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植根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四生”理念

2020-07-06 11:27张青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张青

摘要: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将天地人紧密联系在一个系统之中。在生态翻译学中,译介活动本身可以视为对“生”的探讨,对生命力的挖掘。本文旨在揭示“四生”理念的来源,从东方生态智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四生”;东方生态智慧;生态翻译学

1.引言

在生态翻译学中,“四生”理念即为:尚生、摄生、转生、化生,一环紧扣一环,承上启下,又相互影响,周而复始。“四生”扎根于“生”这个理念,把译介中各生态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又不断发掘各要素生命力,使其“生生不息”。本文阐述了“四生”理念与东方生态智慧的渊源。“四生”理念体现的是一种纵深化研究趋势。

2.东方生态智慧

东方生态智慧即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是古代先哲对生态的关注与感悟。从古至今,“生”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天道的根本意义是生,即创造生命。[1]古代生态哲学根本观点其重点在于强调“生”,是一种“尚生”的文化,即崇尚生命,赞美生命力。在关注了“生”以后,人们开始尝试探究“生”的存在方式。《易传系辞上》云:“生生谓之易”,强调的是变化,生命更迭,“生生不息”。世界不是静止的,瞬息万变。“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形态,在朱熹哲学中以“心与理一” 的形式出现,表述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存在状态。[2]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要将译介涉及的各种生态要素都视为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存在,加以尊重,赞美其存在性,努力做到“文本移植”,又不丧失其生命力,让其宛若新生,从而“生生不息”。各要素如果能和谐共生,是从宏观来看,“文本移植”还能带来一种生态平衡。这些蕴含了古代东方智慧的观点“尚生”、“生生谓之易”、“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在译介领域是孕育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思想摇篮。

3.东方生态智慧与“四生”理念的交融

3.1 简述“四生”

“四生”定义为:尚生、摄生、转生、化生。“尚生”在生态翻译学中代表一种立场。无论是译介对象还是译介环境,都充满生机。译者应该感知并对尊重这种生命力。“摄生”即为获取生命,挖掘原文本的生命力,以便能顺利完成文本移植。译者需全面把握原文本,不过分解读。“转生”即重获生命力,把原文生命移植成译文生命,是相对动态的过程。“化生”展现了“文本移植”的成果。“化生”是原文生命移植为译文生命之后的结果和效果,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生命状态的呈现。[3]值得注意的是,一切不是结束于“化生”,而是由“化生”开始新一轮的“尚生”,如此反复,契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理念。

3.2从“天地之大德曰生”来看尚生

“天地之大德曰为生”出自《易传.系辞下》,意为“生命”是“天地之大德”,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古代一些崇尚生殖的文化中可以窥见华夏民族对于“生”的推崇。“生”代表着生命力的勃发,在农耕文明的国度被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各生态要素以及原作与译作的生命力也值得被尊重。“尚生”是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者在面对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4]无论是原作还是译作,都可视为生命体,译者应在精神层面给与足够的关照,这样才能做好接下来的“文本移植”。

3.3从“生生谓之易”来看摄生和转生

“生生谓之易”源自《周易.系辞上》,意为万事万物都在生长变化之中。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一个“生”可解释为原作的生命力,第二个“生”可解释为译作的生命力。译作经过“文本移植”,呈现新生命活力。译者想要实现摄生和转生,达到“文本移植”,应从“语言、文化、交际生态”来对可译性进行判断,挖掘原文的生命力。“译者中心”的取向是“翻译过程”、“翻译操作”,或者说,指的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具体活动。[5] “摄生”和“转生”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译者做出可译性的判断,挖掘生命力,进行适应/选择,培育新的生命力即译文。“摄生”与“转生”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四生”这个循环将不断发展下去,发生着改变,不断迸发生命力,实现生生不。

3.4从“天人合一”来看化生

“天人合一”是《周易》理论基础之一,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心与理一”强调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为实现“文本移植”,各生态要素应达到“致中和”。与“文本移植”一样,“翻译即生态平衡”也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译者通过文本移植,使译作自然而然的呈现平衡之美的效果。生态翻译学的本质是以“生”为核心观点来探究译介,植根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强调系统化,生态化,“生生不息”。译介不再是最初简单的文本转换概念,而是一种植根于“生”的循环。正如春播夏锄,秋收冬藏。所以说,从“尚生”到“摄生”到“转生”到“化生”再到“尚生”,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6]从“化生”呈现而出的静态平衡之美,经过前面的积淀,是水到渠成的,并且,这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生态性,完整性,的美感,彰顯着“天人合一”的哲理。

4. 结语

“四生”理念契合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强调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天人合一”,紧扣“生”这个主题来挖掘原文本与译文本的“生”,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真正达到“生生不息”。“四生”理念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具系统性,整体性,生态性的新视野,开拓了视野与研究方向,有利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培元.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

[2]蒙培元.论朱熹“生”的学说[J].鄱阳湖学刊,2011(1):32.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J].鄱阳湖学刊,2019(6):29.

[4]胡庚申.对生态翻译学几个问题“商榷”的回应与建议[J].中国翻译,2014(4):88.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景介资料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景区公示语现状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