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鹏 勾洋
摘 要:通过对辽宁省内8所高校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指出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缺乏对教学工作的足够投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略显不足、育人成效不显著、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
基金项目:2020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沈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状况,本文采用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内8所高校(985高校1所,211高校1所,普通公办本科高校5所,普通民办本科高校1所)的300名本科生和100名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面。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有效问卷率为92.25%。虽然本文的实证调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但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理和归纳,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得到强化,大量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被补充进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存在教学方法落后和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最不满意的地方。很多教师缺乏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意识和能力,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思政课教师普遍采用的依然是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方法,内容上容易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的大学生都是“00”后一代,其特点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尝试新鲜事物,对网络和科技依懒性强。思政课教师如果不把握大学生的关注点,了解他们的喜好,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将极大的影响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2 缺乏对教学工作的足够投入
由于现行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影响,存在“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糊涂培养学生”的现象。对于需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高校教师往往厚此薄彼,不能做到两者兼顾,倾向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投入不足。另外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中往往缺少对教师的道德思想水平的考核。更有一些教师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外的副业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思政课教师必然受到影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其他方面,在教学工作上平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造成有些思政课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和其他工作,不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优质完成。
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略显不足
在关于思政课教师自身存在不足的调查中,有61,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和缺少沟通,是不足因素中比例最高的。这一情况说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存诸如缺乏沟通,交流方式单一,双方缺乏主动沟通的动力,彼此互动欠缺等问题。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和专题活动等,主要还是针对教学内容展开的。而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则缺少关注和帮助。造成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目前高校思政课大多作为公共基础课,采用大班型授课,每个班级基本都在100-150人之间,并且多数思政课教师要担任3-4个班的授课任务。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很难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面对的众多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大多就只能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实现完成教学和关心学生的兼顾和平衡。当然这不是教师单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学生也存在一定问题,是一个需要整体解决的系统性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思政课教师掌握着教学过程的主导权,所以应该更自觉和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另外还有个别思政课教师只关心个别自己欣赏的学生,对其他学生往往忽略,没能做到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4 育人成效略显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状况的符合程度情况,表示非常符合的不到10%,而悬着不满意的则达到了48.9%,接近半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政课教师育人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大力加以改善,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常说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懂得育人。特别是对于一名思政课教师而言,不仅要传授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还要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做人做事,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实现全面的发展。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能够掌握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慕课等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言行合一,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学术风范和学术道德,发挥师者的榜样作用。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基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并没有把育人的任务贯穿其中。即使看到学生存在某些认知方面的偏差和误区,也很少能主动的去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有甚者,极个别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于学生的交流中,流露出一些消极的观点和心态,这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科学正确认识社会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因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更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情操来影响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5 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新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逐功利的思想观念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也会受到现实利益的熏陶,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现实生活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这些因素导致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社会和生活现实,逐渐模糊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对学生的热情不断减弱,对待教学和科研也三心二意不再认真。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利益面前寻求“捷径”,逐渐丧失了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的学术道德底线,出现了学术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与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师风不相符合。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社会环境、高校制度建设、学科自身特点等客观因素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主观上能否自觉的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初心,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邹礼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M].北京:光明日版出版社,2013:27.
[2]冯益谦,谢文新.教师职业道德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6.
[3]娄淑华,马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J].兰州: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2.