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0-07-06 09:58:54吴爱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压豆心痛胸闷

吴爱平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山东淄博 255400)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 冠心病为身心疾病,胸闷、心痛、心悸等症状时常发作,可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焦虑、失眠的发生,而失眠又可加重冠心病躯体症状,造成恶性循环[1]。 穴位按摩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作用于经络腧穴的不同按摩手法,能够发挥通经活络、调节脏腑功能之功效[2]。 耳穴压豆是基于皮肤-内脏反射机理的一种中医疗法, 指人体五脏六腑在耳郭相应部位均有所对应的反射区,在反射区穴位予以耳豆贴压再配合手法按压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 该研究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以96 例患者为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 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96 例冠心病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患者伴有失眠,睡眠时间<4 h/d;或服用安眠药后睡眠时间可达6 h,但多梦易醒。 (3)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AHY)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4)认知正常,能准确表述自身感觉。 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合并重症脑血管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4)意识不清、认知严重障碍;(5)语言、听觉功能障碍影响沟通者;(6)依从性较差,评估不能完成研究者。 按照是否愿意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 例/组。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NAHY 分级及学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氧疗、抗凝、扩张血管及降压调脂等)及常规护理措施(卧床休息、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助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具体措施如下:(1)穴位按摩:患者仰卧或坐位,躯体自然放松,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取百会穴、安眠穴、神门穴、合谷穴、涌泉穴、三阴交,按摩力度适中,以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 每个穴位按摩5 min,可交替进行,共30 min,每日按摩2 次,操作时间段选取上午9:00-10:00 及睡前20:00-21:00。 (2)耳穴压豆: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4 个耳穴。 按操作规范将王不留行籽在上述耳穴依次进行贴压,操作者以拇指和食指对压豆穴位进行按压,至患者有麻、酸、胀、痛感,且患者能耐受为宜。 每穴按压2-3 min,教会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 次,留置72 h 后取下压豆,换另一侧耳穴继续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状计分 干预前、干预10d 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情况,选取胸闷、心痛、心悸3 项症状为评价指标,每项症状评分0~3 分,0 分表示无症状,3 分表示存在严重症状,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3.2 睡眠质量 干预前,干预10 d 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4]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SRSS包含10 个项目,每个项目含有5 个答案,分别予以1~5 分评分, 总评分 10~50 分,10 分表示基本不存在睡眠问题,50 分表示存在严重睡眠障碍,评分越高,表示睡眠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5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SRS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行 t 检验。 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胸闷、心痛、心悸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胸闷、心痛、心悸症状积分均较该组干预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闷、心痛、心悸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胸闷 心痛 心悸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干预前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18±0.83 2.24±0.78 0.365 0.572(1.20±0.39)*(1.75±0.46)*6.318 0.023 2.44±0.53 2.38±0.61 0.514 0.421(1.39±0.48)*(1.82±0.51)*4.254 0.036 2.05±0.74 2.09±0.78 0.258 0.703(0.75±0.34)*(1.08±0.42)*4.231 0.036

2.2 睡眠质量

干预前, 两组患者SR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10 d 后,两组患者 SRSS 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R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SRSS 评分比较[(),分]

表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SR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30.84±7.67 31.05±8.12 0.130 0.813 21.72±6.54 25.39±7.16 2.622 0.047 6.268 3.622 0.023 0.039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因心肌血流灌注不足,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表现为胸闷、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冠心病证属祖国医学的“胸痹”范畴,常因患者过度劳倦、饮食不节、情志失常等因素导致气血阻滞、胸阳失展,阳虚寒凝则致心脉痹阻,不通则痛,加之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失所养,故出现胸闷、心痛等系列症状。 失眠证属“不寐”范畴,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而不实、多梦易醒甚至夜不能寐。 胸痹可导致不寐,而不寐可加重胸痹之胸闷、心痛、心悸等症状,二者相互影响,致使症状加重。 因此缓解症状和改善睡眠双管齐下,是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的治疗原则。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穴位按摩通过手法刺激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身心应激反应[5]。 该研究中,百会穴乃百病之主,按摩百会穴具有消除劳倦之功效;按摩安眠穴、神门穴可补益心经;按摩涌泉穴可滋养肾水,调整阴阳;按摩三阴交、合谷穴有助于调整脏腑气机、活血通络,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效缓解疼痛。中医学认为,人体经脉气血皆汇聚于耳部,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均可反射至相应耳穴[6]。该研究所取耳穴,内分泌穴、交感穴均有疏经活络、安神止痛之效;神门穴、皮质下均有镇痛、镇静之效。 穴位按摩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可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叠加效应,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机能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胸闷、心痛、心悸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穴位按摩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

此外,按摩百会穴可安神定志;按摩安眠穴、神门穴可宁心安神;按摩涌泉穴、三阴交均有助于改善睡眠。按摩合谷穴则有镇静之效。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诸耳穴均有催眠安神之效。 观察组症状减轻以后,日间活动能力增加,精力及体力消耗增加,有利于患者夜间入睡,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7]。 该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SR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穴位按摩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可促进临床症状尽快恢复,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心痛胸闷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0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心电与循环(2019年5期)2019-10-17 07:23:40
胸闷气短的自我推拿疗法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1
心痛不如行动
心理与健康(2017年3期)2017-05-30 10:48:04
心痛的感觉
少先队活动(2014年6期)2015-03-18 11:19:33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