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研究

2020-07-04 02:09吴弦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吴弦

[摘 要]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课题组在四川和湖北两地的20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选取9岁以上的听障生960名,并另选9岁以上的普通中小学生960名作为被试。结果:(1)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生;(2)听障生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生;(3)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能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行正向预测,对消极情感进行负向预测。

[关键词] 听障生;积极心理学;公正世界信念;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人们相信整个世界秩序井然、合理而有序,预判自己不会因为各种不公正而受到伤害,并因此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控制感。由此可见,公正世界信念對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公正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人们期待美好的未来[1]144。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则其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2]373。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中,公正世界信念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发现,它对于留守儿童、灾区民众的情绪和生活适应都有较大影响[3]15[4]580。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公正世界信念为人们提供了有意义的解释框架和重建公正的途径,包括现实层面和认知层面。这种信念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个体提供有效策略来应对不公平或作为心理缓冲,以维护其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则可能以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来对待因为不公正而受害的人, 将现实世界的不公正现象合理化,事实上妨碍了重建公正。目前,针对特殊人群的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非常罕见,具体到听障残疾人群,国内外尚没有相关文献直接考察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国内尚未发现同类研究的直接报告。但已有研究考察过各类劣势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及其后续影响,听障学生在身体状态方面处于明显劣势,有关各类劣势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及其后续影响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关理论依据,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例如,周春燕等人调查了5 845名大学生发现,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更低[1]145。

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里程碑式的革命,它采用科学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快乐和幸福,坚决反对传统心理学的消极取向,转而倡导积极取向的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把关注人类的快乐幸福与和谐发展作为中心目标。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就是积极向上,从日常点滴中去挖掘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找寻生命意义,当前,在社会学、管理学、营销学、政治学等其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积极心理学所奉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在当代社会广为传播,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现实价值。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以定量研究为主,访谈调查为辅,探讨听障学生群体的快乐、公正和幸福感,重点研究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直接回应了这一社会关切,试图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构建出具有一定预测力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听障学生群体对外部世界的内心真实感受,因此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被试基本情况

在四川和湖北两地选取20所特殊教育学校,在各班级9岁以上的听障生中,总共选取960人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920份,其中男生500人,女生420人;另在当地5所普通中小学中随机选取9岁以上的普通生960人作为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940份。考虑到听障生对量表和问卷的理解能力,特地对被试作出了9岁以上的年龄要求。

(二)研究工具

1.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由Dalbert[5]291编制,它的基础是一个二维度结构,即他人与自我这两个维度。包括两个主体部分,即个人量表和一般量表,其中,前者共有7个条目,均为6点Likert正向计分题,如“我觉得他人做出的关于我的重要决定通常都是公平的”“在我的生活中,不公正的事情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常规”;后者则总共有6个条目,全部为正向计分题,如“我相信人们得其应得”“我相信不公正遭遇不会长久”。Dalbert认为,此量表的信效度良好[5]293,它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69。此外,他还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了本工具既适用于青少年群体,也适用于儿童群体,明确的支持性证据是各指标拟合指数良好。

2. 生活满意度问卷

本问卷的编制者是Huebner,用于测试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对于日常的生活满意度,测试对象需要作出整体的自我评价。比如,为了尽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被试需要认真思考后再作出回答。该问卷由7 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的答案选项有5个,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5点计分,依次计为1,2,3,4,5分,但是其中项目3和4 设计为反向计分题(即依次计为5,4,3,2,1分),算出项目总分并求均分,以均分作为被试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二者密切相关,前者高则后者也高。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3,符合研究要求。

3. 研究程序

使用统一指导语,对听障生被试和普通生被试分别进行团体施测。在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大力协助下,与听障生进行了良好的测前交流与沟通,共计5次(针对每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被试组织1次)对听障生被试进行测试,均在60分钟内完成;针对普通生被试的测试同样进行5次(每所学校的被试组织1次),均在30分钟内完成。最后,采用SPSS 22.0分析和处理数据。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听障生与普通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的特点比较

对听障生与普通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特点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结果: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均分为4.26;标准差为0.81;普通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均分为4.45,标准差为0.89。统计分析结果: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生,t=2.81;P<0.01。

由表1可知,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明显比普通生低,表明前者由于身体的残疾,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使其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二)听障生与普通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由表2可知,听障生与普通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均差异显著,如果比较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三)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和性别)、经济水平之后,以分层回归的方法考查公正世界信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水平、公正世界信念分别作为第1,2,3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计算R2的变化,判断R2是否有明显提高。结果详见表3。

