题所串联,由此引导实际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中,问题成为中心,课堂氛围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知识学习也进入到主动的状态,是符合当前高中物理新课改基本诉求的[ 1 ]。由此需要将教学策略巧妙地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中去。

1  巧用问题串,激发高中生物理知识探究意识

单一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归结到一个核心问题上,而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设置若干关联问题,这就是问题串的形成历程。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课堂学习的核心主题,选择以问题串的方式来驱动教学,可以使得高中生物理知识探究意识得到激发[ 2 ]。

比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知识点学习中,教师就注重将问题串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实际的教学步骤为:要求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试着举出几种这样的案例。此时学生联想生活经验,举出电风扇或者手表秒针,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等案例。接着导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匀速圆周运动。鼓励学生去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现录像资源:电风扇转动,其上各个点所做的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接着调整电风扇的旋转速度,学生发现实际速度不同,此时提出如下的问题:那么我们使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接着进入到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内涵的探究中去,使得高中生渐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是依上述三个因素来权衡的。当然在三个概念诠释的时候,也可以提出对应的问题,比如使用齿轮传动装置,皮带传动装置做实物投影的实验,在实验中设定对应的两个点,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两个点之间的关系,继而要求学生思考:线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再者要求学生关注各个点的角速度,并且分析角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由此使得高中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对应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当然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也需要明确的是,问题串的设置必须要遵循特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要围绕特定的核心问题来进行,这个核心问题就是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控制问题的难度,确保能够跟上学生的思维,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设置合理的问题梯度;要尽可能将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更快引导其进入探究格局,增强课堂的效率。

2  关注自主性问题,增强物理课堂的能效感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也懂得将问题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但是从问题设计到问题反馈,都是以自己为主导,也就是说问题的来源都是教师,而没有将课堂上或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作为关注点,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感觉还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很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思维“落伍”的情况,这对于打造自主高效化的高中物理课堂而言,是很不利的[ 3 ]。面对这样的风险,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性问题,将他们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关键点,这样可以激发起物理课堂的能效感。

比如,鲁科版“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知识点学习的时候,部分学生在学习完发射速度、运行速度、宇宙速度等概念之后,在与同桌进行沟通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其实发射速度就是运行速度,运行速度就是宇宙速度,为什么还要将它们界定为不同的概念呢?教师在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很快感知到学生对于三个概念存在认知误区,然后将这样的问题作为本次课堂的重点来进行讲解。实际的教学策略为:教师用粉笔来演示卫星的轨迹,此时询问学生应该向上还是向下,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在一定高度将粉笔抛出去,此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粉笔抛的不是很远?学生意识到初速度会对于其产生影响,然后教师使用更大的力量,进行重复操作,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让粉笔不掉,继而扮演卫星的角色”,学生此时意识到抛出的水平速度达到一定状态的话,就可以,此时教师进行概念的切入:足够大的速度取值,我们将其称作为发射速度;最后一节火箭与卫星之间的分离,界定的是卫星速度;在卫星与火箭分离之后,会进入到轨道,此时就是宇宙速度,因此不能将其混淆在一起。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错误之后,自然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这样的知识点辨析中去,而这对于引导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朝着高质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交互环境,构建更加理想的师生关系,并且懂得去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迅速地掌握学情,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问题作为主导,引导实际的物理知识学习朝着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对于在课堂上积极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奖励,这也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

3  以问题为主线,实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高中物理复习阶段,知识的系统性特点不断展现出来,此时各种题设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会从系统性的角度入手,此时就要求高中生物理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在此环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物理问题作为主线,确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得以构建,这也是当前急需要做好的工作。

例如,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动量守恒”知识点复习为例,在实际知识点复习的环节,教师就要高度重视问题的设置。首先,设定对应的问题情景: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木块,知道其质量mA及mB,然后将其固定在绝缘的光滑平面上(如图1),处于静止状态,两者之间的距离是d,此时释放两个木块。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是2d,如果此时小木块A的速度为v,要求计算出另外一个小木块B的速度,在此过程中木块A对木块B做的功是多少?木块B的移动距离是多少?处于上述问题情境中,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两个木块做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直接使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诠释吗?构成的系统能不能以能量守恒定律来思考?能不能使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对应的速度?两木块移动的距离是不是和“人船”模型相似?还可以将该问题进一步设置成板块模型。例如:如果将两个木块放在一块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光滑长板上,并且长度足够(如图2),此时木板的运动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去分析守恒系统的过程。

上述问题将多元化的知识点都结合起来,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高中生很快对于相关的知识系统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高中生使用思维导图来疏通知识思路,就可以确保实际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得以构建。在后期如果遇到同类型的题设,学生就可以将对应的知识系统运用进去,此时物理思维会更加全面和缜密,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中实际的物理教学质量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可以确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复习阶段甚至可以成为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设置有趣味性、有探索性、有知识系统性的问题情境,继而引导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黃晓,高培杰,胡炳元.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的问题与省思——基于八省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4(9): 37-42.

[2]冷冰冰.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教育导刊, 2015(8): 49-52.

[3]孟全海.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2): 49.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