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建
摘 要:随着教育部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体育课程纳入了中考并成为了中考成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如何迎接中考,做好考前准备工作依然是教学难题之一,成为了本文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考;教学建议
笔者认为中考体育不仅是一门应试考试科目,还应该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一个有利契机,因此笔者认为除了考前突击训练之外,还应该将功夫下到日常,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学生爱锻炼的好习惯,协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巧,培育学生不放弃、爱拼搏的体育精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畏惧中学体育考试,不因为一两分错失升入理想高中的机会,悔恨终身。为此笔者发挥了自身教学素养,总结了几条成功的教学经验,如下所示:
一、做好心理准备
体育考试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身体素养,还检验着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应考心理不仅能让学生稳定发挥,还可能激发学生潜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正视考试,不畏惧,不紧张,用平和的心态迎接各类体育测试。
如,在学习快速跑这一技巧时,笔者依据学生实际确定了教学目标是了解快速跑的特点、动作要领以及价值,提升快速跑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制定了教师示范活动、小组互相学习活动和教师指导活动。等到大家完成上述活动后,基本上掌握了快跑的技能,于是笔者组织了一场班级赛跑活动,即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快速跑竞选出跑得最快的学生,再由各个小组的冠军竞争班级冠军,竞赛活动取得成绩将会进入学期体育测评中。在好胜心的驱使和考试成绩的刺激下,同学们打起了精神,力争上游,但也有几名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参与到竞赛中,得到了大家的加油打气,让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很快,大家都调整好状态,进入到了比赛中,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应有的成绩。而笔者全程关注那几名学生,发现了他们取得了不同的成绩,有的兼具实力与心态,取得了预期的成绩;有的心态变好,激发了潜能,由此体现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一教学经验被积累到了笔者的教学工作中,一直指导着学生进入中考赛场。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总结了一条应对中考体育的教学经验,那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让学生用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场考试,不退缩,也不自满,用最好的状态应对考试。
二、准备热身运动
肌肉的预热和精神的振奋能帮助学生进入运动最佳状态,因此让学生活动筋骨,做热身操、鼓舞士气、强调奋斗成为了笔者教学的日常,这一良好的习惯在中考体育赛场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效果。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教授学生做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练习、活动性游戏、热身操等,舒展学生的身体,振奋学生的精神。除了常规的热身运动外,同学们还学习了专项热身练习,如五十米跑时的原地快速跑、高抬腿快速跑、后腿跑;立定跳远时跳跃练习、腿部拉伸;掷实心球之前的拉肩运动、弯腰运动、提升后仰练习等,以防运动过度,拉伤肌肉。这样到了体育赛场上,不用笔者监督,同学们就会自主地进行各种热身练习,调整好自己的身体,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讲授了学生各种各样的热身运动,帮助学生调整身体关节与活跃肌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热身习惯与意识,在考场上才能发挥其价值。
三、学习成功经验
这里的成功经验一是指学生自己在日常锻炼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如如何摆动手臂或者跨步跑得更快,如何热身让自己更兴奋,如何跳得更高等等;二是指学生从他人成功经历中借鉴一二,如学习他人立定跳远时的动作并加以练习,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注意穿着等等,为考试做足准备。成功的经验能节省时间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如,在学习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力量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教会学生投掷技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确定这一教学目标后,笔者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计划并稳步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育了学生的体育精神。在此过程中,班上的王某表现突出,不仅快速掌握投掷技巧,学会了基本技能,还倾囊相授指导其他学生,促进其他学生的发展。王某的做法令笔者产生了反思并号召其他学生向王某学习。再如,到了考场上,同学们分组进行比赛,按着顺序排队,而排名靠后的学生就可以认真观看比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临阵磨枪”,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视经验学习,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借鉴成功的经验,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
综上,中考体育成绩无论是纳入总成绩还是当作加分项都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而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时间久,了解学生;熟悉考试项目与评分标准,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探明問题所在,能直达病灶处改善体育教学现状。为此,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看法,以期能为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宋尽贤.从考试制度改革角度审视升学体育考试[J].中国学校体育,2015(07).
[2]金永明,辜斌,孟金荣.中招体育考试应发挥其正能量[J].体育教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