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是一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模式后的行动研究报告。针对大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不明显、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和学习收获相关度存在争议等问题,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所得。笔者在学习了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后,逐渐将对分课堂这种新模式应用在了自己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授课过程中。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对分课堂的接受度比较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对分课堂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行动研究
1. 引言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的活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这种应用能力主要是指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班级班容量普遍较大,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获得表达或展示的机会。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丰富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就要求教师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如何设计参与度高的英语课堂进行行动研究。
2. 发现问题
笔者在一所普通高校担任大学英语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以及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部分教学单元所讲授的主题不了解,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学生与所学内容的共鸣不多;也有学生表示由于个人英语水平比班级平均英语水平要高(或低),对所学内容不适应。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试图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1). 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词汇量未能达到大学英语的要求,导致学生在课上理解受到影响。
(2). 大学英语课程往往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学生对该主题不了解,无法与主题产生“共鸣”,在课上也只能机械地学习。
(3). 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往往班容量大,课堂活动时教师很难顾及全体,一些无法获得展示机会的同学甚至开始“偷懒”,学习劲头不足。
3. 行动方案的制定
在确认了上述问题后,笔者将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引入到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来,并对实施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对分课堂,又称为PAD课堂,其核心是将大学课堂教学一分为二,一半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大学课堂教学的难题。
3.1 行动设计与实施
笔者所在的大学中,大學英语综合课为每两周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每周2小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具体来说,笔者实施的行动是:
(1). 学期第一次课,笔者向实施对分课堂的实验班宣讲有关对分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耗时约45分钟。从此之后,每个教学单元约用4个45分钟来完成。
(2). 第一个45分钟,笔者会对本教学单元进行导入式讲解,介绍主题背景,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课文学习的相关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下学习,并要求学生按对分课堂的设置环节之一“亮闪闪”,梳理出课文中三个令自己êüò?×?′óμ?语言内容(词汇或是句子)。
(3). 第二个45分钟,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班级分成4-6人小组,每位成员都要将前一周的学习内容在组内汇报,并完成对分课堂的另一个环节“帮帮我”:在自学过程中,哪些问题自己没有解决,向同学进行求助。小组讨论时,教师下到学生中间,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点拨和解答。
(4). 第三个45分钟,教师集中处理课文的语言关,主要是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语言进行讲解,并通过挖掘课文结构、衔接手段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在单元主题上能够有话说,甚至“举一反三”,穿插的活动,也会让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周的作业通常为课文结构分析或其他综合性练习;同时教师也会提供一些与教学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素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5). 第四个45分钟,教师主要通过练习讲解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如果时间允许,还会就上周布置的课外话题展开讨论。而当周的后45分钟,则进入新的教学单元的学习。
3.2 观察与发现
行动之初,学生由于刚接触对分课堂,的确产生了一些不适应,也没有达到笔者的预期,表现在他们小组讨论时梳理出的语言点,很多还都是高中阶段的语言点和用法,跟大学英语似乎关系不大。但通过一、两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的归纳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变,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亮闪闪”环节梳理的词汇和语法有了一定难度的提升,不会在回避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不熟悉的用法;另一方面,在表达和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时,他们也有更多自己的思想,如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第四册Unit 3Vincent van Gogh为例,这是一篇讲梵高的课文,学生在梳理文章结构时,首先用时间线把文章串了起来,在课文分析梵高一生的时候,学生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并在网络上搜索了有关梵高的纪录片视频材料作为补充;Unit 4 Tuesdays with Morrie的课文则帮助学生梳理了他们的金钱观,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体现。
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周,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其中两个开放性问题是:1. 你觉得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是否有进步?哪些方面进步了?2. 对老师的教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心思更多了,“因为这种新方法下,每次展示我都能看到别人的学习效果,想偷个懒是不可能的,小组讨论也不能糊弄,反而觉得英语没有那么难”;还有学生写道,“以前觉得英语课就是学学课文,现在我比较喜欢每个单元的主题拓展,我也能用英语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3.3 反思
通过此次行动研究实践,笔者注意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日常课堂表现和学生综合性练习的反馈也验证了此次研究的效果。
对教师本人而言,此次行动研究让笔者看到了一条拓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途径,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同时也让笔者了解和熟悉行动研究的方法,为今后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样本和范例。
诚然,由于笔者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和时间的不足,本次行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首先,学生的反馈信息收集不够及时,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其次,缺乏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忽视了集体智慧的发挥。最后,由于教学任务过重,笔者记录和总结的资料还不够全面。
4. 总结
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教师需要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此次行动研究再次印证了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这种模式不仅传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加入了学生合作、讨论等不同学习模式的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也为笔者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学新.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2]陈湛妍. 对分课堂之大学英语[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3]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4]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5—10
[5]杜艳飞,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改革模式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6(3):106—108
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项目(编号:JGY-18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闫明,(1983-),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