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保教工作都非常得重要,但保育更是教育的基础,保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保教工作精细化,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得到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 保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30-01
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孩子第一次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其身体心理发育都不健全,对成人的依赖也非常高,所以幼儿园保育工作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首要突破口。保育员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妈妈老师、亲密伙伴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目前幼儿园保育工作普遍存在以下现状
1.1 重教轻保,保教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社会对幼儿园的保育人员的社会期待存在一些偏见,觉得保育员不是孩子的教育者,只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保育人员也自我认为保育工作只是看孩子吃饭,睡觉的简单工作,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保育工作的质量。民办幼儿园保育人员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幼儿园没有专门的保育人员。
1.2 保育员队伍素质不高,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保育员整体学历层次偏低,高中及初中学历居多。保育员在岗人员年龄趋于中年,年龄结构不合理。保育员的正式编制所占比例极少,给工作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保育员临聘人员居多。保育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够,教育观念局限,保育工作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大大限制了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1.3 保育工作不够精细化
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卫生保健工作,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但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不够精细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这严重的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4 幼儿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蓬勃发展,大量私立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这些幼儿园缺乏卫生保健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卫生设施不齐全。管理人员和教师卫生保健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都不了解,这大大制约了一些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1.5 家长育儿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有些家庭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忽略孩子身心的早期培养和习惯的早期训练。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迫使孩子奔走于各种培训班之间。过高地寄希望于孩子,让孩子过早地背上了学业和心理包袱,从小就让孩子身心健康有了安全隐患。
2.问题解决方案与措施
面对上述问题,幼儿园必须把保育工作重视起来,需要把保育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通过分析论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1 幼儿园关注保育工作,重视保育人员的思想意识
《指南》中明确规定:“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说明卫生保健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园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要重视从事保育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一个优秀的保育员,必须有一颗慈母的心肠。其次保育员要有耐心,热爱保育工作,做到事无巨细,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溶入每一个教育细节中。
2.2 提高保育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1)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保育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提高保育工作的关键,每学期开展卫生消毒、床铺整理、故事比赛、幼儿园意外事故应急处理、保育员应知应会测试、手工制作等比赛来提升保育人员的业务素质。
(2)帮助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每学期要求保育老师要给幼儿教授主题安全儿歌、活动观察记录和摘抄有关的保育知识等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保育员的自身修养。
(3)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评比活动,以促进班级教师和保育员的协作配合。比如卫生评比、环境创设、六一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促进班级合作,从而通过积极有效的协作配合取得班级集体荣誉。
2.3岗位互换、角色体验
幼儿园的班级配备是两教一保,教师负责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保育负责日常生活活动,保教分工明确,存在保教和保育人员对对方的工作参与不多,在家长中也容易造成重教轻保的现象。为了激发保育人员的工作综合素养,我们可以尝试教师和保育人员每月一次岗位互换,让大家彼此理解,体验老师和保育各自的不易,为以后配合工作做好铺垫。
2.4 健全完善保育员工作制度
重视保育员常规工作,健全制度,确保保育工作的稳步落实。比如日常保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常规做法、工作程序和人员的职责、行为准则等,只有系统地作出规定,形成制度,使保教人员事事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才能真正做到工作精细化,让幼儿真正受益,促进幼儿园更好發展。
幼儿园作为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其管理工作也是综合性,整体性很强的行为。对保育工作精细化研究,能够为幼儿园保育管理注入新的血液。
作者简介:
王翠萍(1971-),女,河南孟州人,大专,现任平凉市铁路幼儿园副园长,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