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其康复效果分析

2020-07-06 07:27李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训练组单侧患侧

李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脑卒中偏瘫在临床十分常见,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功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的肢体运动与日常活动等产生明显的影响[1]。 若不及时予以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导致功能废用性退化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治疗。 为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大多选择对此类患者实施一定的肢体功能训练。 但以往的训练大多侧重于对患侧的训练,忽视了对健侧的功能训练。 随着临床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双侧肢体训练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 立足上述背景,此次研究中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7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 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的临床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为7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样本均来自该院收治的患者。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侧偏瘫,且临床病情稳定。 均精神状况与言语功能正常,与工作人员交流无障碍。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需求的患者。 临床依从性不佳,无法顺利配合完成康复训练的患者。

参照双色球法进行实验分组, 将76 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 每组包含38 例患者。 两组基本情况如下:(1)单侧训练组:实施单侧肢体功能训练,男、女患者分别为21 例,17 例,平均年龄为(62.38±3.01)岁,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8 岁、76 岁,左侧偏瘫者19 例,右侧偏瘫者19 例。(2)双侧训练组: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男、女分别为20 例,18 例,平均年龄为(61.89±2.48)岁,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9 岁、75 岁,左侧偏瘫者20 例,右侧偏瘫者例18 例。 组间对照后证实,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单侧训练组 实施单侧肢体功能训练, 初期阶段,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病床上参与一定的肢体运动,并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 之后,逐步引导患者开始下床进行活动,从床边站立开始,协助患者逐步开始床边行走。 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延长行走的时间和距离,并适当增加负重。 为患者设计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内容,包括自行穿脱衣物、独立完成洗漱等。 另外,为患者设计一定的上下阶梯训练内容,锻炼其肢体能力。 训练时家属或护理人员从旁严密观察和保护, 必要时可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每日训练1次,训练的时间视患者临床情况而定,通常可控制在45 min 左右。

1.3.2 双侧训练组 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 其中,患侧的肢体功能训练与在单侧训练组保持一致。 以此为基础,引导患者参与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训练过程中以肢体自主运动训练为主,并嘱患者对不同关节进行适当的活动。 训练内容包括关节屈伸、内旋、外旋、外展等。 另外,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和身体状况,协助其参与自行 使用各种工具、独立行走、双手协调功能训练等活动。 每日训练1 次,训练的时间视患者临床情况而定,通常可控制在45 min 左右。 两组训练时间均为期4 周。

1.4 观察指标

评估、分析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 评估的时间点包括入组时与不同的干预后,分析应用的评估工具为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量表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两个量表评估得分与相应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之间均为正比关系[2]。

1.5 统计方法

将1.4 中各项观察指标评估与统计所得数据结果完整汇总后准确录入Excel 表格中,建立数据库后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入组时与不同干预后的数据组间比较均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的判定标准设定为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入组时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当,Fugl-Meye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后组间比较Fugl-Meyer 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双侧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单侧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s),分]

表1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s),分]

组别入组时Fugl-Meyer 评分 干预后Fugl-Meyer 评分单侧训练组(n=38)双侧训练组(n=38)t 值P 值18.37±0.19 19.12±0.16 0.849>0.05 35.21±1.01 42.18±1.06 5.914<0.05

2.2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入组时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相当,ADL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后组间比较ADL 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双侧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单侧训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表2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s),分]

表2 不同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s),分]

组别入组时ADL 评分 干预后ADL 评分单侧训练组(n=38)双侧训练组(n=38)t 值P 值30.49±0.16 31.09±0.18 1.009>0.05 61.13±0.21 76.76±0.26 6.025<0.05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多项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如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等[3]。 其中,脑卒中偏瘫属于常见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肢体运功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打击, 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以往张璐等的研究中即能发现[4],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对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降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其正常运动、日常生活等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之后,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等的改善,可及时对患者介入必要的康复训练[5]。 但是,以往的训练过程中,临床大多侧重于对患者患侧的干预,相应的肢体功能训练大多局限于对患肢的单侧肢体功能训练, 关于健肢的双侧功能训练相对较少。 但是,通过参与一定的健肢肢体功能训练,在参与一些主动运动训练之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得到更好地改善,不同系统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因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患侧肢体功能训练之余,引导患者参与一定的健侧肢体功能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研究中,对单侧、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发现:入组时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当,Fugl-Meyer 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基本相当,ADL 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但开展不同的肢体功能训练后,组间比较显示Fugl-Meyer 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双侧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单侧训练组。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双侧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单侧训练组。 上述结果可以充分证实,与单纯患侧肢体功能训练相比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效果更为理想。 其中,患者在参与单侧肢体功能训练之后,患侧肢体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患肢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活动能力等均能有效恢复。 联合参与健侧肢体功能训练,通过引导患者参与对称性运动,可以对患者大脑两侧半球神经网络均产生有益的刺激作用,促进脑神经通道的形成,进而维持良好的健侧肢体功能。 同时,也能够患侧加强肌肉残存能力,最大程度恢复患侧肢体运动与活动能力[6]。 因此,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与健侧均实施一定的干预,在参与双侧肢体功能训练之后, 患者的肢体功能可以得到更好地改善,更有利于增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 促进患者生活自理,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与单纯患侧肢体功能训练相比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效果十分理想。

猜你喜欢
训练组单侧患侧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更 正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运动可延缓衰老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