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云
[摘要]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要想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动力,应当把握以下要点:一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三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动手操作;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9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活动是在模仿、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及动手操作实践而不断提高认知、思想、技能水平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授知识、促进交流、辅助探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说,除了在课上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过程是感觉、触觉、视觉、思维协同工作的过程,在整体上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定理定律,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在课堂上引入动手操作实践环节之后,便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理论的兴趣,于整体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也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此,教师必须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其他知识,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心中变得生动有趣。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环节后,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打下扎实的基础。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及价值,也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背后是以自觉性、积极性为支撑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锻炼了学习的自觉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发挥出动手操作实践的应用价值。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经常向年轻教师宣导:“有人说教学是三件事,我看就一件事,那就是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先生所谓的“做”,其实就是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动手操作过程必须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讲授关于角的理论知识前,先将几个角的模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后说出自己的认知、体验及想法,在脑海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即“从一个顶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出的两条射线”。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笔者随意拿出一个实物(书本、桌子等),要求学生找到实物中的所有角。最后,笔者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放了一枚图钉和两条硬纸条,要求学生利用现有材料构造出一个角,学生调整两条硬纸条的位置,发现角的大小也发生变化,这才意识到角的两条边的张开程度决定了角的大小。
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可以将“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分解为“指一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多个环节。具体来说,学生通过“指一指”初步认识角;通过“摸一摸”真切感知到角;通过“找一找”对角形成归类认知;通过“做一做”对角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以上过程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
三、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课程案例较少,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此,笔者试图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的办法,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给学生留了课前预习内容:本班一共有12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请你根据本班全体人数求出报名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以后,想到本班实际人数是38人,并且有12人报名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那么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2÷3 8-31.6%。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获得了以上经验以后,能够更加轻松地解决以下问题:从家里的一袋大豆中随机抓取一把大豆,一粒一粒地检查其中有破损的数量以及完好的数量,求解出这把大豆的完好率与破损率,并将这一信息告知家长,家长可以据此安排生产,合理设定播种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收成,还能避免浪费。再让学生将筛选出的完好大豆在花盆中进行培养,估算发芽率。大豆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投入许多精力,只有保证适宜的温度、水分及土壤等条件下,才能有效提高發芽率。历时一周,学生把自己培育的大豆带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并且在盆上标注出实际发芽率。相较于书本知识或者课堂教学,本次实验不仅教授了书本中的知识,而且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体验要比课堂教学中收获的更加丰富,尤其在此过程中充盈着情感体验,学生对于亲身劳动和动手操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上述动手操作活动囊括了教材中的百分数知识,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百分数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真切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比如,在“折扣”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采购个人需要的打折商品,然后将采购的打折商品的相关信息列入清单,清单中包括商品名称、商品数量(或重量)、商品标价、商品折扣等信息。如有学生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商品清单中该商品标价是200元,但是该商品正在做活动,以八折的价格出售。据此,学生便能结合“折扣”的知识,求解出了实际花费与原价支出的差额,差额就是本次采购节省的部分。在此活动中,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解决了现实问题,锻炼了自己的应用能力。不管在学习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面临着折扣问题,在此前提下,学生对折扣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主动学习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提及的几点教学方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要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而组织实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有待改善,尤其缺乏教学实践检验,这是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但是笔者坚信,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将不断丰富,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