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彬
(海南省平山医院,海南五指山 572299)
精神分裂症是近年来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此类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高以及致残率高,同时患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高,此类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具有较大缺陷,与此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大部分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病情得以改善后,仍具有一定的社交焦虑情况,这不利于患者康复期的预后效果巩固,为此还须开展科学的辅助治疗措施来帮助提高患者的恢复期治疗效果[1]。 团体心理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以下将以2017 年5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着重分析对处在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采用团体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
抽取该院收治的70 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例,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即观察组(团体心理治疗组):35例,男/女:16/19;年龄24~58 岁,年龄均值为(38.6±0.3)岁;精神分裂症病程5 个月~7 年,年龄均值(2.4±0.3)年。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35 例,男/女:17/18;年龄22~59 岁,年龄均值为(39.2±0.2)岁;精神分裂症病程4 个月~8 年,病程均值(2.5±0.2)年。 2 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标准;(2)患者通过急性期的相关治疗其病情恢复稳定,且口服抗精神病类药物无须调整;(3)患者年龄20~60岁;(4)对该次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躯体疾病者;(2)存在酒精或药物依赖者。
对照组患者继续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同期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治疗,措施如下:患者治疗中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治疗师对其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次时间为1 h,共计治疗6 个月。 治疗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由心理治疗师引导患者之间进行相互认识,通过进行自我介绍来帮助患者尽快融入集体,在自我介绍中应涵盖个人信息介绍以及疾病情况介绍。 在此基础上,由治疗师结合患者患病情况等制定团体治疗过程中的基本规则, 同时向患者讲解团体治疗的意义以及目的,引导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表达,从而提高患者之间的信任感引导患者树立康复目标。 在此基础上,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 使其能够进一步认知疾病,并掌握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产生原因、病因机制、症状表现、现阶段的治疗措施以及预后与转归等。 特别是使患者了解全病程干预的重要意义,向患者讲解服用精神药物的必要性, 从而提高患者要治疗期间的依从性。 通过讲解和引导使患者了解到情绪产生以及对于疾病和自我的意义,帮助患者认清自我情绪并使患者相互交流。 对于情绪所具有的反应,引导其逐步掌握表达负性情绪, 并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自我情绪处理。 与患者共同讨论关于负性思维对于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积极勇敢地看待生活以及客观地看待事物,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我,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治疗最后,还需与患者共同分享在团体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收获,引导患者将团体治疗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
(1)运用PANSS 精神症状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进行评估;(2)利用ADL 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3)利用SSSI 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 均于入组时与治疗6 个月后由专业的精神医师进行评定。
表1 两组PANSS、ADL、SSSI 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PANSS、ADL、SSSI 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PANSS入组时 治疗后ADL入组时 治疗后SSSI入组时 治疗后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47.59±5.16 48.02±5.08 1.83 0.095 37.26±4.03 42.63±4.19 7.152 0.002 29.73±4.72 29.52±4.80 0.919 0.108 57.26±7.19 41.06±5.18 8.926 0.001 19.82±5.18 19.79±5.20 0.247 0.153 11.42±3.08 14.59±4.27 4.629 0.024
涉及数据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数据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入组时PANSS、ADL、SSSI 量表评分比较中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治 疗 后 观 察 组 的PANSS、SSSI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精神分裂症为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同时患病后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及经济等负担。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病因机制还尚未能够完全阐明,有研究认为,患者发病与起病之前的社会心理因素和患者的个性特征等存在相关性。 大部分患者通过一阶段药物治疗后能够进入到疾病恢复期,在此阶段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与此同时患者对于现实状况和周边环境均具有认知及分析能力[2-3]。 然而此类患者由发病到治疗期间长时间脱离社会,使得认知能力出现损害,在出院之后面对社会功能恢复以及社会环境适应等相关问题,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若恢复单纯应用药物继续巩固治疗,在总体的康复效果方面仍然有限,所以还需充分兼顾此类患者康复期的社会功能恢复。 同时此类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通过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相关症状得以改善之后处在恢复期任具有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社会偏见导致患者难以尽快融入社会,这也对其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所以积极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至关重要[4-5]。通过开展团体心理治疗,能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提供一个安全乐观向上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患者处于该治疗团体中能够提升对于疾病的认知,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其病情能力,帮助患者构建保护性功能的团体,可充分给予其鼓励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自尊水平并逐步消除其思想负担以及自卑感,有利于提高患者重返社会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从该次的分析结果来看,通过运用团体心理治疗,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团体活动过程中,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患者之间的心得体会交流,能够增强患者的自发语言量提高其主动性。 在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游戏等方式能够培养患者的意志不断改善其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其在活动中不断学会忍让以及接受胜利与失败等产生的心理刺激与磨练,有利于改善其人际关系,对于加快患者的康复出院以及重返社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6-7]。 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运用团体心理治疗后在PANSS、ADL、SSSI 量表评分的改善效果方面好于对照组。 提示通过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治疗效果,对于促进其尽早回归社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价值,并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