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他认为:“思维导图是基于联想的逻辑,可以无限地延伸到任何角度任何方向。人的大脑一旦意识到它可以关联任何其他东西时,它将几乎立刻发挥联想,特别是当遇到额外的刺激触发时。”
一、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第一,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各种体裁文章的结构及层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是通过关键词、各种颜色和层级结构突显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图形呈现知识,具有很强的视觉性,因而使学习过程加快、信息保持更长久。
第二,在英语阅读课中尝试采用思维导图教学,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轻松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发挥想象力,激发其阅读动机。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文章的特点,采用各种形式、颜色、图像等绘制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常见的记叙文有故事类和传记类。故事类记叙文通常在第一部分先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在第二部分著重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阅读前
该文的是叙述旅行过程,所表达的概念意义是与“旅游”相关的经验片断,如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制定旅行日程,做好旅行前的准备等,因此在读前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下:
T1:Where are you going?
T2: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T3: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 do you prefer?
T4:Why are you going there?
T5:When are you leaving?
T6:Who will go there with you?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个图式的帮助下很快进入阅读的情境中,与文本内容之间建立联系。接来下就能在故事发生的背景中关注到这六要素的信息。
步骤二:阅读中
活动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图中引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浏览文章,根据关键词快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活动2: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及全局。然后再要求学生按部分阅读,并完成思维导图。
活动3:分部分阅读。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脉络,摸清故事发生的背景。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并完成思维导图。
1.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will they meet?
设计意图:仔细研读文章,通过弟弟王坤和姐姐王薇对旅行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物性格特征。使学生对文章的细节知识理解透彻,并能评价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并完成思维导图。
步骤三:阅读后
1.运用阅读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在这个环节中,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出三个关键的分话题,每组选一个话题来积极讨论,帮助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交际能力和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一次整体回顾,加深了对文章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会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与方法,知道思维导图的本质是思维的图。如果有“思维”而无“图”,学生提取的信息就没有体现逻辑思维的;如果只有图而没有思维,学生是对文本信息就不能有效获取、处理和分析的。同时根据文章的文体特征,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文体的思维导图结构模式。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结构”对阅读文章进行有效的预测和信息检索,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李海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外语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