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启旭,巴黎,王松,严章强
(安顺市人民医院骨科,贵州安顺 561000)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可造成腕关节疼痛、僵硬甚至手部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固定效果良好且治疗费用较低,已广泛用于临床[1]。 随医疗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患者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可获得近似解剖复位的治疗效果,使尺偏角、掌倾角恢复正常,除此之外,经内固定材料固定后更有利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但在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骨折程度和类型选取治疗方式,以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该院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过程中, 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明显实效, 以 2016 年 9 月—2018 年 10 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现选取入住该院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8 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4 例。
纳入标准:经该院X 线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者;除此次研究病症外,其他重要器官无严重疾患;病史资料完整;基本指标(如心率、血压等)都处正常范围内;患者骨折至治疗时间未超过2 周。
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者;合并骨肿瘤、骨质疏松等病理性骨折;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免疫、血液系统、传染病症者;近期服用抗抑郁类药品者;无法随访的患者。
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男 25 例,女 19 例,年龄21~77 岁,平均年龄(48.3±5.2)岁。 研究组男 23 例,女21 例,年龄 22~73 岁,平均年龄(47.1±5.6)岁。 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该研究。
(1)研究组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接受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患者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作切口,将骨折断端完全暴露,直视状态下进行牵引复位, 复位效果满意后以患者实际情况选取L形或T 形钢板固定,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需用锁定加压 钢板固定,经C 臂机透视,复位效果良好后将切口关闭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2)对照组施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2%利多卡因局麻后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完毕拍X 线片,复位满意后将患肢用前臂石膏托进行固定,以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塑形并固定。7 d 后复查X 线片,若患者骨折移位需再次进行手法复位,30~45 d 复查X 线片,结果显示形成骨痂则将石膏拆除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内容主要是:患者每日进行两次抓握海绵及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训练20 min/次,腕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包括尺偏、桡偏、伸展及屈伸训练。
(1)于治疗后3 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指标包括:尺骨移位、桡骨高度、握力、掌倾角、桡偏角、尺偏角、腕关节曲度及腕关节背伸。
(2)于治疗后6 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其中,腕关节功能及握力已基本恢复正常,偶尔出现痛感且影响剧烈活动, 腕屈伸度为骨折前70%~85%为良;腕关节功能及握力已恢复正常,不限制患者日常生活,腕屈伸度为骨折前85%以上为优;腕关节功能及握力仍较差,经常出现痛感,限制患者日常生活,腕屈伸度为骨折前50%~70%为可; 腕关节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持续疼痛且痛感明显,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腕屈伸度未达骨折前50%为差,(良+优+可)例数/总例数×100%为优良率[2]。
数据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 检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腕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表1 腕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尺骨移位(mm)桡骨高度(mm) 握力(kg) 掌倾角(°) 桡偏角(°) 尺偏角(°) 腕关节曲度(°)腕关节背伸(°)对照组(n=44)研究组(n=44)t 值P 值1.8±0.8 1.7±0.5 1.325>0.05 7.5±1.4 9.9±1.8 9.148<0.05 9.3±2.7 13.1±5.0 10.257<0.05 1.3±0.5 3.9±1.1 11.569<0.05 16.7±6.5 16.9±6.2 1.242>0.05 22.6±9.0 22.5±8.9 2.474>0.05 42.3±16.1 42.5±15.9 1.374>0.05 44.9±12.7 45.2±12.5 1.005>0.05
对照组桡骨高度、握力、掌倾角值都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尺骨移位、桡偏角、尺偏角、腕关节曲度、腕关节背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
表2 腕关节优良率对比[n(%)]
相关调查显示,在骨折患者中约有10%为桡骨远端骨折,且常见于中老年人群,骨折部位通常为桡骨远端2~3 cm 处。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包括高空摔倒、车祸、重物砸伤等,而中老年人群易发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症状,且身体机能降低,存在其他内科病症,骨密度较小[3]。桡骨远端骨折时会出现骨折处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表现,且腕关节结构较复杂,若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将导致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 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增添负面情绪,降低生存质量。
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则主要是恢复关节面,维持解剖复位,最大限度保护腕关节功能。 因此,应结合患者病情选取治疗方式。 现如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主要是手术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操作方便简单,在院内门诊就可完成复位及外固定操作,操作时仅予以局麻即可,患者治疗痛苦小且治疗费用低,但此种治疗方式也存在部分短板,如固定不牢固、受石膏固定无法尽早进行术后腕关节功能锻炼、患肢活动受限较大且存在复位失效的可能, 需进行再次复位或手术复位,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4]。 因中老年患者常伴有内科病症, 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腕功能恢复的要求较低,通常选择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恢复的一大目标为手的抓握力量,手抓握过程中腕关节伸肌肉可使腕关节固定在腕关节伸展,在进行腕关节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针对腕伸肌采取的力量训练为抓握海绵,而抓握力量训练的前提为改善关节疼痛及肿胀[5]。 康复锻炼有助于液体吸收及淋巴回流,肌肉主动收缩可产生肌肉泵作用,使静脉、淋巴管及软组织受压,有利于控制、消除水肿,避免关节粘连、僵硬。相比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对骨折邻周软组织损伤轻微,骨折处血液恢复速度较快,有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及早进行康复锻炼,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6]。
研究显示,对照组桡骨高度、握力、掌倾角值都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尺骨移位、桡偏角、尺偏角、腕关节曲度、腕关节背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过程中,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佳。 其原因可能是手术治疗需以影像学检查作为指导进行复位,相比手法复位其骨折解剖复位更佳,可明显提升治疗成功率,同时,手术治疗可提升内固定稳定性,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可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控制骨折局部并发症,为患者后期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明显降低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概率,有利于减少患者治疗痛苦,改善其因自身病情产生的负面情绪,提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过程中,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