由表3可知,在控制了第1和第2层变量(年龄、性别和经济水平)的前提下,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其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十分显著,它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解释力均较强,主要考察指标就是这两者的变异量,其中对积极情感维度预测作用更为显著。总体上讲,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直接相关,是十分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

四、讨论

(一)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的基本特点分析

首先,本研究将听障生与普通生的公正世界信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显著低于后者。究其原因,身体上的残疾,生活中所受的各种打击,降低了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有研究[6]160认为,劣势群体由于处境艰难,经常会因为无法面对困境而自卑自责,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会严重威胁甚至摧毁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导致其最终自暴自弃。其次,通过对随机选取的50名听障生的访谈调查,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因为自己身体上的残疾,在社会生活中历经了磨难、苦痛与艰辛,很容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歧视。因此,他们一方面内心渴望社会公平,同时在客观上普遍缺乏公正世界信念,从孩提时代至今的成长经历中,无法感受到普通孩子很容易就能感知到的快乐,缺少幸福感。需要重点说明的一点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應归结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社会观念中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一些固有成见,常常把他们视作社会的“包袱”,认为他们会给普通人群带来巨大的负担。这直接影响了听障人士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提高,也明显降低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目前,党和政府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生活、教育、就业等各方面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士,促进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残疾人士的处境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可以确信,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残疾人士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的现象,必定会在当今时代完全消除。在不远的将来,残疾人群目前所期待的和普通人群具有同等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这个目标一定会变成现实。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否能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以及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取决于个体自身的积极心理特质。例如,“蚁族”这一群体有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他们的希望特质,它的重要作用是调节[7]313,有助于其缓解自身压力、增进健康,同时对消除负面消极情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听障生这样的劣势人群来说,应积极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向力所能及的目标作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可喜的是,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一种关爱残疾人的氛围,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正在加大对他们的帮助力度。当他们中的某些人通过努力,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之后,就会逐步改变之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不公”等偏见,其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二)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听障生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果从整体上和普通学生进行对比,听障生群体的消极负面情感比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到,由于身体上的残疾,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与同龄的普通学生相比,听障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较低。目前,关注听障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已有若干相关研究[8]34表明,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健康的各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度相关,也就是说,若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对外界和社会的看法越积极, 则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换句话说,本研究的相关结果为听障生提供了理论上的有力支持,直接帮助他们用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方式来解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比如,为什么那么多同龄人能正常地听和说,这样的人周围到处都是,而自己却不能正常地“听到”和“说出来”?为什么自己生下来就要遭受这样的不幸,饱受社会的歧视,并且不得不承担这样的苦难?在原来的解释框架中,由于诸多的“不幸”强加于个体身上,而且无法轻易摆脱困境,也无法短时间内改善,这会以极大的力量激发出听障生个体内部的消极和极端的情绪,使他们无法客观面对,从而也无法对现状作出任何积极乐观的解释,只会不断抱怨社会的不公。如果他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当遭遇各种不公正时,用公正世界信念来帮助自己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而不是走向原有的公正世界信念破灭的反面,也避免了因为钻牛角尖而走向极端。这样做的结果从客观上看,就是以积极和乐观的情绪来面对和前面同样的苦难和不公平,但提供的解释却是积极乐观的,而这样的解释性框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给听障生个体提供了正面向上的暗示,对其身心健康明显有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与其主观幸福感直接正向相关,可以认为前者对后者有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可以针对具体的听障生人群计算出预测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部分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较高,这样的个体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不利处境是一种不公正,而是把这看成一种特别机会,借此磨练和锻造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积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家人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总而言之,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听障生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的公正世界信念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抵抗自身的消极情绪。

此外,有研究表明,自我归因是影响自卑心理的主要个人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自卑心理的主要社会因素[9]97。对于听障生这样的特殊人群来说,自卑心理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说,当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其所能感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越能有效地克服自卑心理,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

