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抗痉挛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0-07-06 09:59张长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监护痉挛药学

张长阵

(济宁市市直机关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宁 272000)

脑卒中是一种脑部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半身不遂、偏瘫、面瘫、吞咽功能丧失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但临床用药比较复杂,或将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故而,临床中提出了药师参与进行药学监护,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管理[2-3]。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抗痉挛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措施, 并选取了 2018 年 2 月—2019 年 4 月该院的8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的80 例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 27 例,女性 13 例,年龄 58~84 岁,年龄平均值(63.8±2.7)岁,NIHSS 评分(26.3±1.6)分;观察组男性26 例,女性 14 例,年龄 58~85 岁,年龄平均值(64.1±2.9)岁,平均 NIHSS 评分(26.6±1.4)分。 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家属知情该研究并同意进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需进行特殊处理的患者, 如住院期间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肿瘤疾病患者;原发性精神疾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抗痉挛治疗,早期可以进行关节活动度扩大训练、促关节主动运动训练,以及一些抗痉挛药物治疗。 抗痉挛用药主要分为全身性用药和局部药物治疗两种。 其中全身性药物治疗用药主要有巴氯芬、乙哌立松、替扎尼定等。局部药物治疗用药为 A-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干预手段,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操作,如用药指导、不良反应观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学监护,由药师与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监护,内容如下。

1.2.1 用药依据 关于患者的用药方案,需要由药师参与讨论,严格按照患者症状表现、体征、现行药典、药物说明书、 禁忌证和医院现有药学条件制定用药方案。 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抗痉挛药物。 药物来源可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相关标准进行。

1.2.2 给药时机管理 首先,一般来说,抗痉挛治疗需在脑卒中发病6 个月内用药,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康复速度会变缓。 其次,脑卒中康复患者一般伴有睡眠质量低下、癫痫、痉挛性疼痛和张力异常等表现,所以首选药物治疗,综合条件下建议在康复早期给予抗痉挛药物治疗。

1.2.3 给药方式 给药方法应当依据患者症状、耐受性和药物说明书进行。 例如, 巴氯芬用药量依据Ashworth 量表(痉挛量表)分级结果进行,Ⅰ+级及以下患者为2.5 mg.tid,II 级为5 mg.tid,Ⅲ级及以上患者为7 mg.tid,进餐时少量温水送服,用药3~5 d 后再次进行Ashworth 评级,而后调整药物用药。 同理,其他药物在使用时, 也可采用相关的评价方式衡量用药标准、用药途径以及剂量调整方法。

1.2.4 不良反应监测 不良反应监测结合药物使用说明和临床经验进行。 例如,针对替扎尼定,该药容易引起低血压、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因此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肝功能。 同时观察镇静效应,若患者用药后6 h 昏昏欲睡则需要降低药物剂量; 巴氯芬易引起肌无力、嗜睡、胃肠道不适、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防治肌无力导致摔倒,若出现胃肠道不适、嗜睡、乏力等,则为药物过量,需降低剂量,巴氯芬经肾脏排出,高龄患者易引起肾脏过负荷,需加强监测。 此外,还需加强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

参照以下标准评估患者疗效:痉挛消失,卒中相关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痉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卒中相关症状缓解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40×100%。 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卡调查患者满意度,卡片包含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线,满意度=(满意+较满意)/40×100%。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路径逐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4]。 临床路径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经多个科室沟通选择对患者最为有利的护理干预措施或是治疗措施,以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中,临床路径则是以护理为中心,集合与患者有关的其他科室进行护理,例如营养科、康复科、药剂科等[5]。

在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抗痉挛治疗中,多科室共同协作,患者临床用药比较复杂。 这就需要实施药学监护,由药师参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对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方案、选择途径等进行监管,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进行指导,有利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6]。 故而,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比较高。 在该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 5.0%(2 例)低于对照组 20.0%(8 例),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学监护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杨丽娟等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药学监护下,脑卒中中规中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为常规护理措施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观点一致, 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和病例数差异相关。 实施药学监护是按照相关临床指导原则、用药指南、药物说明书和症状与病情等实施科学的用药监管,能够及时地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或是防患于未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针对替扎尼定初始剂量一般是2 mg,此后每3 d 增加2 mg,患者肌力恢复后降低两个级别,不耐受患者按初始剂量治疗。 在一个月内将药物用药增加到4 mg。同时注意监测低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采取药学监护措施,由药师参与到用药管理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发现处方中的药物配伍问题、药物用量与用法问题、药物过量、药物重复等多种问题,及时的 向主治医生反馈,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抗痉挛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从用药依据、用药方案、给药时机、不良反应监测、剂量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确保疗效和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监护痉挛药学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