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分院,广东 广州 510220)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且绝大部分的患者因为发现病情较晚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靶向治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的特征。但会引起皮肤干燥、皮疹、腹泻、口腔溃疡、甲沟炎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院外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取的60例接受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47±5.7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52±5.25)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集束化延续性护理:①建立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药剂师、医生以及护士。出院前48h进行出院指导,由药剂师指导出院后用药,由医生进行院外康复指导,并且告知患者复诊时间,由责任护士进行院外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充分了解病情,且对整个电话随访过程做记录。②在患者出院前整理患者的基本治疗,联合微信平台实施护理干预。开创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在公众号内每周推送集束化延续性护理措施;在微信群内每周两次随访,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解答疑虑,在涉及隐私问题时由小组成员通过微信私聊沟通。③出院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资料收集,通过表格的填写掌握患者的信息,由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1]。
对两组患者的院外生活质量、遵医嘱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做观察比较。满意度满分为100分,评分与满意度成正比。
以SPSS19.0分析,遵医嘱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以(±s)表示,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研究组 30 75.23±14.97 77.56±15.12 76.28±16.85 67.07±15.13对照组 30 60.54±11.88 66.34±14.18 63.73±12.28 55.36±10.17 t-4.21 2.96 3.30 3.52 P-0.00 0.00 0.00 0.00
研究组患者的遵医嘱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遵医嘱率为73.33%,x2=4.32,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64±5.82)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3.28±4.92)分,T=11.04,P=0.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得到舒适的医疗护理,缓解其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院外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外遵医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①与传统的延续性护理相比,单一的电话随访只能单向收集信息,医生、药剂师以及护士无法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沟通交流[2]。而以微信为平台进行集束化延续性护理为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患者及患者家属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微信群内提出疑惑,并且群内成员可以相互交流,传递有益信息。微信公众号可以提供健康知识文章,同时收集患者信息,具有统计功能。确保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掌握,促进患者恢复。②可以通过在微信群内以视频打卡、拍照打卡的方式记录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和护理保健实施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③药剂师、医生以及护士可以随时看到群众的讨论,针对性的宣教和引导。病友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实现互帮互助的效果,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预防心理疾病。
综上,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治疗后恢复,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