(三)访谈调查情况

本研究设计中,把访谈调查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是选取访谈对象,在满足随机抽样的大原则下,需要考虑的是访谈对象是否有较强的交流愿望。由于课题组成员均未掌握手语技能,因此特别邀请了接受问卷调查的几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全程协助,首先由班主任在听障生中遴选出一部分性格比较外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乐于与人交流的人选供课题组取样,然后我们在这些备选被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最终选择了50人进行访谈调查。虽然在访问提纲中已经明确将“快乐”“公平”和“幸福”作为关键词,包括问答以及自由交流都紧密围绕此主题进行,而且班主任老师也全程积极协助,负责手语翻译工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当这些平时性格比较外向,并且喜欢与人交流的学生坐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经过一再安抚情绪,才开始回答问题,但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访问资料显然有较大的失真度。我们当时分析,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相互之间的陌生感,导致了对方的不安和戒备。经过课题组成员和在场班主任老师的商议,决定增加一个程序,先和访谈对象沟通一下,以便于彼此尽快熟悉起来。具体的沟通方式就是比较放松的闲聊,不特意限定内容,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结果,在访谈前的沟通中,发现他们比较喜欢聊自己的愿望,将来想做什么,对周围人(包括家庭成员、老师、同学、伙伴)的评价。由于整体气氛轻松,加上我们的耐心,逐渐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其态度也开始改变,消除了最初面对我们时的不安、戒备和紧张,甚至主动问起我们的个人经历,表现出一种积极了解的姿态,由此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当访谈对象的情绪变得愉快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在不经意间将话题转向了主题,了解听障人自身对快乐、幸福和公正的看法。事后整理访谈记录,总结出50名被访谈对象回答中比较一致的内容有:他们都渴望快乐、幸福和社会公正,但是从小身体残疾、视听障碍导致了个人生活中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由于被认为是“低能”“累赘”和“社会和家庭包袱”,听障人饱受社会歧视,这些歧视有来自同龄人的,也有来自其他各类社会人群的。他们在普通学校中完全无法正常学习,因此只能到特殊教育学校。综合起来看,他们认为当前社会对听障人是不公平的,导致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举步维艰,内心谈不上有多强的“公正世界信念”。此外,几位访谈对象在回答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自己总体上还是比较快乐的,也能感受到幸福,主要是有来自父母和其他家族成员的关爱,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但有的却认为自己总体上并不快乐,更没有多大的幸福感,因为从小父母就不太喜欢自己,在一种比较冷漠的人际环境中成长。

综合上述访谈调查结果,听障生对快乐、公平和幸福的看法和量表、问卷的定量结果分析基本一致,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所得到的相关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四)关于研究样本的数量问题说明

在本研究中,听障生样本总人数为960人,访谈人数为50人,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人群”属性来看,这样的样本数量完全能够满足研究要求;关于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仅局限在某地或者某所学校肯定不符合要求,因此决定选取四川(课题负责人所在省份)和湖北(课题参与人所在省份)两地的20所特殊教育学校,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听障生被试,最终组成研究样本;考虑到被试的基本理解能力,为保证他们可以顺利完成问卷和量表调查,因此年龄要求9岁以上;对照组总人数与听障学生样本相近,年龄段相同,所在地区相同,这样可以使其具有最大程度上的可比性,有利于突出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的基本特点。通过上述工作安排,已经能够保证本课题最终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听障生的主观幸福感,目前的关注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外部的若干影响因素(如金钱、尊重等等);其次,非常关键的就是个体内部的若干影响因素(如个性、公正世界信念等等)。因此,社会、家庭和特殊教育学校应高度重视听障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体系,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更好地关心他们的成长。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消除社会对听障人的偏见和歧视,这绝不仅仅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为之付出努力。面对当代社会中的某些不公平,普通正常人也会时常感到困惑,但一般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勉强应付;而对于听障人这样的特殊人群来说,身体上的残疾常导致精神上的极度痛苦,由于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单凭他们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应对各种社会歧视和不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只有形成全社会都关爱听障人的社会风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健全具体的保障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其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逐年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致力于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提升他们的社会贡献能力,增加专门的就业机会,帮助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也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提高。这一次,我们在对特殊教育学校听障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表示出了对受到更好教育和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愿意努力配合我们完成调查研究工作。

由于本研究课题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足够乐观地展望今后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景。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面较多,例如,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他处境不利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如流浪儿童)、或者劣势群体(如盲人或肢体残疾者)心理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燕,郭永玉.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J].心理科学进展,2013(1):144-154.

[2]杜建政,祝振兵.公正世界信念: 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7(2):373-378.

[3]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8.

[4]吴胜涛,王力,周明洁,等.灾区民众的公正观与幸福感及其与非灾区的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09(3):579-587.

[5]Dalbert,C.(2009).Belief in a just world.In M.R.Leary & R.H.Hoyle[J].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behavior[M].New York:Guilford  Publications,2009:288-297.

[6]Laurin K,Fitzsimons GM,Kay AC.Social disadvantage and  the self -regulatory function of justice belief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1(1):149-171.

[7]胡金凤,郑雪,孙娜娜.压力对“蚁族”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313-315.

[8]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省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4):34 -38.

[9]王宁霞,濮成英.大学生自我归因、社会支持与自卑心理的关系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97-103.

[10]赵琼,才忠喜.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27-128.

[11]孫澄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2-133.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