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宏磊
(银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群体,且该疾病多由感染因素所致,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转移右下腹痛、发热、呕吐等;临床可分为两类:其一为急性阑尾炎;其二为慢性阑尾炎;当中,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而慢性阑尾炎则较为少见[1-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阑尾炎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加快[3-4]。由此可见,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应用值得借鉴。 该课题将该院在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纳入研究的阑尾炎患者一共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此次对该院纳入的阑尾炎患者一共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知情签署相关手术治疗同意书,并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逐一排除在外。 进一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观察组40 例中,男一共为23 例、女一共为17 例;年龄分布在 21~63 岁,平均年龄为(45.8±1.2)岁;疾病类型:单纯急性阑尾炎24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 例、慢性阑尾炎4 例。 对照组40 例中,男一共为 24 例、女一共为 16 例;年龄分布在 22~61 岁,平均年龄为(45.9±1.1)岁;疾病类型:单纯急性阑尾炎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 例、慢性阑尾炎4 例。 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的价值。
1.2.1 对照组 此次对照组40 例患者实施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即基于硬膜外麻醉条件下,作麦氏切口,然后以患者具体的压痛点,合理调整麦氏切口,并对相关组织进行依次切开,对盲肠及升结肠进行仔细辨识,朝结肠向下寻找;倘若患者视野暴露不佳,则需采取盐水纱垫隔开小肠,然后在系膜近端进行贯穿结扎操作,基于阑尾根部对阑尾进行结扎处理,绕阑尾根部在盲肠壁,进一步实施荷包缝合操作,距离根部扎线0.5 cm 位置切除阑尾, 对残端进行消毒处理后,埋于盲肠内, 再次采取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清理处理,然后缝合腹腔,术毕。
1.2.2 观察组 该次观察组40 例患者给予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即基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条件下,对患者行平卧位, 于右下腹通过麦氏点斜行作大约2~3 cm 的切口,然后将相关组织依次切开,进一步对腹内斜肌、腹横肌进行钝性分离处理; 将附腹膜顺利切开后,利用拉钩对切口充分牵开;并在小切口状态下寻找阑尾(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倘若阑尾寻找难度高,则可实施逆行阑尾切除术,且术后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对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进行比较,涉及: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手术切口长度;④住院时间。
(2)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此次采取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涉及的计量数据用()代表,进一步采取t 进行验证;涉及的计数数据用[n(%)]代表,进一步采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要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要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 1。
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手术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31.17±7.48 52.49±7.81 11.287<0.05 20.88±5.12 52.67±5.13 10.267<0.05 2.26±0.65 5.72±0.58 5.179<0.05 4.25±1.19 7.26±1.20 6.283<0.05
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 例、肠梗阻1 例,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40 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 例、肠梗阻3 例、尿路感染2 例、肺部感染 1 例、肠粘连1 例,总发生率为25.00%。 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5)。
阑尾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疾病,在外科较为常见,以青年群体为主,且男性比女性多; 临床中急性阑尾炎发病率高于慢性阑尾炎发病率;对于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明显的转移右下腹痛、发热以及呕吐等症状[5-6]。由于阑尾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所以临床建议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临床以往针对阑尾炎患者,会采取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治疗, 该手术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住院时间偏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提升[7-8]。 而对于该课题重点提到的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来说,是基于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进一步进行改良的一种新型手术,和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更短,且可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提升。 结合临床实践发现,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优势体现在:(1)切口在 2~3 cm 左右,能够使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可促进术后切口快速愈合,且不会有明显的瘢痕遗留下来;(2)对阑尾周围组织不会引发较大的损害, 可以使肠梗阻及肠粘连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3)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4)手术微创,能够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加快。 由此可见,临床针对阑尾炎患者,可借鉴使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
此次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结果表明各项手术指标和实施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对照组对比均显著更优;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5.00%,和对照组的25.00%对比显著要低;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采取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 能够促进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10.00%以下,此次观察组的5.00%<10.00%, 说明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康复疗效显著。 此外,笔者认为,在采取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过程中,相关手术医生需掌握该手术方式的具体应用, 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进行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密切配合工作,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阑尾炎患者采取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因此,具备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