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2020-07-06 16:40范智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课堂效果最近发展区课堂提问

范智娟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理应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营造出研究类型的环境与氛围。本文从课堂教学中高效提问为高效教学的核心为出发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了怎样在课堂上增设高效率的问题,进而构成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课堂提问;最近发展区;数学;课堂效果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观点是,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两类:1.学生将要实现的水平;2.学生目前的水平。这两种水平间存在不同点,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即是讲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铺导下所能完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同单独处理问题要求完成的水平的不同点,事实上也就是两个咐近发展期间的过渡状态。教师的最大功能也就是充分铺助学生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更好的认知能力。

按照维果斯基所阐述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不单单要按照学生的具体发展水平展开教育,我们更应当高于发展并且主导发展。同时,按新课改的指示,更要侧重于学生的数学教学探讨活动而不应当局限于练习、模仿、记忆以及接受,还需要大大力开展摸索与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提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让学生问中有答、答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成。所以,一定要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内归纳出科学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步得更快,看得更远。

一、结合实际,确定“最近发展区”

按照维果斯基的理论,我们一定要对这两种发展水平有透彻的认知。即现在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是什么,我们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一要清楚学生目前的能力,我们不单单要为教材与课堂而准备,更需要为学生而准备,在解读透教育设计目的的前提下,要对自己的学生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不理解,针对教师而言则应当是理解,该不同导致了教师会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而没有按照学生的思考模式去展开教学,我们要将“老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所以要全面认识学生目前的水平,一定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者,要了解学生学习环节当中会形成的问题。第二,我们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要完现的水平。再探讨教学目标与水平是怎样依照认知规律形成迁移。诚然,各个人的教学内容,各个教学时期,各个教学对象,“最近发展区”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来分析了,找准“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学习期限”。

二、在“最近发展区”内合理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1.分析教材,利用教材的编排、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區”,掌握新知

例如,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应当使学生了解y=与y=-后铺助学生最大化探讨同时归纳两类反比例函授所存在的差异包括哪些呢?能否说明一般情况?同时,指引学生对比研究y=与y=-的性质与图像,同时对有关情况展开归纳,如此就可以完成“渡”我们所讲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能够掌握反比列函数y=(k≠0)的根本特点。

再如,反正比例函数与教学正比例函数。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即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当两种变量的乘积一定时又可以定义什么样的函数,它的一般形式又是什么?”根据如此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更好地应用至新课当中。学生同样会对反比例性质与图象抱着极大的兴趣,他们会设想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存不存在关联呢?如果有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没有联系,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和解答过程中自然而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实现维果斯基理论中的“第二水平”。

2.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应当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至艰难,循序渐进。所以问题的设置也要讲究方法,不断深入,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知识从“现有水平”进入到“最近发展区”,最后发展成“更高水平”,从而实现更科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开展二次函数y=ax2和y=-ax2的内容学习,教育学生对比归纳出两类函授的不同点与相关点包括哪方面的呢?能否说明一般情况?主要对学生的参数、开口大小、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的关系展开分析研究?

(2)指导学生画图展开对比y=a(x-h)2与y=-a(x-h)2这两种函数的性质与图质,并且阐述它们的不同点包括哪方面呢?其的开口大小、顶点坐标、对称轴与什么参数有联系?同时把这两种函数y=ax2与y=-ax2和的性质与图像展开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认识。

(3)指导学生画图展开对比y=a(x-h)2+k以及y=-a(x-h)2+k,重点为它们的性质与图像。说说这两种函数的异同点有哪些?这来两种函数的开口大小、顶点坐标、对称轴还与哪方面的参数有联系?并将这两种函数与上面的的图象以及性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从而抓住了二次函数(y=ax2+bx+c(k≠0))的本质特征。

正是基于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问,才能够使学生“想一想”思考出问题的原因来,这一定会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更好地展开求新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共同推动,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

3.合理发散,“变”中突破“最近发展区”

在通常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拓展性思维知识的教学,怎么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低层次的重复训练。根据发散性思维,将旧知识的本质通过“变”去挖掘出来。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合理运用“最近发展区”的典范。

例如,关于绝对值符号这个问题,部分同学并不太明白这个知识点, 。在这里让学生先做,然后让学生练习:如果a﹤b﹤0﹤c,则。通过这两道题目,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字感受去绝对值符号的方法,然后在抽象的字母运算中体会其中的含义,不单单是对思维知识教学的延伸,同时,还是使学生在目前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从而具备数学思维,处理更进一步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触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新课标明确涉及了数学应用意识这个内涵概念。而且数学来自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所以,这一问题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应当在学生的能力范畴当中,同时有启发性,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我们这样引入这样的情境:往右边则属于正方向,物体往右移动5米,再往右移动5米,按照物体目前的位置,我们能够得到5+5=10(米);同理,应当先往左移动5米,再往左移动5米,按照物体的运动位置,我们能够得到-5+-5=-10(米);先往左移动5米,再往右移动3米,按照物体目位的位置,我们能够得到(-5)+3=-2(米)。在如此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从相关的有理数加法“渡”至“最近发展区”发展到加法法则,从而抓住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本质特征,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能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达到更高的水平。

归纳来讲,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找准“最近发展区”同时科学设计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形成了完善、系统的认知结构;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充分地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紧紧围绕着学生,打造出创新、高效率的素质教育理念当中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娇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探究[J].考试周刊,2018(A4):96.

[2]刘清新.初中数学课堂追问有效性提升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8(55):87.

[3]张鹏飞.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9(2):113.

猜你喜欢
课堂效果最近发展区课堂提问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究
巧设英语情境增效英语课堂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